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儿童保护服务工作的3个要领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3-05-01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曹杨

    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丹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在国家兜底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对社区社工儿童保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工要切实掌握以下几项本领。

1、开展社区能力建设服务

不仅针对社工本人,社工要设法使周围人(包括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民)知晓以下儿童权利理念,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由于儿童自身脆弱性的特点,需要全社会成人来共同呵护其健康成长,不受伤害,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原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保护、网络保护,共计6大保护使儿童免遭伤害,社工可以普及这样一个权利理念:基本权利得到满足,人和社会系统良性互动这样一个福祉。

社会工作是一个价值取向极其强烈的学科,无论是在外展宣传活动时,亦或在个案或小组工作中,社工有必要在工作中时刻传达权利理念的价值观。

2、开展社区常见儿童保护误区识别服务

社工要不断训练自己切实掌握基本功,即儿童保护误区识别力。针对四大儿童伤害类型,分别是儿童忽视、儿童虐待、儿童剥削、儿童暴力,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

以上四种伤害最隐晦的是儿童忽视,这里面包括身体忽视、教育忽视、情感忽视和医疗忽视,学校中最容易成为受欺凌的对象十有八九中儿童存在被忽视的局面,因为家庭监护困境的不足、不当甚至缺失,往往造成受欺凌现象的发生。

儿童虐待包括肢体虐待、精神虐待和性虐待。社工如果发现儿童身上有淤青紫块,必须要进行强制报告,运用个案管理流程进行处置。

做好发现监测。发现一例处置一例,接下来要寻找伤害未成年人的潜在风险,这就需要通过走访观察来训练敏感度。监测受潜在风险影响的未成年人,进而干预风险、消除风险,同时及时发现疑似案件。

接报评估中要接受多渠道疑似案件报告,社工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依据接报情形,在相应规定的时间内,面见疑似受害未成年人,确认无生命危害,同时搜集案件信息,为受害未成年人做伤害评估。

回应干预是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伤害干预。面对非伤害案件,一切归于原状;而家庭伤害案件,采取在家或离家干预;学校伤害案件,采取正常干预或停学干预;其他伤害案件,采取在家或离家干预。

回归安置即开展受害未成年人康复状况评估;开展伤害再发可能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未成年人安置评估,是采取回归正常家庭和学校生活还是收养、寄养或机构养育。

儿童剥削包括性剥削和劳动力剥削,社工注意观察社区周围是否存在使用童工的情况。

儿童暴力则包括信息暴力、文化暴力和环境暴力。家暴环境下生活的儿童容易产生自卑胆小,对人不信任的情况;暴力文化下的街区儿童普遍使用武力、拳头来谋生。禁止手机入校园则是避免信息暴力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

3、开展社区分级分类儿童保护个案管理服务

针对严重伤害儿童案件,采取个案管理模式进行,总体分为3大步骤进行,预防发现、响应处置、安置回归;

针对轻微儿童伤害案件,采取教育咨询为主,社工在社区内开展儿童保护识别的宣传活动,引发居民关注儿童保护事宜。

社工作为最基层的日常服务体系要做到上下衔接,内外协调,社工要对社会力量进行对接,一是要联系各政府部门的正式资源,包括未保中心和儿童福利院等,二是要链接各种公益慈善等非正式资源,包括村或者居委会热心人士、积极分子、小组组长、热心家长、儿童......确保辖区内各种社会资源有序参与进来。

儿童心智未熟,施害人很多采取控制手段,这就需要社工日常走访中练就一双犀利独到的慧眼进行甄别,与社区居民保持密切的关系,有事找党群,没事常来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