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地名寻踪二

 zqbxi 2023-04-30 发布于江西

穰[ráng ]山

在今河南省汝南市境内。

仓亭

仓,一作“苍”。在今山东阳谷县北古黄河上。为东汉以后黄河南北重要渡口。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于此击破袁绍军。

白沟

白沟又名宿胥渎,它是黄河南徙、从宿胥口(大致在今浚县新镇之南)改向东流后,在它故道上因排水和灌溉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一条河流。在这条黄河故道上还有一条清河。是因黄河去后,水清和原来的河水颜色不同,故被叫清河。两河都因黄河去后,水源缺乏,不仅互不相同,同时水少不能担负巨额的军粮运输。建安八年曹操已北渡黄河,攻下黎阳(今河南浚县附近),下一步就是要解决袁氏的根据地邺城。建安九年正月他亲率大军从许昌渡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三国志·魏志·太祖纪》所记甚简,仅此两句。

武安

今隶属河北省邯郸市的县级市,地处河北省南部。

毛城

今河北涉县东南。建安九年(204年),袁尚再攻平原,曹操趁机攻邺。袁尚部下,武安长尹楷屯毛城,以通上党粮道,为曹操击败,期后下落不明。

邯郸

今邯郸市。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西汉,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五大都会盛名。

滏水

古水名。即今滏阳河。源出河北省磁县西北石鼓山。

阳平

今在黄淮平原。阳平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县,曾经先后三次置县。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置阳平县,属东郡。西汉阳平县属兖州东郡。东汉为阳平侯国。

中山

定州古代的称谓。汉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定州全境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国都卢奴(今定州城)

清河东武城

今河北省清河县。东汉末年名士崔琰是清河东武城人。东汉时封清河王刘庆于清河郡,于是改清河郡始置为清河国,属于王爵藩国。清河国治所由今河北省清河县境迁入临清县境内,同甘陵县治。曹魏时复置清河郡,治所在今临清城北部。

甘陵

位于邢台市清河县南部。清河王、孝德皇后之墓,汉安帝的父亲是清河王刘庆,去世后葬在此。

安平

河北省衡水市下辖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安平自汉高祖时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因“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而得名。

南皮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南皮县,属巨鹿郡,为全国首批设县之一。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三国时,南皮属魏国。

黑山

即三国时期冀州黑山,今河南安阳以西附近。东汉末年以张燕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冀州、并州和司隶三州交界处诸山谷活动,即史书上所谓“黑山贼”。

乌桓

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乌桓在西起西拉木伦河以东,乌力吉木仁河新开河以南、洮儿河以西、西辽河以北的狭长带状草原一带游牧而生。

乌桓国的位置

壶口关

《汉书·地理志》记载:“上党郡,有天井关、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在黎城县之东,与河北省涉县相邻。

白檀

今河北省宽城。

柳城

汉代柳城,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后汉书·乌桓传》记载,建安十二年,曹操亲征乌桓,大破塌顿于柳城。

白狼山

今喀左县大阳山。这里曾发生过白狼山之战,东汉末年(公元207年),曹操为消灭北方乌桓势力和袁氏残余势力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和官渡之战一样也是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战役的结果曹操方面取胜,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乌桓的领地则被摧毁,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曹操肃清袁氏在北方残余势力及北征乌桓示意图

襄平

即今辽宁省辽阳市。约公元前284-279年间,燕将秦开袭破东胡,东胡却千里。置襄平县,并为辽东郡。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大乱。辽东太守公孙度趁机割据自立,自封为辽东侯,称平州牧,以襄平县为平州和辽东郡治所。

铜雀台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铜雀台

新野县

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西汉初年(前206—202之间)置县,始名新野,属南阳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废新都入新野县。建安六年(201年),刘备驻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拔新野,刘备奔往江夏。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县属魏,正始年间(241-249牛),荆州治所移驻新野。

三国古城新野县复原图

岘山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

檀溪

檀溪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又名檀溪湖,在襄阳城西真武山北面。因刘备的卢“一跃三丈”而“跃马檀溪”闻名于世。

水镜庄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南,305省道由此经过,距襄阳市37公里。是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隐居地。

樊城

今湖北襄阳。东汉末年这里曾发生过一次战役:樊城之围。指的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前将军关羽北进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的作战。

沛郡

中国古代西汉开始有的郡名,设立于西汉景帝三年七国之乱后(公元前154)年,析置楚国南部为沛郡。辖县37个,40余万户、200余万人,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王莽改为吾符郡,属豫州。东汉建武二十年(44)六月,汉光武帝刘秀改封其子刘辅为沛王,郡改为沛国,沛国仍都相(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西南部地区被归入汝南郡。东汉时期沛国以及汝南郡,都属豫州刺史部管辖(今安徽亳州)。东汉末年曹操是沛国西部的谯县人氏,他将原沛国包括郡治相县在内的绝大部分划归新建的谯郡,沛国范围大大缩小,沛国治所也迁移到了北部的沛县(今江苏沛县)。

颍上

三国演义里,徐庶假名单福自称是颍上人,在历史上徐庶为颍川郡长社县人。即今河南许昌长葛东。

南漳徐庶庙

隆中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襄阳市,距襄阳城西约20里西山环拱之中(襄城区、南漳县、谷城县)三区县交界处隆中风景名胜区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和其叔父隐居之地。

古隆中

卧龙冈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4公里处,是卧龙诸葛亮躬耕10年的名胜古迹,也是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

卧龙岗

琅琊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故址在今山东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疃、里宏、大小汪家庄一带。公元前221年,秦设立阳都县,东晋废。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置阳都县。阳都是我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出生地和少年成长地,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

诸葛亮舌战群儒

阴平郡

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仍置阴平郡。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武都郡

秦汉时开始设置,治在今成县以西。其时,郡治内多有氐族、羌族。王莽时改武都郡为乐平郡。东汉前期,罢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三道,郡治移至下辨县(县治在今甘肃省成县西北),改属凉州刺史部。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陇西郡羌道别属武都郡。汉末,曹操弃武都郡,迁其人口于右扶风小槐里。武都郡遂为蜀汉占据。

南安郡

辖今陇西,漳县,武山大部。治原道(今甘肃陇西县三台境内),三国白马将军庞德便是南安郡人。汉献帝建安中期(196—220),从汉阳郡析置南安郡。治豲道县(今陇西东南),领3县:豲道、新兴(今漳县、武山境内)、中陶(今陇西东南、漳县境内)。属凉州。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南安郡属秦州,仍治豲道县(今陇西东南)。

安定郡

古代区划名,辖今镇原、宁县、正宁等地。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地置安定郡,共有12个下县。东汉安定郡属凉州,改治临泾县,领6县,原领临泾、彭阳、泾阳、祖厉、乌支(乌氏更名)4县,另置阴盘,朝那2县。东汉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由于羌族攻入安定郡内,郡治徙美阳(今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三国魏安定郡属雍州,治临泾县(今镇原县南),领临泾、彭阳、泾阳、泾阴、阴密、乌支、朝那6县。

天水郡

古代行政区,即今甘肃省天水市所辖两区五县:秦州区(秦城区)、麦积区(北道区),秦安县、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秦州区和麦积区是其主要地区。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陇西郡地置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领平襄、冀县(今甘谷县东)、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獂道(今陇西县东南)、望垣(今天水市西)、罕开(今天水市北道区南)、绵诸(今清水县西南)、陇县(今张家川县)、街泉(今庄浪县东南)、戎邑道(今清水县北)、略阳道(今秦安县东北)、清水、阿阳(今静宁县西南)、勇士(今榆中县东北)、兰干(今陇西县东北)、奉捷16县。属凉州。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改治冀县,领11县,原领冀县、干襄、成纪、望垣、陇县、略阳、阿阳、勇士8县,由陇西郡划入西县、上邽2县,新置显亲县(今秦安县西北)。三国魏复名天水郡,为秦州治。仍治冀县(今甘谷县东),领冀县、显新(显亲县更名)、成纪、西县、上邽、新阳(今天水市北道区西北)6县。

玄武池

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赤壁之战前,曹操占据中原,为向南扩展自己的势力,在邺城铜雀台南八公里处挖掘了一个人工湖泊,大练水兵,这个地方叫玄武池(也叫南校场)。

博陵

今河北省博野县。东汉桓帝延熹元年(公元158年)析中山郡置博陵郡,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徙赵王珪为博陵王,博陵郡为博陵国,治博陵县(今保定博野县)。曹魏时废博陵国为博陵郡。

汝阳

中国古地名,始于汉代。古代汝阳,以古汝水为名。与今洛阳市汝阳县所属地域不同。古汝阳今所属位置在河南省汝南县附近。西汉时,汝阳县属豫州汝南郡。

夏口

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后三国吴孙权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黄鹄山上筑城,因与夏口相对,亦名夏口。

丹阳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更秦鄣郡为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此谓“汉郡”。领宛陵县(今安徽宣城)、秣陵县(今南京)、胡孰县(今南京)、江宁县(今南京)、江乘县(今南京市栖霞区一部分)、句容县(今江苏句容)、丹阳县(今安徽当涂)、溧阳县、於潜县(今属浙江)、春谷县(今安徽铜陵)、故鄣县(今浙江安吉)、泾县(今属安徽)、石城县(今属安徽)、陵阳县(今安徽青阳)、芜湖县、黝县(今安徽黟县)、宣城县(今属安徽)、歙县(今属安徽)等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初设刺史部十三州,丹阳郡属扬州。扬州治所在在秣陵城西西州桥与冶城之间。东汉因之。孙权弟孙翊在丹阳做过太守,被边洪刺杀。

巴郡临江

今重庆忠县。三国时期孙吴名将甘宁是巴郡临江人。

西川

《三国演义》中,“西川”一词大部分情况下指整个益州;有时则与“东川”对举,指益州西部地区。

鄂县

今鄂州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县,属南郡。汉代,鄂县属荆州江夏郡,郡的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三国分立时,孙权于魏黄初二年(221年)自公安迁都于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设武昌郡,为都城。

博望坡

博望坡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此地乃三国时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古战场。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在杀伤一定曹军后退兵。日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

豫山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记载:豫山(南阳)府东北十五里。孤峰峭立,俗名独山。下有三十六陂,汉召信臣、东汉杜诗、晋杜预作陂溉田,民被其利。遗址犹存。又丰山,在城东北三十里。《山海经》:山有九钟,霜降则钟鸣。下有泉曰清泠。

柴桑

古县名。西汉置,因有柴桑山而得名。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东汉末曹操率军自江陵东下,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计划抵抗曹军。


河内温

即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人。

山阳高平

即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是山阳高平人。

义阳

今河南桐柏。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魏延是义阳人。

江陵

江陵,又名荆州城。今为荆州市和荆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江陵的城市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荆州”专称江陵。

当阳县

今当阳市。战国时秦始建当阳县,属南郡,当阳建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西汉初属临江国,后称江陵县。西汉景帝中元年间,析江陵复设当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武得荆州,废南顺郡复置编县,与当阳县同属南郡。十四年,曹仁败北,当阳、编县同属东吴南郡。建安十九年,吴蜀分荆州,当阳、编县属蜀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失荆州,当阳重属吴。

长坂坡

即三国古战场长坂坡,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县级市当阳市中心城区的长坂坡古遗址,乃三国时代赵子龙宣威之地。

汉津

沙洋古时的称谓,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境内的汉江西岸,古时这里设有官渡——汉津渡口故名。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统一北方后,为阻止刘备占据荆州,同时欲报诸葛亮火烧新野之仇,起兵五十万,挥师南下。刘备行至秦楚古道荆门城南的掇刀石附近,寡不敌众,带领几十个随从仓皇逃走,随军眷属和上十万百姓都被曹军围困。赵子龙为救刘备妻小,单枪匹马与曹军大战掇刀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救了糜竺和甘夫人,又救出阿斗。刘备弃妻儿后,率百姓斜抄近路,急奔汉津渡口,当地老百姓在送驾咀为刘备一行送行,这个送驾咀就是现在的沙洋城区的五一桥头,刘备与前来接应的关羽水师会合,得以渡沔水,前往夏口(今武汉)。自此演绎了后来的孙刘联合抗曹、火烧赤壁的好戏。

阆中

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公元前314年,秦灭巴,秦惠王设置阆中县,隶属于巴郡。201年(东汉献帝建安六年)至347年(成汉嘉宁二年),阆中为巴西郡治,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等8县。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

垓下

垓下古战场,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决战之地,遗址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睢水至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

赤壁

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麦城

麦城在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境内,距市区玉阳镇20余公里。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将关羽遭吴袭击,溃退于此,故有“关云长丢荆州败麦城”之传说。建安二十四年的荆州之争,由于孙权和曹操的暗中勾结,其形势很快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曹操和孙权的南北夹击下,关羽丢荆州后,腹背受敌,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终于败走麦城,以身殉职,刘备集团也因此永远失去了荆州。

会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三国时,会稽郡隶属于吴,治山阴。

夷陵

今湖北宜昌东南。三国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八月,东吴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史称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陆逊反攻示意图

五丈原

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五丈原东10公里处之葫芦口,相传就是诸葛亮伏兵火烧司马懿的战场。位于五丈原北麓渭河南岸的高店镇,相传是魏延驻防之地,叫魏延城。渭河北岸的三刀岭,正好与五丈原南北对峙,隔河相望,传说就是司马懿驻扎帅营之处。

五丈原诸葛亮庙

街亭

街亭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郃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

街亭

街亭之战示意图

祁山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晚年西线北伐战略行动的代称。

诸葛亮北伐路线

祁山堡

位于陇南市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镇,北距天水市70多公里,建于西汉,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统帅三军,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营堡,因诸葛亮“六出祁山”而闻名。

逍遥津

逍遥津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寿春路16号。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和曹操为争夺合肥,在逍遥津爆发逍遥津之战。

落凤坡

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的庞统祠旁约2公里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

落凤坡

庞统祠墓

木门道

俗称峡门,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南80华里牡丹木门村附近。231年,曹魏名将张郃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道中箭而亡。

定军山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定军山,以三国时蜀汉大将黄忠于汉中之战击毙曹魏大将夏侯渊闻名,我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就是以三国时期定军山之战老黄忠刀劈夏侯渊为主要内容。

甘露寺

甘露寺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可说是一座“三国山”。《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甘露寺

白帝城

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败于夷陵,退守白帝城,最后病死于永安宫。宫址在今奉节师范学校内,即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处。

托孤堂

华容道

华容道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古华容县城在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咀附近。

关云长义释曹操

散关

大散关(Sanguan Pass)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


大散关

樊山

武昌诸山,又名袁山。

樊口

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西部。

乌林

三国时期古战场,在今湖北洪湖境内,与赤壁隔江。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于此。赤壁之战并非火烧赤壁,而是火烧乌林。赤壁,因火烧乌林的大火映红了对江的赤壁而得名。


三国赤壁古战场

沛国相县

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以古相邑置相县,属泗水郡。汉高祖四年(前203)分泗水郡置沛郡,治相县,直属汉廷。东汉相县属豫州。三国魏建安二十四年(219)相县改属豫州谯郡。


相县位置

合淝

今合肥。秦置合肥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废合肥侯国,复改为合肥县,扬州治合肥。三国时,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为扬州治。

南屏山/七星坛

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的南岸。七星坛位于南屏山顶。诸葛亮曾在七星坛借东风,助周瑜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黄州

在今湖北武汉市东,长江北岸,东坡赤壁在此。

汉阳

汉阳郡,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甘肃省内。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由天水郡改置,属凉州,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 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陇西、礼县等市县以东,静宁、庄浪等县以西,黄河以南,嶓冢山以北地区。三国魏初复名天水郡。

上方谷

《上方谷》出自三国演义第103回,因其形状如葫芦,故俗称葫芦峪,又名尚方谷。陕西省眉县境内,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诸葛亮在上方谷上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武昌

今武昌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三国时期,孙权将东吴政治中心迁鄂(今鄂州市),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为“武昌”。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山(蛇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水,称为夏口城。设有夏口都督,隶于江夏郡沙羡县,是东吴都城武昌(今鄂州市)上游的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称。

宜都

湖北省直辖、宜昌市代管县级市,位于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治今陆城,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宜都”始得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枝江、夷陵、秭归等县。时县域属吴。三国时期,宜都郡属吴荆州,辖秭归、西陵、夷道、佷山四县。

油江口

又名油水口,即油水入江之口。因地处油江与长江汇流处而得名。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赤壁之战后 刘备南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又立营于此,改名公安,故址在今湖北公安县东北。油江,即古油水,长江的支流。

桂阳

郡名。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在湖南南部建立桂阳郡,属荆州刺史部管辖,实际为长沙国管辖。郴县隶荆州桂阳郡,其县城为郡治。其范围基本包括今天的郴州各个区县,甚至还有广东的北部的一部分,如阳山、含洭、曲江、浈阳、桂阳等县。

武陵

郡名。“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三国时的武陵郡,治所仍在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和鼎城区的大部),初属蜀,后属吴。

斜谷道

三国时期的地名,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也就是现在的斜峪关地区。

渭桥

在古代长安地区是一个统称,泛指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中渭桥故址在奏咸阳城正南,汉长安城北偏西,今咸阳市东约二十里。东渭桥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北灞水、泾水合渭处东侧。西渭桥故址在今咸阳市南。

庐陵郡

庐陵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均有变化,但核心区域一直在吉泰盆地,大致相当于今吉安市辖境。庐陵郡最早设立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治所西昌县,迁西昌县治于今江西泰和城西1.5千米处。辖西昌、石阳、遂兴、吉阳、兴平、阳丰、南野、赣县、雩都九县。吴嘉禾五年(236年),孙权析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隶扬州,治雩都(江西于都县东北贡江镇古田村)。


庐陵郡

青溪

青溪是南京地区的一条水系,是三国东吴在建业城(今南京)东南所凿东渠,发源于今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西南,流经南京主城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

建业

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今南京)。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筑城,名叫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并且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另一说为“建功立业”之意)。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子午道

子午道,也称子午栈道。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汉、唐两个朝代,自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因穿越子午谷,且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方向正南北向而得名。历代都有修缮和线路变化。东汉及唐时期,均曾一度成为国家驿道。244(蜀后主延熙七年)春,魏大将曹爽率步骑10余万伐蜀,兵由骆谷、子午道并进,蜀大将王平曾建议派兵阻截于黄金、兴势山等地。黄金在子午道上的金水镇附近。263(魏景元四年),魏大将钟会率10万大军,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3道伐蜀,会于汉中。


子午道栈道遗迹

上郡

上郡最早为战国时期魏文侯所置(即公元前446-公元前396年间),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魏献上郡15县于秦,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肤施县(今绥德县)。西汉、东汉时沿置,郡治未变。汉灵帝末,因羌胡大扰而迁徙,曹魏时与其他郡县并为新兴郡。

左冯翊

左冯(píng,辅佐之意)翊(yì),官名兼行政区名,汉代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东北),相当于郡守。

右扶风

汉代三辅之一。秦时主爵都尉,掌列侯,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风,取扶助风化之意。治所亦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

武乡

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

太原郡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始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太原市区西南汾水东岸)。范围包括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沿用秦置太原郡,郡治晋阳。西汉太原郡下辖21县。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太原郡仍属并州刺史部监辖,下辖县仍为21个。


太原郡

上庸郡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析汉中郡置,属荆州,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上庸郡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5县。


上庸郡

陆口

陆口位于赤壁市陆水湖出长江口。三国时期兵家必争之地,现在为湖北省嘉鱼县陆溪镇行政区域。

江州

江州,重庆的古称,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房陵郡

房陵郡是今湖北房县,东汉建安末置,治所在房陵县(今湖北房县)。三国魏改为新城郡。

弘农郡

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置,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东汉、三国沿置。

淮阳郡

中国古代郡名,始于秦朝,曾改为淮阳国、陈国、陈郡、陈州,其辖区大小不一,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西汉时期曾改为淮阳国。建武十五年(39年)复置淮阳国,封刘延(光武帝之子)为淮阳公,2年后为淮阳王。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置淮阳国,徙常山王刘昞为淮阳王。

始兴郡

始兴郡是粤北第一古郡,自古著称为“古之福地”。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春,析南野县南乡地设置始兴县,“始兴”一名始此,有1700多年历史,古人以“此地兴旺,周而复始”而命名为始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冬,进以桂阳南部置始兴郡。

朱崖郡

孙吴时设置,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建宁郡

是中国古代地名,又称益州郡,范围在今天的云南省。这里以前是“南蛮”古王国滇国的领地,汉武帝时设立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三国时期,蜀汉建兴三年将其改名建宁郡,迁郡治到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内)。

永昌郡

永昌郡,古代行政区。位置相当于现代的中国云南省西部、缅甸克钦邦东部、掸邦东部的土地,始于东汉。东汉永平年间,哀牢国内附,其地划为哀牢县、博南县,并且将原益州郡西部的六个县分离出来,合并成立为永昌郡,辖八县。郡治起初在嶲唐县,后来迁到不韦县。

北地郡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后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北地富平县在过了46年“寄理”的日子后,终于打算从冯翊移回原址。但仅迁徙到彭阳县界就走不动了,这时已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陕西怀德,这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县。

始安郡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十一月(12月)孙皓分零陵郡南部都尉置始安郡,辖始安等7县,共6000户。始安城为郡的治所。即今桂林市。

郁林郡

中国古代行政区域。治布山,在今广西贵港市。辖今广西大部。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采用羁縻手段,仍封赵佗为南越王。后来南越国宰相吕嘉叛乱,反对旧附汉朝,坚持地方割据,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南下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调整郡县设置,改秦桂林郡为郁林郡。

苍梧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郡治在广信县(位于现今广西梧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

合浦郡

合浦郡(管辖现大概北部湾城市群部位)处于九郡的中部,东部是南海郡,北部是苍梧、郁林郡,西部及西南部与交趾、九真、日南等郡隔海相望,南部隔海儋耳、珠崖,珠崖、儋耳曾一度并入合浦郡辖地。三国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派步骘任交州刺史,合浦属孙吴辖地。吴黄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归广州管辖,黄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称珠官郡,同年划分出合浦县南境设置珠官县,与合浦县同属珠官郡。

涪陵郡

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刘璋分巴郡置巴东属国,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刘备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治涪陵县(重庆市彭水县城),属益州。辖今重庆市彭水、武隆、黔江、酉阳、秀山和贵州省务川、沿河一带。蜀汉治汉复县(治今沿河县洪渡镇一带)。魏景元四年(263年),曹魏灭蜀汉后,分益州的广汉、巴、涪陵以北诸郡为梁州,涪陵郡属之。

梓潼郡

在今梓潼县县城西北角。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析广汉郡置,治梓潼县(今属四川梓潼县)。

昌黎郡

三国魏改辽东属国置,属幽州。治所在昌黎县(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包括今天辽宁省锦州市、阜新市和朝阳市等地。

汶山郡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以冉駹部落之地置汶山郡,治汶江县(在今四川茂县北),辖广柔等五县。属益州。西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撤销汶山郡,辖县改隶蜀郡。东汉安帝延光三年(124),复设汶山郡,仍辖广柔等县,不久废。刘备定蜀,再置汶山郡。

米仓道

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米仓道"南江段。常言"米仓道",乃古代陕西汉中翻越米仓山入蜀之古道,人称"米仓道"。米仓古道上有多处孔明井,是沏茶的上等好水,俗称甘露。据传是汉蜀相诸葛孔明带兵时沿路亲手所挖。

米仓古道

葭荫

三国时期地名,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龙编

越南古代地名,西汉置县。立县之始,蛟龙蟠编於江津之间,因以为瑞而名,治所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东汉至南朝曾为交州及交趾郡治所;唐武德时曾为龙州治所。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士燮以诱导蜀南中雍闿等率郡人归附吴国的功劳,被孙权迁为卫将军,封龙编侯,置龙编侯国。黄武5年(226年),士燮去世,士氏家族起兵反叛。龙编侯国除为县。龙编侯国国都在今越南北宁省仙游县东。

襄平

襄平县,战国燕置,即今辽宁省辽阳市,属辽东郡。秦延置。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大乱。辽东太守公孙度趁机割据自立,自封为辽东侯,称平州牧,以襄平县为平州和辽东郡治所。公元238年(魏景初二年),司马懿灭公孙氏,辽东郡纳入魏国版图,在襄平设东夷校尉。其后,平州合并于幽州。

泸水

金沙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三国时期,称为泸水,诸葛武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梁州

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交趾郡

交趾郡(越南语:Giao Chỉ quận),一作交阯郡,中国西汉至唐朝的郡的名称,位于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东汉末期至东吴初期,交州太守士燮(越南语:Sĩ Nhiếp)形成独立的割据政权,士燮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所辖郡内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到时,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归降孙氏,迁为卫将军,封龙编侯。

晋阳

晋阳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带。始建年代不详,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年代是公元前497年,先后作为赵国都城、秦太原郡治、汉初代国都、汉并州治、曹魏并州治、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北魏并州治、北魏末期实际行政中心、东魏下都和实际行政中心、北齐别都和实际行政中心、隋太原郡治、唐初并州治、武周北都、唐北京、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都城。

西城

秦惠王更元13年(前312年),在陕西安康市汉江北岸中渡台设西城县,为汉中郡治所。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取汉中,分郡之东部为西城郡西城县为郡治。三国魏文帝黄初2年(221年),取“曹魏兴盛”之义,设魏兴郡。西城县仍为郡治。

桃园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张飞庄后桃园结义的故事。桃园遗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

公安

今湖北省公安县。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图谋霸业。公安县名始于这时。

南徐

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南徐是古代南朝时宋对今天的镇江的称谓,在三国时期镇江其实不叫南徐,罗贯中在这一点上应该是穿越了。

射鹿台

曹操射鹿台位于河南省许昌市东北25公里许田村西。

北固山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侧江边,高五十三米,是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山上的景点多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关,以甘露寺最为出名,是故事里刘备招亲结识孙尚香的地方。

白门楼

白门楼是下邳城的南大门,因为城门楼使用白色建筑物建造,故得名“白门楼“。白门楼遗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古邳镇境内。

玉泉山

今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境内。玉泉山的三国遗迹,是山中的一大特色。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在被斩首后,曾经在玉泉山多次显圣,如今在山脚有一个明代所立圆柱形石碑,上面写着“关公首次显圣处”几个大字,旁边还有一块巨大的“关羽磨刀石”,在上山的石阶上,依次还有多处“关公显圣处”。

黑龙江

小说《三国演义》第114回中提到的黑龙江并不是指现在的黑龙江,而是指长江支流汉江上游左岸较大支流褒河,位于陕西西南。

驻马坡

“驻马坡”的大体位置,在南京市清凉山以东、蛇山经西之虎踞关处,即今清凉山公园东大门内。


富池

今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

刘郎浦

“绣林十景”之一,位于今湖北省石首市城北的长江北岸,是一个渡口,原名浦口,因刘备曾在此处屯兵纳婚而得名。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云南

今云南省。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发动巴、蜀的军队击灭了滇东北的劳浸、靡莫,滇王投降。置云南县,因此该地取名为云南县,因汉武帝梦见彩云南现,因此该地取名为云南县。县城驻地设在今云南祥云县云南驿镇。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今保山)。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平定西南,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云南县为郡治。

巴郡

巴郡是中国古代的郡级行政区,辖今天重庆和四川两省部分区域。秦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巴郡。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建安六年(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

巴东郡

巴东郡,是中国古代东汉至唐朝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郡治鱼复县(今重庆奉节县)。东汉献帝初平六年(195),益州牧刘璋分巴郡置固陵郡,郡治鱼复县(今奉节),建安六年(201)更名巴东郡。《华阳国志》里将巴东郡(今奉节)、巴西郡(今阆中)、巴郡(今重庆)合称“三巴”。

巴西郡

是东汉末年至隋朝期间,在中国今天四川和重庆地区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巴西意为“巴郡以西”,与同时期的巴郡、巴东郡合称“三巴”,但实际上巴西郡位置大致在巴郡以北,巴东郡以西。在四川的腹地里有着这样一座规模不小的古城,这就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当年张飞镇守的巴西郡的治所。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刘璋分巴郡置巴西郡和巴东郡,巴西郡治阆中县(四川阆中西),属益州。

吴郡

吴郡,郡名。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治所在原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今苏州姑苏区),而会稽郡仅保留浙江以东部分,徙治山阴(今绍兴越城区)。吴郡是孙吴都城之一。

梁国

西汉封国。位于今河南省东部商丘市一带。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封彭越于梁王,建立梁国,都城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后来皇子刘恢、吕后之弟吕产、汉文帝四子刘揖、窦太后次子刘武先后被封于此。东汉封国。建初四年(79年),徙封刘畅为梁王,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公元220年,梁国被曹魏所废。三国时期曹魏封国。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封曹魏宗室曹悌为梁王,梁国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共立国34年。太始元年(265年),晋朝灭曹魏,仍为梁国。

西县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置西县,故治在今甘肃礼县红河乡附近。属陇西郡。王莽时改西为“西治”。25年刘秀复原名。曹魏西县属天水郡。

金城郡

金城郡,古建制名。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初辖6县。属凉州。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并入陇西郡,明帝复金城郡。三国魏金城郡移治榆中县。

武威郡

今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区。武威郡名字由来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表彰大将霍去病的“武功军威”而得名,以姑臧(今凉州区)为治所。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十月,重置凉州,辖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县。

敦煌郡

郡名,汉王朝于同年置武威、酒泉二郡,敦煌地区归酒泉郡管辖。分武威、酒泉两郡之地,设张掖、敦煌二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西部置。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属凉州刺史部。东汉时辖境与县目均不变。三国时为魏国领地

沓中

沓中是古代地名,地理位置约在今甘肃省舟曲县,是一个处于岷山、迭山环抱中的小型盆地。历史上三国时蜀国将领姜维曾屯兵此处。三国时蜀汉将领赵云次子赵广战死于此地。

蜀郡

蜀郡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之一。蜀郡以成都一带为中心,所辖的范围随时间而有不同。成都附近原为古蜀国所辖。

右北平

中国古代郡名,即右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置,治所不详。秦因之,治无终县。西汉治平刚县平刚城(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黑城古城),隶属于幽州刺史部。王莽时改称北顺。东汉时移治土垠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南)。东汉末年公孙瓒曾领此郡。三国时,曹魏将右北平郡更名为北平郡。

健为郡

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狼县,属健为郡,武帝置三降县,属越崩郡。东汉置堂狼县,属健为属国都尉。三国蜀汉分键为立朱提郡,为堂狼县地。

代郡

秦朝时辖山西阳高至河北蔚县一带,郡治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西汉时(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不久为代郡,郡治桑乾县。东汉时(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

建安郡

福建省古郡名。孙吴时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分会稽设置,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瓯一带。属扬州。


建安郡位置

赵国

秦朝为邯郸郡。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均曾作为其封国。西汉时期: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为赵国。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国除为邯郸郡。汉景帝五年复为赵国。东汉时期:建武二年(26),刘秀封叔父刘良为广阳王。五年,徙赵王。传七世:孝王刘良、节王刘栩、顷王刘商、靖王刘宏、惠王刘乾、怀王刘豫、献王刘赦 。魏黄初元年(220)降刘赦为崇德侯,赵国为郡。曹魏时期:赵国是魏明帝太和六年(231年)所建,曹操第二十五子巨鹿王曹干改封赵王。

临川郡

孙吴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属扬州,治临汝县(抚州市临川区)。


临川郡位置

鄱阳郡

东汉建安十五(210年)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治所鄱阳县。县治在今古县渡镇,三国赤乌八年(245年)迁至今鄱阳镇。

昭陵郡

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阳关故址

西河郡

汉时西河郡是汉代名郡,西汉初由上郡析出,地在今黄河晋陕峡谷两岸。西河郡北有朔方、五原、云中、定襄,西有北地、上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

定襄郡

定襄郡,汉高帝时置,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西汉初是匈奴争战之地。在文景之治时期,开始'通关市’。”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遣大将卫青多复出定襄,至陇西击胡。”三国时属魏。

卢龙塞

位于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现名喜峰口。几千年历史以来均为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三国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一年征乌桓,出卢龙塞。

信都郡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设置信都郡,治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旧城)。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改信都国为广川国。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广川国改称信都国(郡),属于冀州。仍治信都。公元9年,王莽把信都国改称新博,把信都县改称新博亭。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信都郡县名。仍属于冀州。永平15年(72年),改信都郡为乐成国。

赵郡

在今河北邯郸一带。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赵国(治邯郸市)置赵郡。三国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复为赵国,治所由邯郸移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西晋末,复为郡。

高阳郡

古地名。汉桓帝置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县旧城村。

临渝

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