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有人在喊,其他的僧人很快聚集在大殿内,一名僧人:“小师弟,何事惊慌?”小和尚:“我…我好像看到人的内脏…在…在佛像里面。” 听到这话其他的僧人面面相觑,几个人大着胆子蹭到了佛像前面,通过裂开的口子隐约中看到了什么东西。 一名僧人干脆凑近了看,被吓了一跳,这佛像里好像还真的有“内脏”。 小和尚:“师兄我们去告诉住持吧,住持见多识广一定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几个人将发现的情况告诉了住持,住持听了一时愕然,难道千佛殿有肉身佛?转动手中的佛珠想:本寺的寺志可从未提及哪位大师在灵岩寺圆寂坐缸过。 住持站起来:“也罢,过去瞧瞧。”一行人来到千佛殿中,顺着徒弟指的方向仔细查看一番,笑到原来如此。一名僧人忍不住问道:“住持这到底是?” 住持:“这是装藏,这也确实是内脏,只不过这是用绸布做的。”小和尚好奇问道:“住持,何谓装藏?” 住持:“所谓装藏,也叫装脏,是指将塑造完成的佛像后面留一空洞,等开光时需要在像内放入内脏,将其封好,赋予其生命力的一个程序。 这是造佛像时一道极其重要的程序,也有些说法如果佛像不装藏会容易被邪灵入侵会危害人。当然,装的藏也不可随意,是有讲究的。 像这种大佛像一般需要装的物品比较繁杂,据说里面除了常见的经书、宝石、五谷以及金属等制作的“内脏”外还要有甘露丸、嘛呢丸; 各种名贵藏药以及五药;七珍八宝、圣地花草、水土以及各类心咒、舍利粉和各种经咒符等。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加之得道高僧和特殊僧众圣物的加持得以封印,才具备一定的灵性。” 说罢,住持伸手从裂缝中取出其中的“藏”摆放在桌子上观看,此像中的装藏基本全部用绸布所做,竟然可以缝制的如此真切。 可以看出当年为这尊佛像装藏的住持不仅用料讲究、手艺高超且对人体结构知识也是了如指掌。 随后住持派人通知了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派出专家们以及相关文物鉴定部门人员前来查看,看到这堆绸布所做的“藏”,也是惊呆了。 没想到古人早已熟知人体结构,还能做的如此完美,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期间,又发现另外一尊有裂口的佛像,只是里面装的大多是铜钱等法器类工具以及一些题记。 于是,专家也相继查看了其他的佛像,发现寺内全部佛像的内部骨架均以木质为主,用粗泥造形,自然风干后再以细泥塑造整体面貌; 再用以特制材料合成的泥膏精细勾画每一个细节,最后用彩漆绘制而成。 当专家们发现竟然有一尊佛像是铁胎制作,瞬间产生了极大的兴奋感。 根据在剥离佛像外层留下的文字可知,这尊佛像大概是宋治平年间一个叫盖忠的工匠所修。 专家想:难道这40尊都不是同一时期建造? 于是立马向住持借来寺志翻看,据寺志记载寺内以前大约500尊泥胎罗汉像而后因为自然灾害仅剩下32尊,在宋代其他不同时期先后添塑8尊佛像。 由于本着文物完整和保护的原则,专家们选择不再拆看佛像,就这样其余佛像塑造的具体时间定为不详。此后,灵岩寺被定位重点文物单位属4A级景区。 虽然说这些佛像被塑造于不同时期,但是无论从肤色、袖袍、服饰、颜色还是佛像的神态动作表情来看,都十分协调,并不是刻板传统的那种佛教像。 它更偏重于写实,个个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反而充满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这些文物佛像,不只是文化的见证也是激励我们沉下心来做事的标杆。作为后辈,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细致如发的工匠精神是值得我们弘扬与学习的。 所以,有机会一定要感受一下古时能工巧匠的智慧文明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