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级孩子多发这个病,尤其是男孩,家长要多关注孩子

 两口育儿 2020-07-04

  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听说过“抽动症”这种病,这种病多发于3-8岁孩子中间,尤其是一年级孩子,男孩居多。这是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升到小学还不能完全适应这里的规则和要求,部分孩子就容易产生抽动症的症状。

  一、抽动症的表现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症状,就需要警惕了。

  

  抽动症可分为运动性抽动障碍和发声性抽动障碍。运动性抽动障碍表现为张口、甩头、皱眉、做鬼脸、拍手、跺脚,甚至猥亵行为等;发声性抽动障碍表现为有“啊”、“嗯”等单调性的发声,或者类似动物发声如猫叫、狗吠,甚至有一些重复性言语和污言秽语。

  抽动症具体划分又有以下几类:

      1.语言以及行为受到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比如咬唇、挤眉、伸脖等,还有一些会咳嗽和发出哼声。

  2.做复杂的动作时比较慢。比如拍手、弯腰、后仰、下蹲、冲动性地触摸人和物等等。

  3.有一些发声的动作。比如吸鼻、尖叫、咳嗽、犬吠声等。

  

  二、抽动症的发病原因:

        1.孕产因素。假如妈妈们在孕期有过难产或者刨宫产、高热的症状的话,那么就很可能由于没处理好导致孩子患抽动症。

  2.家庭不和谐。假如家中气氛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父母经常对孩子呵斥,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进而导致抽动症状。

  3.应激因素。也就是指孩子受到一些重大事故的负面影响,比如车祸等突然的灾害给孩子带来的惊吓。

  

  4.疾病感染。很多疾病的感染会导致孩子的抽动症状更明显,比如鼻炎、扁桃体炎、咽炎、病毒性肝炎等。

  5.其他因素。比如咽炎犯久了就会导致干咳,结膜炎如果眼睛干的难受就会不断眨眼。那么这些症状持续久了就可能导致习惯性的抽动、眨眼和干咳。

  三、孩子患了抽动症应该怎么办?

  这里给爸爸妈妈们的建议是面对孩子的抽动症千万不能以嘲笑甚至打骂的方式来处理,相反,需要给患儿营造一种轻松、舒适和让其感觉安全的环境,慢慢地来帮助患儿改善心理状况,千万急不得。

  1.家长方面,自己要控制好情绪。如果孩子得抽动症了,自己不能慌张忙乱,也不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心态一定要平和。

  

  2.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很多孩子得抽动症是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多于孩子沟通交流,不要过于强制。

  3.家长要做好情绪引导。如果孩子自卑和胆小,那么家长要加以正确的指引,帮助他尽快走出来。

  4.最后就是不能一直提醒孩子又犯了抽动症的症状,这样会导致症状的加重。

  总之,抽动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不关注和错误的处理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