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能与负荷分析是合理编制生产计划的基础

 blackhappy 2023-05-02 发布于陕西

一、产能与负荷不清晰造成的问题

1、造成生产排期安排的不合理:

生产计划部门在接收销售部门订单并将其转换成生产排期(生产计划)的时候,可能会跟实际生产情况不适应,从而造成生产混乱,拖延货期。

2、造成设备稼动率低、员工生产效率低或者生产负荷过高、产能不足的现象:

在工厂现有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利用产能并做出调整将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做好产能与负荷的分析可以有效的解决上面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工厂的两个目标(近期、远期)达到工厂的一个最终结果。

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 最终结果

文章图片1

二、什么是产能与负荷的分析?

1、工厂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场地、设备、人员形成了每家工厂特定的生产能力,这种特定的生产能力称之为—产能。

2、工厂一定时间段或期间,在产能的基础上对现有人员、设备、场地的利用及安排,就是生产负荷,简称—负荷。

产能负荷分析即对生产能力的分析,一般指分析一个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的总生产能力与生产安排,将其转换成可以对比的数字,一般是时间或数量。

三、产能与负荷分析的准备工作

  1、做哪些产品。 

2、产品的制程。 

3、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

  4、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5、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6、生产线、仓库需用场所大小

四、人员负荷分析步骤

第一个步骤:依据销售计划与生产部门预定的生产计划,针对产品数量、标准工时计算出该生产期间的计划生产的总标准工时。

计划生产的总标准工时=产品的总标准工时×当前生产数量

第二个步骤:根据现行阶段的标准工时,计算出所需人力,将所需人力与现有的人力实际做比较。

单位标准工时=实质时间×(1 +宽放率)

一般的宽放包括:

1、物料的宽放:作业宽放(清理作业台、工具不适用)。

2、人的宽放:需要宽度(上洗手间、喝水)。

3、疲劳宽放:因工作疲劳降低工作速度。

人员需求= (周期内计划生产总标准时间) /[每人每天工作时间X周期内工作日数 ×(1+ 宽放率)]

第三个步骤:人员数量调整。

五、设备负荷分析的步骤

第一个步骤:把生产所需的设备进行分类。 

第二个步骤:计算出各产品通过该设备标准工时和各种机器设备的产能。

产品单位标准工时=实际时间-宽放工时 

每台机器设备的产能=作业时间/产品单位标准时间

第三个步骤:将期间内生产计划所需的机器做统计,计算出总机器设备产能。

总机器设备产能=每台机器设备的产能×设备数量×开机率

第四个步骤:分析现有机器设备的负荷,得出每台机器设备每日应生产数与现有总机器产能比较,即可得知是过剩还是不足。 

六、产能的调整方法

(一)产能大于负荷时:

1、要求业务部门追加订单;

2、讲下周(月)的订单提前安排;

3、安排富裕人员或设备支援其它作业中心;

4、安排富裕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人员教育培训;

5、安排调休,减少加班;

6、必要时减少设备和人员。

(二)产能小于负荷时:

1、向其它作业中心请求设备、人力支援;

2、不足的工作量由委外加工弥补;

3、延长加班时间;

4、必要时添置设备和增加人力;

5、部门订单延迟或取消。

生产计划管理直接体现一个工厂的生产效率、公司整体效益。高效的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迈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