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臆想孩子有病的妈妈。

 江晓 2023-05-02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江晓。
​​​​​​

在为人父母的范畴里,一般对孩子焦虑的大多都是母亲,毕竟十月怀胎,母子连心。我见过大多数的母亲,在怀孕之前开始幻想孩子成才成名大眼睛长睫毛雪白的皮肤樱桃似的小嘴,到一朝分娩,诸多的要求又变成了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就好。但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作为母亲的需求似乎又回到了怀孕之前。

我见过很多孩子三岁之后对于孩子的期望一下子上升到天神下凡的程度,标榜着领居的孩子,亲戚的孩子,朋友的孩子,乃至网上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神童们,好像自己的孩子有哪一点比不上人家,和人家有所差距和异常,作为母亲,都要痛定思痛一番,彻夜难眠的深刻反省自己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时候市面上的早教班啊,情商课啊就统统出圈。当妈的可以不吃不喝节衣缩食,娃的课程一点都不能落下。上的这是课吗?上的这是与人攀比的面子和荣誉啊。

​前几天和我女朋友约了顿饭,期间她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就是她邻居家的孩子有多动症的问题。据说是幼儿园大班才察觉出来,去当地有名的三甲医院儿童发育科,挂了知名专家的号,做了几轮量表,被专家诊断为多动症。从此我女朋友的这个邻居就陷入了焦虑的深渊中无可自拔。

听我女朋友说,她这个邻居(是个母亲),每每和她见面都要讨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问题,天天在做规划要不要带孩子移民,一会新加坡一会澳大利亚的。她整个人被自己折磨的神经兮兮疲惫不堪,那种强大的压迫感让我女朋友都感觉到不舒服。

我问孩子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
我女朋友说,她感觉孩子还是很好很正常的。就是她邻居整天喜怒无常,基本都本着脸不言苟笑,说她那邻居一生气,孩子就抱着自己妈妈哭,说妈妈我错了,妈妈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吗?我改好吗?
听着我女朋友的描述我就觉得窒息感铺面而来,而且孩子的行为举止并不似多动症的样子。

我问我女朋友她邻居是怎么发现孩子有问题的。
她说,好像是幼儿园大班,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在幼儿园不听老师的指挥,上课乱下位乱窜,还和小朋友打架,幼儿园老师说这个邻居的孩子不正常,让她去医院查一下。

晓晓并没有怀疑老师的判断和所谓儿童发育专家的权威性,只是我不太理解的是在我们小时候,孩子调皮是常见的事情,在我们记忆的小时候,男同学易怒打架,上课逃学,悄悄溜出去玩,拽女生的小辫子,给老师恶作剧,都是常见的一些发育行为,怎么到了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变成了各种疑难杂症了呢?
这并不是个例,我接访过很多都是没有经过三甲医院的诊断,而给自己孩子妄下结论的母亲,她们用“乖”孩子和别人孩子的那一套来审判自己的孩子。她们不断给我倾诉着孩子的各种问题,然后说,老师,他有病。

我无语,内心挣扎着让我没说出口的那句话是:我看是你有病还差不多。

在骂人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多动症,百度百科指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与年龄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行为多动和情绪冲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ADHD多于学龄前起病,慢性病程,有7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30%~50%持续到成年期。这些患儿常同时患有学习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情绪障碍、以及适应障碍等,对其学业、工作、社会及家庭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负面影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男性多发于女性,发病率为百分之五。
十二岁之前发病,临床常表现为注意力集中短暂、容易分散,活动过多和情绪缺乏克制力,进而导致孩子学习困难,常常伴发其它精神心理障碍,如品行障碍、焦虑障碍、学习技能障碍等。

成年期症状并不是指成人后才出现症状,而是指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障碍延续到了成人阶段。

除具有上述儿童期主要临床表现外,还会有持续性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表现出反社会人格障碍等,严重影响其学业、工作、社交、婚姻等社会功能。

怎么说呢,随着人类的进步,对于人类本身各种行为的解读,越来越多的心理自定义名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对于自身的很多琐碎的问题,大家好像抱住了光的方向,找到了问题本身来忽悠自己。就例如成年人的抑郁症,当然咱不排除有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但晓晓那么多年所接访的很多所谓抑郁患者都是假性病例,他们懒惰,抗压能力差,妄想依赖别人来改变命运,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就是自己不努力也不独立,躺平的混吃等死,他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逃避自己身上所有的责任和问题。
再例如孩子的诸多问题,除了一小部分的遗传基因性障碍,大多数孩子都是父母完美的镜子,你怎么养育孩子,孩子就会给你交出什么样的答案。

多动症的形成原因不外乎于遗传,父亲母亲家族中有多动症史的,可能会遗传给孩子,还有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大脑皮层觉醒不足,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浓度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活性减弱,缺少微量元素,还有就是母体孕期病毒感染,后期分娩造成的一些感染和外伤, 再者就是饮食中的添加剂和铅中毒。第一条那真是天灾人祸,无可避免,再者基本孕期检查做得好,在三甲医院分娩都可以避免前面几条的起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但凡仔细一些,后期的那两条也可以避过。多动症儿童最重要的一条还有就是家庭教育上的不足。

据临床研究表明,父母不和,父母教育方式特别严厉特别古板,不懂用孩子的方式与孩子游戏沟通的,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孩子,更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其中就有多动症。
例如我女朋友邻居家的那个孩子,我只听了那个孩子在看见妈妈本着脸就本能的向妈妈哭泣认错这一个画面,我感觉自己要休克了。这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让我都感到不寒而栗,更别提是一个学龄前的孩子了。想想我们那个时候,大院的孩子们一起放学上学,放完学在院子里爬树掏鸟窝打着玩,释放我们少年时期身体里满满的洪荒之力,玩累了回家睡觉,睡得香香甜甜,第二天又是快乐的一天。很多人在网上不止一次的感叹,那就是我们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快乐却没有了。不止我们成年人的快乐没有了,孩子的快乐也是消失不见了,再也没有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可以疯玩了,体育课也有了规范的运动,也不是以前的自由活动满操场乱跑了,沉重的作业负担让孩子没有时间再去感受大自然,父母工作的强度也迫使他们无法有时间去遛娃。孩子的精力无限,他们就像一只只小小的哈士奇,体内有着源源不断可以拆家的动力,养狗的都知道,要不然你白天把狗遛累,要么你就得忍受它的拆家。对于一只狗,大家都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那为什么对待有脑子有思维的孩子,我们就转不过来这个弯呢?

狗都需要主人的热情和理解,更别提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了。你爱孩子不代表带他去最好的医院做最好的量表检查,也不是在他确诊之后给他吃最贵的药,想着怎么带他移民去国外。再好的生存条件也比不上父母的耐心和陪伴,更比不上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和笑脸。你整天愁眉苦脸的给谁看呢?同龄人都理解不了你的固执,更别提是孩子了。
父母不作为,你把孩子送到月球上也是白搭。我记得看过一个博主说国外的学校,那个博主的孩子在国外上了一所比较昂贵的私立小学,从师资力量到学校教学环境那都是杠杠的,但是就在这种条件下,他的孩子还是遭受了校园霸凌,从出事的那一刻起,他来回半年向学校讨要说法都遭到了敷衍和拒接,最后他没有办法,只能给孩子转了学校,后期一次次的鼓励和陪伴来使孩子走出那次事件的阴影。

孩子需要的不是科技与狠活,他们是需要钱不假,那只是以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他们,最为需要的是父母的共情和理解,还有笑意满满的陪伴就足够了。你给孩子堆一座金山在面前,作为陪伴者却对孩子充满了责备和焦躁,那么再牛的专家常驻你家,孩子也好不了。
家有多动症患儿,别说是多动症了,就算是普通的孩子,考验的也是家长,家长要做到有爱心的去关心体贴他们,耐心细心的去体谅他们,不能因为孩子无法安静下来就发火,要说话柔和,尽量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不能因为孩子有问题,就溺爱,放任不管,或者是打骂,言辞犀利。要以一种积极且乐观的态度去说服教育。要多带孩子去游山玩水,接触大自然,换换环境,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不要老是给他们一个压抑的空间。

最主要的是,教育孩子这种事情,最需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回归到分娩时那种平和的期望,孩子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至于是不是异于常人,是不是神童,都不要给别人攀比了。虽然大家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但长相可都大不相同,你都做不到成为一个性格平稳且阳光开朗的母亲,你凭什么认为孩子就能成为阳光和熙的小太阳呢?先调整好自己,才是稳定孩子最重要的关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