分享

《庖丁解牛》:庄子话里有话,你真的看懂了吗?

 m361b 2023-04-29 发布于山东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开篇,中学时学过,时过境迁,今日重读,却别有一番感触。

庄子把这篇文章归到《养生主》,一定是养生的法宝,而庄子是千古圣人,一定是话里有话,文惠君(梁惠王)最后听懂了,我们是不是也能理解呢?

话说庖丁以娴熟的技法,瓦解了一头牛后,文惠君十分惊讶,庖丁曰:别人一年甚至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而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和新的一样,是因为掌握了游刃有余的要领。

百度上搜一下“庖丁解牛”的词条,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却是:

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绘声绘色......” 

这完全是一副看热闹的心态,被庖丁娴熟的解牛技法所吸引,哈哈一乐,拂袖而去。如同看耍猴的并无二致,这很符合当前看客们的快餐文化。这与庄子写这篇“养生大法”的初衷背道而驰,截然相反。

略有用心者,体会到“游刃有余”的重要,以为挖到了宝,在官场上、生意场上世故圆滑;在不同的场合之间,大展游刃有余之能事。

古人微言大义,庄子又是千古圣贤,这篇传世名篇,绝不是逗乐,更不是叫人老于世故,如果仅限于这个层面,那就太小看庄子了。

那么为什么这篇文章被收入了《养生主》呢?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呢?

文章中的点睛之笔是“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的本意是,人体就是一把刀,如果不断地和周围的事物对抗,逆于阴阳,冬天做夏天的事,夏天干冬天的事,不是“割”就是“折”,不是用力砍,就是用力掰,很快就会坏掉。

牛的结构就是天地自然,“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如果顺应自然,不和天地对抗,即使用了十九年的刀,也会“若新发于硎”,和刚磨过一样。

文惠君听懂了,“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你是不是也领会了?是不是夏天还在吹空调,冬天还在洗桑拿?晚上不睡,早上不醒?

庄子

我不是教你们游刃有余,老于世故的。

庄子要是看到百度上的解释,实在是无语,更有人游刃有余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实在是有悖于其“顺应天地、自然”的初衷。还有人把庖丁用的刀列为了古代十大名刀。实在是搞笑。

比文惠君所领悟的养生真谛更有意义的是,在这篇《庖丁解牛》的开篇有一段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是说我们可以做好事,但不要到出名的地步;我们也可以做点坏事,但不要触犯刑法。督脉是人体正中间的一条经脉,虽然在好坏之间漂移,只要不离开中间太远,是最为根本的宝典。

这是庄子道家思想的体现。现在的人,潜意识里,就想自己的名声大一些,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做梦都想一夜成网红。“人怕出名猪怕壮”,有人却一心要做那头壮硕的猪;喜欢名和利,无非好与坏,人之常情,但要适可而止,够用就行,才是“正经”,即“缘督以为经。”

庄子开篇就郑重提醒,“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很多人什么都想得到,好东西都要吃遍,各地的名胜都要走遍,以有限的生命做无限的事情,身体最后会“殆已!”

总结:

故《庖丁解牛》是养生的名篇,绝不是叫人游刃有余地奔波在官场、情场中消耗生命。如果能领会庄子的这番苦心,就“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让我们沐浴更衣,数息三次,以谦卑的心态,诵读《庄子·养生篇》之《庖丁解牛》:

朝代:先秦     作者:庄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