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治理评估体系

 求是1025 2023-05-02 发布于山东

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对治理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也随之受到普遍关注。最早确立完整的治理标准,并对主权国家治理状况进行整体性评估的是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世界银行(WB)等。据统计,经常使用的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大概有140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指标”(WGI),联合国人类发展中心的“人文治理指标”(HGI),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奥斯陆治理研究中心的“民主治理测评体系”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人权与民主治理测评”指标体系。

由于各民族国家在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每个国家都有多种评价指标,具体表现为:①由于社会治理比较宏观,从众多指标体系的变迁发展来看,国外的社会治理评估体系重视基本价值的衡量,如人权、民主、法治、稳定、腐败、效率等方面。②社会治理指标较为精炼,国外社会治理评价指标反映出,制定者们重点关注整个国家的宏观治理状态,但对于社会事务的具体管理并没有设定太多的测评问题。③评估指标具有复合性,治理评估的指标既有主观指标也有客观指标,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由多个分解指标汇聚,使整个指标体系具有聚合性与系统性。

设置原则

①社会治理评估指标体系既要反映政府管理社会的水平和进展,也要体现社会自治的水平和成就;既要突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点,又要关照社会治理的其他重要内容。

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充分体现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公正的理念,反映人们为消除社会排斥、社会歧视、社会贫困、社会冷漠、社会对立等所做的努力。要把重点放在测量社会治理现状上,但也要有适当数量的指标体现社会治理的前景和未来。

③社会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具有简便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社会治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必须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社会治理评估的指标和标准的设置应当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并避免重复和交叉,力求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社会治理的实际状况和真实水平。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比例要适当,用以测评的数据必须是公开的、容易获得的,从而使得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

构建指标体系

中国学者和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构建中国本土的社会治理评估指标模式。中央编译局与清华大学提出的“中国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一级指标即中国社会治理指数(CSGI),6个二级指标即人类发展、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参与,以及35个三级指标。在三级指标中,客观指标有29个,主观指标有6个。6个二级指标作为6个评价维度构成了中国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的六大支柱。另外,黄强、刘祺等人提出了分社会管理目标制定、目标执行、目标修正和网络化的社会管理4个领域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张欢等建构了由社会治理的公平感、社会服务的满意度和社会幸福感三大主观指标组成的以公众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绩效评估主观指标体系,丰富了对社会治理主观评估的测量维度。另外,中国社会治理指数是从人类发展、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参与6个维度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每个分指数又由若干个指标合成。

意义

开展社会治理状况评估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福利,推进民主治理。具体表现为:①为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改革引导了正确方向,有利于纠正重政府轻公共服务,重政府治理轻社会自治,重社会稳定轻公民参与,实现管制与服务、治理与自治、政府与民间、维稳与维权之间的平衡。②有利于认清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政府的社会政策,从而改善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③有利于发现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改革中的先进案例和榜样,及时推广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创新经验,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社会治理水平。

扩展阅读

  • 俞可平.国家治理评估:中国与世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 俞可平.中国治理评估框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 包雅钧.当前中国社会治理评估的思考.科学决策,201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