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炙甘草汤证 【渊源】 《伤寒论》。 【病机】心之气血不足,阴阳两虚。 【汤证脉症】 主症:心动悸。 副症:气短,失眠。 舌脉:舌淡少苔,脉结或代。 【汤证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主症加副症。 3.副症加典型舌脉。 【禁忌】 1.阴虚内热者忌用。 2.脉结代而属血瘀者忌用。 3.脉结代而属痰阻者忌用。 【汤证辨疑】 1.归脾汤证:见于《济生方》。本汤证与炙甘草汤证皆有心悸、失眠、舌淡、脉虚弱等症。但前者虽心悸而脉无结代,却有食少体倦,此由脾失健运所为;后者心动悸与脉结代并见,无食少体倦之表现,纯属心之气血不足,阴阳两虚所致。 2.桂枝甘草汤证:出自《伤寒论》。本汤证与炙甘草汤证都可见心悸、短气、舌淡之症。但前者系伤寒过汗伤阳所为,多无脉结代、苔少之表现;后者心悸与脉结代并见,且舌淡苔少,乃由心之气阳不足和阴阳两虚共致。 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见于《伤寒论》。本汤证与炙甘草汤证共见心悸之症。但前者纯属心阳不足所致,脉虚数无结代,且伴烦躁不安,惊狂;后者心悸,脉结代,无神明之乱。 【临床应用】张仲景以本方治“脉结代,心动悸”。 后《千金方》《外台秘要》又用治肺痿,《张氏医通》等还用治虚劳,吴鞠通则在此方基础上化裁而得六方,如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及救逆汤。近代则以气血两虚、阴阳不足为基本病机,对本方的应用更有发展。 1.以本方加丹参、苦参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2.以本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之心悸,胸闷,脉迟缓无力。 3.以本方加板蓝根、金银花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而合并心律失常者。 4.以本方合用冠心Ⅱ号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而合并心律失常者。 5.以本方加五味子治风心病伴心律不齐者。 6.以本方去桂枝加龙骨、牡蛎、柴胡、合欢皮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7.以本方去桂枝加白及、仙鹤草、五味子治疗风心病大量咯血、呼吸困难者。 8.本方加减治疗久病之萎缩性胃炎亦效。 9.用治眼科之青盲、内障、视惑、瞳神干缺、云雾移睛、翳陷等均有效。 【汤方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上药水煎各半,先煎八味去渣,入阿胶烊化,分三次温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