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雅课堂】苏轼,还是包青天!——《苏轼,在密州的岁月》(二)

 行人呓语 2023-05-01 发布于重庆

遗爱密州山水,苏轼捕盗忙不迭

苏轼常常“口是心非”。一边给人嚷嚷要躺平僻野,一边却是奋袖出臂死命干。在苏轼的身上,大济苍生的“儒家”烙印,实在分明得很!在其位,一定谋其职,这是苏轼身上的本色!
苏轼一上任,就向丞相韩绛上状陈明蝗灾。他在《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里说:“轼到郡二十余日矣。……自入境,见民以蒿蔓裹蝗虫而瘗[yì埋葬;埋藏]之道左,累累相望者,二百余里,捕杀之数,闻于官者几三万斛。……而京东独言蝗不为灾,将以谁欺乎?郡已上章详论之矣。”
刚进入密州境内,苏轼放眼望去,全是百姓挣扎在蝗灾中的惨状,触目惊心。而京东朝廷呢?却罔顾真相,自欺欺人。
在上丞相韩绛书里,苏轼全力为百姓请命。蝗灾严重,应该减少秋税、倚阁青苗钱;论方田均税法的弊端;论手实法害民,是鼓励百姓作奸;论免役法应用五等古法;请求对贩盐三百斤以下的小商贩免收税……苏轼给朝廷上奏了太多的请求。

做密州知州的苏轼的基本工作日常如下——
第一要务是捕盗贼。
熙宁八年(1075)三月,他写给表兄石康伯(幼安)的信里,大倒苦水:“凶岁之余,流殍盗贼无虚日,凡百劳心。”灾荒年,盗贼遍野,百事操劳。
当时皇上降下圣旨,灾荒年岁,各等赏钱一律降一等。苏轼一看圣旨,马上着急上火。立刻给顶头上司文彦博写信,就朝廷降一等强盗赏钱问题提出强烈抗议。他首先强调密州这地,虽然地僻事少,但有一点是别处赶不上的,那就是“风俗武悍,特好强劫”。一句话,密州就是一强盗窝!面对如此严峻的治安形势,怎么能够缩减抓强盗的正常公务开支呢?
灾荒年岁,恰恰更不能降!他说:“比岁荐饥,椎剽之奸殆无虚日。”苏轼给文彦博的政府行文与他写给表兄的私人信笺,用语措词如出一辙。很显然,捕盗贼一事,简直把苏轼折磨得焦头烂额,实在够呛!苏轼给文彦博上书陈明赏钱不能少一分。他据理力争,理由如下:
其一,从上任以来,明码实价,标的悬赏,随获随给,效果奇好,盗贼有收敛。
其二,灾荒之年,盗贼更多,故而绝对不能减少赏钱。
其三,今年生计,大户人家都断炊,推算下来,冬春之交更甚,要预防流民暴动。

为了捕盗贼,苏轼没少钻山沟。他在《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里说:“盗入蒙山不易搜。”试想,前一刻还在杭州每日写诗作乐、迎来送往、沉醉湖山的苏大学士,下一时刻就要捋起袖子,高一脚低一脚地钻密林入深山逮强盗。迥乎不同的生活,强烈的反差,实难想象,苏轼是如何坚挺下来!
盗贼认识名满天下的苏大学士吗?密林深山,当苏轼与盗贼照会时,苏轼会不会如唐朝博士李涉,有井栏砂宿遇夜客的奇遇,才名打入贼窝,不仅无性命之忧虑,反有百金相赠之美事。
苏轼在密州,不仅要缉拿盗贼,还要法办打着捕盗贼旗号行盗贼之事的公职人员。其行事之从容机智,让我们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苏轼。
据《宋史》与《墓志铭》里记载:“郡尝有盗窃发而未获,安抚、转运司忧之。遣一三班使臣领悍卒数千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至杀人。畏罪惊散,欲为乱。民诉之,公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溃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
读到此条,我瞠目结舌,苏轼是苏轼吗?苏轼居然还是包青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