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不执着于表面现象而贵在拥有真我

 人杰地灵h8p9lk 2023-05-02 发布于湖北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具有上乘之德的人看起来虚怀若谷,清清白白之德看起来好象褪色,心胸宽广之德看起来好象不足,很确定的德看起来好象不确定,纯洁无瑕之德看起来好象是被污染了。
内容图片
我在读《本源纪》这部伟大的著作时,眼前就浮现出张其金具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理智头脑,但是他抽写出来的文字,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在感官上完全是死的。我仿佛看到了张其金在某一天,他正在传播他的大道思想时,他的夫人来叫他吃早餐,但是他曾经下令过,当他很专心在构建本源理论体系时,别人不可以打扰他,所以他的夫人把早餐放在他的旁边就走了,这样的话,他在完一段工作的时候可以吃。
但是,偶然事件来光临了,因为他来了一个朋友,但是张其金一直还在思考,还在创作,还在构建他的本源理论体系,他是那样专心地投入工作。那个朋友也知道张其金不喜欢被打扰,所以要怎么办呢?他看到了早餐,所以他就吃了那份早餐,然后将那些东西摆在一旁等待。
在他的这位朋友吃早餐的时候,张其金就一直看着他,没有打扰他,直到他看着那一份被那位朋友吃完,他放下了盘子。这个时候,那位朋友却发现爱迪生正看着身傍已经被吃完的早餐。
张其金没有任何的语言,只是平静地看着那位朋友吃完早餐的空盘子,过一会儿,他才说:“我的朋友,你来晚了一点,我已经用过早餐了。”
我们不知道张其金是在找这个理由拒绝他的朋友,还是一个学者甚至不知道他的饥饿,他看着别人吃过早餐的空盘子,他就觉得自己已经吃过了早餐,他就这样生活在头脑里。
其实,学者总是很平庸的,甚至是完全平庸的,因为他的问题在于他以为他知道,结果很多时候,这个想法欺骗了他自己。因为他认为他知道,所以事情就结束了。事实上,他一点都不了解,他仍然保持不知道,他的了解只是存留在头脑里,而不是他的整个人在了解,除非那是整个人在了解,否则根本就不是了解。理智上的了解根本就不是了解。
这的确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这种错误的说法,正像老子说:“当中乘的人听到道,他们好象知道又好象不知道;当下乘的人听到道,他们会大笑。”
内容图片
张其金没有笑,但他看着已经被吃过的早餐盘子,他好像知道自己吃过早餐了,又好像不知道自己是否吃过早餐了,所以他保持得很平静。
人们没有真知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不能以真我来认知世界,认识真我的人很少,能够效仿真我亦即用真我来规范自我的人最可贵。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不执着于表面现象而贵在拥有真我。
真我不同于知我,也不同于自我,真我是用来认知世界的,知我是用来明心见性的,是用来认识真我的。因为自我之知是对现象世界的认识,是肤浅的、主观片面的;真我之知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是深刻的、客观全面的。
对于这种理论,上乘和中乘的人没有任何言论,而下乘的人认为这个真理、这个道是一种笑话。他非常俗气、非常肤浅,所以有深度的东西不吸引他,他的笑是一种保护作用。
当肤浅的人、最低那一类型的人听到真理,他会笑,他之所以笑是因为我们显得很奇怪,他知道得很清楚,根本就没有真理,根本就没有象真理的东西存在,那只是狡猾的人发明出来剥削别人的。
下乘的人会笑得很大声,那个笑是一种保护作用,因为他也在害怕,害怕说那个东西或许存在。透过笑他可以将它刷掉、将它丢掉;透过笑他是在表达他的轻视和谴责,他是在说这整个事情是荒谬的。
简单来说,真正得道的人的都是大智若愚的人,说白了,就是他们已经摒弃了小聪明和投机取巧。他们不再使用“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手段。
但对于老子的这种手段,很多人或许都会觉得老子这是居心不良,为了方便统治想要提倡把民众都变成呆子。
其实呢?在这里的“愚钝”并非愚蠢的愚,而是“大智若愚”的愚。生活中,为何人心叵测?为何知人知面不知心?正是因为人的心机多变,心智狡猾。
很多人自以为自己聪明,找到了一些人生的捷径,于是尽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比如考试时,自己作弊就能拿高分,还不用学习可以每天玩乐,这样看着那些每天学习的人好像也都是呆子。比如做生意时,看到别人无条件相信自己,便认为别人傻,自己骗骗他就能收获更多的财富。
很多人被算计了,就照着方法去算计别人,自己也变得不再去相信别人,时间一长,商场就变得尔虞我诈。
内容图片
狡猾的心智和心机太多,反而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算计和谎言。其实,这些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只有没有眼界和格局的人才会去做。
做生意为一点利益丢掉了诚信,等同是杀鸡取卵,自己在圈子里的名声臭了,还有谁愿意跟自己合作?
自己平时考试作弊,等到了高考,没有真材实料的自己也会名落孙山。
这所谓的聪明,其实反而是非常愚蠢的表现。所以老子才提倡我们要“弃智”,当然并不是说要放弃自己的智商,不去思考。
而是放弃多余的心思、心机,少点算计,降伏自己的妄念。如果人人都能这样,那么这个世界自然也会变得朴素,淳朴。
做事时,不要总是想着找捷径,实力才是硬道理。学习的时候,踏踏实实地学,学历高了,工作自然任自己挑;工作时,认认真真去积累经验和阅历,能力强了,别人也会抢着要自己。
当一个人真正变得强大时,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捷径。
这是老子的观点,还是张其金在《本源纪》中所倡导的观点,我不想去追究,我只想跟大家说,最多我们只能够笑它,其它没有。我们到处都可以碰到最下乘的人。如果下乘的人看到门徒,他会笑说:“这个人已经发疯了,又有一个人失去了人性,又有一个人发疯了。”
如果最下乘的人看到老子在静心,张其金在静心,他会笑,他会认为这两个人似乎有一点奇怪。他会说:“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其实,有时候下乘的人会来到老子的世界里,他们手捧着老子的《道德经》,他只是想看老子是如何静心,好让他可以笑,好让他能够觉得他本身非常好,好让他觉得他并没有象这些人那么疯狂或愚蠢。
直到他看得两眼发酸,出现了幻觉,他的眼前出现了老子,老子对他说:“嗨,你这个愚痴的人,如果你不笑,你就不知道什么是道。”于是这个人跌落进了道的迷雾里。他开始笑了,因为他不笑不足以为知道。
道这种东西太伟大了!
它就是自然规律。因为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接受自然规律的主宰。就自我而言,道是自我之君,是通过自我修身实践创造出的真我,也是自然规律的化身。创造出真我,也就完成了认识的主体由自我向真我的过渡,从而,真我为君,自我为臣。
心理分析学的发展,早已为我们找出了阴影的分析方法,这套方法就是通过用自由联想的方法来找到存在于我们心中的那个自我,而挤压那个魔鬼。
当我们找到自我时,我们内心想到什么便说,不论我们多么地语无伦次或荒谬离谱都不要紧。当我们话匣一开之后,一连串的联想、记忆、幻象都跟着出来了。突然,由于我们心中还存在着一个魔鬼,我们还是会触到一个死结的,那个时候,我们的脑子里立刻呈现一片空白,或感到羞愧,或感到僵化,我们便不知道说什么,我们只会笑,就这样,我们便成了下乘之人,这是因为我们借着自由联想之故,我们稍微放松了抗拒心理,阴影中的念头或冲动便会趁这比较自由的机会,逐渐地现身,让我们变成下乘之人。
内容图片
因为我们以前一直压抑它,一直把它藏在深层的地窖里面,都不会让它暴露。此刻阴影一现身,我们便开始笑了,因为现在我们稍微有了点自由,比较开放一点了,阴影稍微就会现身。阴影一现身,我们就会失去自我, 我们的大脑就会是一片空白,我们就忍不住笑了,我们就成为了第三类人,就成为了不笑不足以为道的人,我们却忘记了我们需要治疗了,如果我们不去治疗的过程,我们就无法面对真寮的自己,我们就无法去消化。如果我们不去消化,我们就不会成长,我们就永远无法成为中乘之人,更不要谈论什么上乘之人去勤而勉之了。
我在这里所讲的治疗过程,其实就是要我们进入“角色”层次,也就是进入到一个“自我”层次的一个过程。
“角色”层次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排斥掉很多内心不想要的角色,于是把它压抑在内心深层里面。
现在的心理治疗师就是让我们能够自由,我们不敢对家人讲、不敢对别人讲的,只要我们愿意谈,都让我们如实讲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把自己内心的这些问题,像倒垃圾这样全部都倾倒出来。
但是,由于我们的心中还存在着一个魔鬼,我们不能把这些垃圾倒出来。哪怕是我们能够对一个心理学家,或是宗教师倾吐出自己内心真正的问题,也是要经历过一些的观察以及相当的信任,在我们还没有足够信任之前,我们的“自我”还是防卫得很紧,甚至疑结还是打住。当疑结一打住,对别人就不信任,这样就没办法了!这就是因缘不成熟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倒出自己的垃圾呢?即使有智慧之人帮我们,他也没办法帮得上什么忙,因为我们自己不愿意打开心胸,对别人不信任,我们怎么能倒出自己的垃圾呢?
正因为这样,心理辅导并无意促使我们要去立刻面对阴影中的念头。心理辅导只是设法帮助我们找出自己所排斥的某类感觉,让我们能够看到自己正在否定,或者正在逃避的各种花招,让我们能够看到自己是怎么样在否定,怎么样在逃避,然后,能够进一步帮助他自在地面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念头,这都是很重要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看张其金的《本源纪》时,对于我们无法领悟的东西,尤其是随着他的文字蹦出来的那些妄念,我们不要去砍它,我们不要去谴责它,我们要包容它,但是要保持明觉包容它,我们要用正心去接受它,因为它就像空中的白云,也像空中的乌云,也像自由在天空飞翔的小鸟,我们要让它来去自如,这样才不会跟自我对抗,我们才能够保持一片晴朗的空。
张其金所倡导的思想,其实就是要帮助我们在面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念头时,我们都能够清楚地去觉知,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冲动、念头、阴影,不再有排斥之心,我们要通过观照产生自我形象出来,而且我们还能够容易地接受它,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理才会比较健康。
内容图片
我们常常都是被“自我”形象把自己掐得扭曲变形都不知道,为那个虚假的形象,然后戴着很多的面具,我们的内心都是在那里挣扎,在那里痛苦,我们还不知道真相。
张其金所撰写的《本源纪》,就是要协助我们去看到,然后接受。当我们看到自己丑陋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是很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张其金正在给我们的心灵开刀,虽然很痛,会让我们逃避,会让我们抗拒,但最后我们会明白:真正的慈悲要从善待自己开始。这个时候,我们内心阴影角落的那个自己,更需要我们的慈悲善待,它才敢跑出来。如果我们又谴责它、又责备它、又打压它,它很快又躲进去。真的!我们要用慈悲善待自己,接受自己的丑,我们才能够慢慢来到成为真人,才能够成为圣人。
这是第一种抗拒心理,这种心理会排斥阴影,不让真正的自我形象显露出来。我们越是要塑造一种角色、一种形象,我们会活得越假。如果我们继续修炼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自我也开始排斥我们整体身心灵了,我们就会从“角色”层次慢慢来到“自我”层次,我们会慢慢地把阴影收回来了。但是,“自我”是排斥身体、否定身体。现在下一个层次是来到“自我”,也开始排斥各种观点了,我们的身心灵也不稳定了,我们的身心也和谐了,这就造成了在“自我”的层次,我们开始否定自己了。
由于我们的自我的觉受乃是建筑在每个剎那即逝的现在,结果导致我们不愿将注意力长久集中于当下的现实,遂构成了某种排斥。由此可见,自我对我们的思想观点有时也是排斥的,这就导致我们对当下此刻的抗拒心理。
这种抗拒心里主要表现在“角色”层次加上“阴影”部分,才来到“自我”的层次。但是,“自我”就一直还在否定我们这个身体,因为“自我”还是在心的部分而已,它只是着重它的心而已,所以“角色”加“阴影”,只是我们内心比较健全而已,但是我们的人格还不健全,因为我们还是排斥我们的身体,除非我们把身体这一部分收回来,才能够来到真我的世界。所以,“自我”加上身体,才会来到老子的“静心世界”,才会来到张其金的“本源世界”。
自古以来,不论东西,“得道”的哲学家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位置、人生经验,去理解自身和宇宙,懂得了宇宙的法则,并用自己的方式阐述它。比如老子在东方讲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阴阳,宇宙万物包括人,都是由一阴一阳,一有一无组成的,物质与能量,“一生二,太极生两仪”,因此本是一体,物质也是由能量形成,用现代科学来讲,有形的物质能量频率低,无形的则是高频能量,如人的精神和思想,要重视精神和灵魂的修行,因为我们最后都要离开这具身体。
就在我们要离开自己的身体时,我们突然进入了老子的世界,或者是进入了张其金的世界,于是,我们才感觉自己好像成为了第三类人,也就是当我们听到真理时,我们笑了。如果我们没有笑,那么它就不是真理。所以这是一个很明确的指示:每当真理被讲出来,最下乘的人不仅会笑,还会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什么时真理,但我们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在去实践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人很确定地显示出三件事情:第一,我们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第二,就是我们才感觉真理被说出来了;第三,就是我们成为那个第三类型的人,也就是那个最下乘的人,因为我们听到了它,结果导致我们在真理和第三类型的,也就是在选择成为最下乘的人之时,我们忍不住笑了。
就这样,我们进入了老子的世界,进入了张其金的世界,我们能够明晰地看到:在平庸的人和真理之间,理智型的了解发生了,这就是在第一类型的人和真理之间,有一种对他的整个人深深的了解发生了。他的整个人都随着一个未知的冒险在脉动,有一扇门打开了,他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对第二类型的人来讲,那个门打开了,但只是在头脑里,它是一个思想的门,而不是一个真实的门,我们无法真正进入它,最多我们只能够将它哲学化,我们只能够去想它。第一类型的人会进入门里面,第二类型的人最多只会去想它,他会继续思想,而第三类型的人甚至连想都不想,他会笑得很大声。当他笑的时侯,每一件事就都结束了,然后他就将它忘掉。
第三类型的人是与道无缘的人,与真理无缘的人。如果第三类型的人想要到达真理,他必须先变成第二类型的人,而第二类型的人必须先变成第一类型的人,要不然是没办法的。
所以,古人有言:那些了解道的人看起来好象不了解。
第三类型和第二类型的人占人类的大多数,而第一类型的人是稀有的花朵。因为有这些大多数的人存在,所以那些了解道的人看起来好象不了解。在第三和第二类型的人看来,那些真正了解道的人好象是不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