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5年上海起义始末:蒋介石电报说了什么?我党夺取上海计划泡汤

 where5 2023-05-01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1944年9月以后,中共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围绕联合政府这一中心,做出政治与军事两项部署。

图片

政治部署是提出了建立解放区联合委员会问题,作为对联合政府的配合;军事部署是实施南下战路,为进占中心城市做准备。

提出城市工作方针之后,1944年8月毛泽东就有派部南下的设想。

毛泽东曾对王震说:

“明年要反攻,我们要占大城市,华南根据地要很快建立与发展。”

但最初只考虑派16个连的干部、战士南下。

1、中共的南下部署

中共的南下战略部署,实际上主要是两条路线:

其一,新四军一师粟裕部由苏中地区南渡长江,南进至浙江东部地区;

其二,八路军三五九旅王震部由延安沿河南、湖北南渡长江,南进至湘南、粤北地区。

两条南下路线负有不同的战略目的。

1944年8月21日,毛泽东致电新四军张云逸、饶漱石等,指示:

“美军准备在中国登陆,要求和我军配合作战”,“美军在中国登陆时间,据有些美国人估计已不在很远。因此请你们认真布置吴淞、宁波、杭州、南京间,特别是吴淞至宁波沿海及沪杭甬铁路沿线地区的工作”。

8月26日,华中局迅速做出指示,就毛泽东的要求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图片

11月2日,毛泽东、刘少奇再电饶漱石、张云逸等,进一步指示:

“美军可能在杭州湾登陆,而我们在那一带工作还很薄弱。为了配合美军登陆及准备夺取杭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大城市…

请你们考虑下列步骤:

(一)设立苏浙军区,以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统一指挥苏南及全浙…

(二)除即调两团外,准备再从一、二、三、四各师中调五至六个团南进。”

12月26日,刘少奇与陈毅致电饶漱石、张云逸等,就整个新四军的战略方向做如下指示:

“华中局及四军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担任发展长江以南地区,以便将来能确保宁、沪、杭三大城市中的人民之完全胜利。”

当年12月,粟裕率新四军一师主力南下。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

上述部署:

“总的战略设想是一旦战略反攻时期揭幕,我们能够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使我们在日寇崩溃时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如果那时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则我们能够在东南独立的就地坚持,成为全国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翼。”

2、王震部的南下意图

王震部的南下意图略有不同。

1944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王恩茂参加了这次会议,王记载:

“讨论的结果,我们去湖南要以衡山为中心创造根据地,其任务是抗日和阻挡从西面下来的剿共反人民反民主的祸水。”

会议决定由任弼时向南下干部报告中央这一决定。

11月4日,任弼时在对南下干部讲话时说、南下的目的是准备在抗战结束时:

图片

“在河南、湖北筑一道堤、准备用这道堤堵住国民党从西面冲来的剿共反人民的逆水”。

任弼时又说:

“我们有什么意图呢?我们要想到在反攻的时候,在把日本人打走以后,占领武汉,占领长沙。…如果那个时候国民党还不进步,国民党这股逆水从西边冲下来,我们就要占住这些城市进行抵抗。

今天估计、国民党的这股逆水大致会分三股从西边冲下来,即由西安到洛阳、郑州为一股;由宝鸡、汉中往襄阳、武汉为一股;从重庆往沙市、长沙为一股。

…我们要有这个精神准备,要有夺取城市,占领武汉、长沙、郑州这些地方的计划。”

也就是说,王震部的战略意图是,与中原李先念等部在湖南、湖北、河南三地“筑一道堤”,抗战结束之际,将国民党军队堵在西南、西北。

王震部于1944年11月由延安出发,该部共分六个大队,其中一、二、三大队为三五九旅战斗部队,四、五、六大队为干部大队。

四大队以原湘赣苏区红6军团老干部为基础;五大队以原湘鄂西苏区红2军团老干部为基础;六大队以原鄂豫皖苏区第四方面军老干部为基础。

三个干部大队的任务是,回到原地区,恢复和扩大根据地。

五大队队长为贺炳炎,政委廖汉生。

廖汉生在回忆中写道:

针对日军的南侵,“党中央提出了“敌人攻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的战略决策;决定组织八路军南下支队,跟在南侵日军后面,挺进湘粤边界地区”。

王震部南下时人员共有4200人,其中干部700余人,战斗人员近3000人。

3、夺取大城市的方针

1945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正在实施南下战略的王震、李先念等:

“美军由欧东调须要时间,日美决战当在明年夏季以后,故你们尚有一年至一年半以上之时间可以利用”。

直至美国投故原子弹前两天,8月4日毛泽东在致李先念等人的电报中仍判断:

“估计日寇明冬可能失败,还有一年时间供你们做准备工作”。

上述估计表明,中共对日本的投降是缺乏准备的。

图片

8月6日、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先后投下原子弹,9日苏联对日宣战,日本的崩溃指日可待。

由于中共早已做出在日军崩溃之际抢占中心城市的部署,在这个背景下,中共的此一行动猛然提速。

具有决定意义的争夺主要是在京沪杭和华北两个地区。

8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局,对新四军的军政部署指示如下:

“一、六两师及苏南、苏中担任夺取南京、上海之线”,“五师集中全力进占信阳、武汉之线”;要求:“集中主力去占领大城市和要点”。

同时指示新四军:

“即日发表江苏、安徽、浙江三个省主席,上海、南京两个市长;五师师部即日发表武汉市长及湖北省主席,人选你们拟定之”。

8月12日,中共发布如下命令:

罗炳辉为安徽省主席,黄克诚为江苏省主席,叶飞为浙江省主席,刘长胜为上海市长,并任命粟裕为南京市长。

8月10日,聂荣臻电令所属部队:

“全军区部队应立即部署,向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大同、阳泉、张家口、唐山、山海关前进,准备接收日伪军的投降”。

同时命令:

“立即以边区政府名义委任宋劭文兼北平市长,张苏兼天津市长,王昭任石家庄市长,刘秀峰任保定市长,朱其文任秦皇岛市长,张萝旭任张家口市长,张明远任唐山市长,刘达任大同市长”。

上述一系列任命,意在与国民党的争夺中先声夺人。

4、解放军名称的缘起

还在1944年9月讨论成立解放区联合委员会时,刘少奇就表示八路军、新四军的名义已不适用,提议成立解放军。而今在与国民党争夺中心城市已经展开的情况下,“解放军”的名称也在考虑是否公开出来。

图片

8月14日,《解放日报》在一篇社论中号召:

“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在这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进军中,要坚决的、大胆的、迅速的进攻”。

该社论没有明确说改八路军、新四军为解放军,但解放军的名称头一次公开出来。

8月22日,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记载:“改新四军为华东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是继红军之后,中共第二个独立的军队名称。这一点是与争夺中心城市的任务互为配合的。

中共所以敢于放手与国民党争夺中心城市,主要是基于两个判断:

第一,能够取得苏军的配合;第二,能够以直接受命于盟军的方式,绕过蒋介石,迫使日军向中共投降。

8月9日,即苏军参战当日,毛与朱德联名致电斯大林,表示:

“中国解放区的一万万人民及其军队,将以全力配合红军及其他同盟国军队消灭万恶的日本侵略者”。

表达了与苏军配合的愿望,一旦取得这种配合,中共的力量无疑将取得迅猛的大扩展。

当日,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毛说:

“现在同苏联红军配合作战,是痛快的”。

显然,与苏军配合是毛的主要着眼点之一。

与此同时,朱德于8月10日发表命令:

“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均得依据波茨坦宣言规定,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敌人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时间向我作战部队缴出全部武装”。

图片

这个命令的要点在于,将中共的行动依据直接与波茨坦宣言挂钩,以波茨坦宣言的名义绕过蒋介石,从而使中共的行动不受蒋介石的约束。

5、一波三折的上海起义

如前所述,延安曾于8月10日电令华中局、新四军,指示夺取上海、南京。

8月11日,华中局将具体部署上报延安,其安排如下:

由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占领南京,以苏浙军区浙东部队控制上海、杭州铁路线,阻止国民党军进占上海,并以浦东部队开入上海。

苏浙军区即1944年底南下的粟裕部。

“浙东部队”即何克希、谭启龙领导下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5年1月改编为苏浙军区第二纵队,约七千余兵力。

“浦东部队”即浙东游击纵队所属浦东支队,1944年11月改称淞沪支队。

据管文蔚回忆: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晚,华中局决定粟裕主力进攻上海,淞沪支队三千余人作内应,我苏中陈伟达等已去上海组织上海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

以这样的力量进攻上海、南京,毛泽东一度犹豫起来。

8月12日,毛复电华中局: “江南各大城市不作占领打算……浙东力量仍在原地扩展”。

实际上取消了进攻上海、南京的计划。

同日,毛泽东致电各中央分局,就进占地区问题提出这样一个方针:

“依据国共两党实力对比,确定我党必须力争占领之交通线及沿线大小城市”。

该电列出一批力争占领的名单,包括:太原和同蒲路,郑州以及平汉路、陇海路、津浦路、胶济路,等等。

同时指示: “长江以南各要道及大城市,根本不作占领计划”。鉴于攻城力量有限,毛泽东电报的精神倾向于收缩。

数日之后,8月19日华中局又将一个上海起义计划上报延安,电称:

“上海我可掌握控制的力量总共有二十万人,我能掌握大部分水电工人、邮政工人、电车工人、铁路工人…沪西大部分巡捕我可控制……根据目前主客观力量可以发动群众武装起义”。

图片

收到该电之后,毛泽东于8月20日复电华中局:

“你们发动上海起义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彻底执行此方针,并派我军有力部队入城援助。其他城市如有起义条件,照此办理”。

同日,毛泽东指示晋察冀等中央分局:

“对于北平、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应迅速布置城内人民的武装起义,以便于不失时机配合攻城我军实行起义,夺取这些城市,主要是平津”。

既有内应(起义)又有外援(攻城),内外配合,似乎解决了力量不足的问题,于是毛泽东再度改变决心,再度要求夺取上海、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

6、蒋介石的一封电报

然而,就在毛泽东于8月20日再度决心夺取上海、北平的同一日,蒋介石再一次以公开发表的方式,向毛泽东发出赴渝谈判的第二份邀请电。

蒋介石电称: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

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介石电报的核心在于,头一次向外界公布,日军的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

在此之前,中共之所以敢于向日占区大举开进,之所以敢于绕过蒋,命令日军直接向中共投降,其依据是《波茨坦公告》,也就是盟军规定。

现在,随着远东盟军总部关于日军受降规定的披露,中共的此一依据也就不复存在了。

蒋电之巧妙便在于,以盟军规定为中心,将文章做足,把话说够。将国民党与盟军捆在一起,以维护“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的名义,相当强硬而又相当在理地将朱德要求一口回绝。

本来,毛泽东是以答复并接受朱德要求作为赴渝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拒绝朱德要求,等于堵住了毛泽东的赴渝之路。

图片

毛泽东读懂了蒋介石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的电报的言外之意,并猛醒过来,自此,延安的多项方计急速收缩。

7、为何紧急叫停上海起义?

毛曾于8月20日电令华中局: “你们发动上海起义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彻底执行此方针”。

仅仅时隔一日,毛又于21日急令华中局停止,电称:

“浙东主力到上海有被消灭危险,不如仍在浙东……日本投降条约即将签字,蒋介石已委任上海官吏,在此形势下上海起义变为反对蒋介石,必被镇压下去”。

接到延安指示之后,上海起义计划立即取消, 8月21日赖传珠日记载:

“中央要我们停止上海武装起义事,特令叶飞率领的一个团及谭启龙停止行动”。

毛之所以要求停止上海起义,其理由是“必被镇压”,被谁镇压,毛泽东电报却未指明,而这一点恰恰是全部问题的关键。

先前,毛泽东一再要求争夺大城要道,其着眼点仅限于国共两方,并未将日军因素考虑在内。现在,随着盟军规定的披露,意味着日军必然奉命向蒋交防,在此条件下如果发生反蒋起义,必将被日军镇压。这就是停止上海起义的真正原因。

总括而论,蒋介石关于盟军规定的披露,成为中国政局的转折点。

作为这一转折在政治上的具体反映,8月22日,毛向蒋发出第二份复电,全文如下:

“从中央社二十日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到后希予接洽为恳。”

毛电总共40余字,寥寥数语,仅就文字本身而论,既未涉及任何具体的事项,亦无任何高调表态,通篇只是一些极为平淡的应酬用语。其实,在这些简略而平淡的文字当中,包含着相当复杂的政治内容。

毛致蒋的头一份复电,其核心是提出朱德要求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而毛的二次复电其核心便在于,不再提出任何先决条件。

这就是说,有条件谈判已变为无条件谈判。

不过,毛泽东电报当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是这样两个字:晋谒。

图片

这是一个下对上的用词。晋谒一词的政治内涵便在于,经过十来天短暂的波动之后,国共关系因“晋谒”一词的采用而重新定位。

其实集中表现为这样几个问题:

中共收回了两个实体的政治诉求,收回了大半国土和大半人口的政治代表身份,也收回了与蒋平行对话的政治姿态。

一句话, “晋谒”一词标志着中共放弃了数日以来所强烈表现的独立姿态,重新将双边关系调整为一个政治体制之内的、上与下的关系。

随着这个关系的调整,毛对蒋的称呼,也由前电的“你”,改称“先生”。

8、后遗症:解放军名称的停用

独立姿态的放弃,先前的一系列独立举动必然随之而止,其中最具标志意义的,就是急停关于解放军之名的启用。

中共山东部队一向采用八路军某某部之名,8月15日,罗荣桓等致电延安,提议:山东“部队番号,一律称山东解放军某某师、某某旅。”

17日罗等再电延安,建议: “山东军区称山东解放军总部”。

8月19日,延安复电:“山东解放军名义均照你们所拟办理”。

延安曾于8月20日征询华中局的意见:“请考虑新四军改称华东人民解放军是否有利”。

8月22日新四军总部决定: “改新四军为华东人民解放军”。

图片

8月26日,延安通知华中局:新四军名称“不改为有利”。

保留八路军、新四军之名,也就是保留名义上的国民革命军序列,从而保留与重庆统帅部名义上的隶属关系。解放军之名的停用,与“晋谒”一词的启用,显然互为关系。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