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可以偷税漏税吗?

 麦夏 2023-04-30 发布于江苏

在古代社会,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因此,税收管理一直是王朝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古代社会的不同特点和社会结构,古人也有可能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本文将从不同朝代和税种角度来探讨古人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以及对偷税漏税的打击和管理。

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主要税种是人头税,古人要为自己或家族中的成年男性交纳人头税。由于人头税按人头计算,容易掌握家族的总人口数量,而古代家族制度中强调团结,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先秦时期的人头税很难被偷漏。此外,先秦时期还有土地赋税,并以粮食为主要税种,也比较难偷漏。

汉代

在汉代时期,税制经历了一些变革,主要税种为田赋、印钞和市肆税。一些士大夫买官卖官等不法行为产生了形式上的减轻税负,同时也存在田地和商品走私,造成税收流失。

为了对抗这些行为,汉武帝在位期间对税制进行改革,对士大夫的买卖官职加以约束,并设置了印钞监督官加强印钞的管理。此外,汉武帝还在内陆地区设置了税吏,加强税收管理,统一了赋税标准。

唐代

在唐代时期,国家的税制管理日趋完善,汉代设立的内陆税吏也在唐朝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此时,税收主要包括田赋、均输、丁税、礼税等税种。

唐代的税收管理机构从大规模的税务官到小县的税亭,层级清晰,组织完备。税亭收税方式更直接,税吏与当地居民也有直接联系。但是同样存在弊端,一些税吏贪污受贿,收取过高税务,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唐玄宗时期,设立了监察机构来检查税吏的工作,如果工作不当,就会被罢免,而弊端突出的税亭则被撤销。

宋代

宋代时期,税收管理变得更加复杂,税种包括州田赋、府咎赋、县均输、亩米、粮税、门税等等。为了应对这一复杂情况,宋朝实行的是“京营法”,由六部成立税务机构,通过层层管理的方式,确保税收的完整收取。

此外,宋代还创新治税,根据人口数量和土地质量制定了不同区域和品种的股鱼法和亩税法,使得税收规模更加合理化。同时,宋朝加强了税收的监督机制,防止税吏的贪污受贿行为,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新元史》记载,元代对党项近十万口实行“兵费代纳”,要党项部落多交兵器、兵刃。然而,一些党项贵族与商人通过与汉民通婚、汉人以商代军的方式躲避兵役,导致兵器缺乏,兵力不足的情况在元代出现过。

古代存在着偷税漏税的情况,但各朝代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税制管理和监督,例如对士大夫的买卖官职的规定和行贿贪污的严惩;对税亭的撤销和建立监察机构的设立等。这些措施提高了税收管理的规范化和效率。历史上,税收始终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贪污受贿和偷漏税款等问题,需要人们持续关注和管理。


在古代中国,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财政收入在统治和军事上的作用,各朝代政权对于偷税漏税和其他财务犯罪采取了不同的严惩措施。

一、秦朝

在秦朝,财务犯罪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一旦被发现,受害者不仅会面临罚款、没收财产等惩罚,还可能会遭到斩首等极其严厉的刑罚,此举旨在维护皇帝的权威。据《史记》所载,秦始皇曾下令对偷税漏税者进行惩罚:肢解权塞、有罪徒打了五十大棍、财物全部罚没、交给集中的负责征税的官吏进行他们的生产工作。

二、汉朝

汉朝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惩罚措施。如罚款、充公、逐出官席,割耳、流放、刑罚等。刑罚一般有极刑、杖刑、快刀斩、至死不得、拖枷、喜六鞭、赎罪等。其中以充公和割耳比较常见,在一定范围内尚涉及社会监督。在汉代,裁判官在征集证据时通常采用各种现代刑事证据,例如物证、口供、名誉人士证供、权威性证供、性质证据、证人证据等等。

三、唐朝

唐朝对于偷税漏税者的惩罚相对弱化,一般采用罚款、充公和驱逐等方式。罚款一般是根据被诉状中涉及企业的核算程序和税务实际情况,牵涉贪污的罚款较高,因此走私者非常谨慎。如果被发现偷税漏税并没有完成整个检查程序,但是存疑,审查司法官员可以超时驳回,如此便能轻易获得最终钦定的展望。对逃税者的教育订立了非常清晰明确的道德标准,这使得当时的国家治理能够与西方世界的法治概念有所接轨。

四、宋朝

宋朝对偷税漏税者实行更严格的控制,偷税漏税的人往往被强制拆除家庭承担的土地,并移交给官府进行缴税。此外,还有一些相对严厉的惩罚方式,如刻版惩罚、殴打等。根据《宋史》记载,宋富强时期的徽州家族在财政上捐赠了大量的税金,而有些其他家族却经常偷税漏税,这就导致了族长被绞死、族中其他成员被遣返的严峻后果。即使在宋朝的最后一个民族大规模入侵的时代,偷税者的行为也受到法律的纠正和整顿,这表明宋朝对于保障国家经济财政的稳定和完整非常重视。

五、元朝

在元朝统治下,偷税漏税的人将受到严格的控制,包括刑罚、充公、罚款等。在元朝,逃税往往被视为一项非常严肃的罪行,因为纳税的重要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都非常的重要。因此,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一项严格的税务管理制度,同时对于偷税漏税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的防范和剥夺。

六、明清时期

在明清时期,偷税漏税被视为一项非常严重的财务犯罪。对于这些犯罪的人,一般会采取充公和罚款的措施,以确保国家在财政方面的稳定。在明朝时期,诏书和道德教化被认为是调整财政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清朝时期,朝廷突出财政紧缩政策,严格限制公共财政的使用,同时对逃税者开出巨额罚单。社会上也会形成丰富的财务进行数据整理和记录管理制度,发展出了精确而严格的财政审计制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