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不是瞎灸!这五点注意事项一定要记牢,否则无效还伤身

 地藏菩萨mohesa 2023-05-01 发布于广东

因为这次疫情,又有很多新人加入了艾灸的行列,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为什么?因为有更多人的享受到自然医学给身体带来福音,坏的一面是因为很多人对艾灸了解不深便盲目施灸,反而给身体带来压力,让健康走了弯路。

今天重点说明5个艾灸的关键点。

一、 阴虚者艾灸要当心

谁比较适合用艾灸治病?严格来说人人适合,但这是针对较专业的艾灸调理师而言,因为他们懂得辩证以及施灸的补泻之法。但对于艾灸初学者而言,如果既不懂辩证,又不懂手法,还喜欢盲目跟风,那就很可能适得其反,“没病灸出病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阴虚者!

阴虚者是需要小心施灸的!

为什么?

打个比方,一个火堆上烧着一锅水,这里的火堆就是人体的阳气,锅里的水,就是体内的阴液。阴虚,就是锅中的水少了,而下面的火是正常的,而相对的,火显得有点多了。这时需要做的是:把锅里的水补上来,而非改变下面的火堆。

看文字你可能看得一眼懵,我画张图,你一看就秒懂了。

正常人的阴阳水平应该是这样的:

图片

而阴虚的人呢?看图!

图片

艾灸的原理,是通过艾热的通窜特性,来达到疏通经络、补益机体的目的。而对于阴虚之人,就像是增大了锅下面的火堆,火壮了,蒸腾作用就会加强,就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体内有热的人,也类似,就是锅下面的火过旺,如果使用艾灸,就如同加上一把柴草,会给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

所以,大家在施灸前,一定要辩证自己是否存在阴虚内热的状态,如果是的话,一定不要盲目跟风艾灸。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阴虚和有热之人不是不能艾灸,而是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不然很容易耗伤津液,加重症状。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阳虚还是阴虚,简单解释下,阳虚就是那些寒性体质的人,非常怕冷,吃点寒凉就容易拉肚子。阴虚就是热性体质,怕热不怕冷,动不动就容易上火)

二、勿过度艾灸

有人觉得,既然艾灸这么好,又非常适合自己,那就每天灸吧,灸得多,好得快,于是动辄每天艾灸很多穴位,甚至一灸就是半天。

提醒:艾灸调理身体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虽然身体的确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但终究是有极限的,老话说“病去如抽丝”,这个过程无法加快,所以一定要给身体一个调整的时间,欲速则不达,勿做多余事!

天天艾灸,有的人起初会感觉良好,而更多的,是容易艾灸过度,伤到阴液,造成“上火”的表现,这就与起初的目的相反了。

因此,在艾灸时,要有间隔时间,一个是给自己观察疗效,一个是给身体留出调整的时间。可别想着能快点好,就私自改变艾灸的频次,每个疗程有的是几天,有的是十几天,这些是因人而异的。

图片

三、关于施灸时间

相信很多人艾灸都是在晚上进行的,即便我自己有时也会在晚上灸一会,但其实晚上并非施灸的好时间

在一天当中,早上大自然的阳气是升发的,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人体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应的,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选择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

所以,理论上来讲,日中是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间。

那么,对于白天没时间,下班后才能有自己的时间的人,想在下班后艾灸,这个时间就是越晚越不宜艾灸,尽量晚上9点前结束施灸。如果太晚,艾灸的阳热之气容易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

图片

四、艾灸顺序重要、很重要

很多人施灸没有意识到施灸顺序的问题。

对于施灸顺序,自古就有一些医书古籍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

《千金翼方》说:“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

也就是遵循: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至于为什么要讲究顺序,我想很多人也有这个疑问。

我们体内气血运行和阴阳分布都有特定的路线轨迹,而我们调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气机畅达,不能乱了气机,所以如果不讲顺序,一旦施灸不当引起“窜气”,可能人会比较难受。

艾灸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以后再逐渐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五、灸后别乱来

虽然艾灸注意事项有很多,但是这里特别强调这两点:

1、灸后避凉

艾灸后两小时内,一定要避吹凉风,避空调,避洗浴,尤其施灸部位是重点保护对象。为什么?因为艾灸后,你身体的气血宣发,毛孔大开,外界的风、寒、湿等病邪很容易趁虚而入。

2、灸后宜静

艾灸后,貌似工作就结束了,但其实你的身体正在利用艾热的力量调理着身体,很可能需要调动大量气血来完成这个过程,所以艾灸后的这段时间宜静不宜动,更不要做耗神、耗力的事情,2小时内,静静呆着最好,避免有情绪波动或者过度运动。

当然,艾灸完,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浑身酸软现象,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艾灸过程消耗了不少气血,此时身体急需修整,稍事休息即可恢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