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坛周记·第323期|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神经内科护理学 2023-05-02 发布于北京

第323

作者:渠泽平 李明耀 余莹 贾白雪 马宁

临床病史及影像分析:

老年女性,主因“头晕1年余”入院,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时头晕,头部昏沉感,外院完善弓上CTA示无明显脑血管狭窄(图1)。1年前患者头晕症状反复,于外院完善头MRI示未见新发脑梗死(图2 A-D),MRA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图3 A,B),双侧颈内动脉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弓上CTA提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图4),给予抗血小板及降脂稳定斑块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图片

图1 

图片

图2 

图片

图3

图片

图4

完善高分辨磁共振示基底动脉中段前壁偏心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呈T1序列等信号,管腔近闭塞(图 5 A,B),增强后未见明显斑块强化(图 5 C)。

图片

图5

既往史:高血压病,血压控制可。糖尿病,血糖控制可。

查体:(-)。

口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术前诊断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术前讨论

本例患者因反复头晕入院, 1年内基底动脉狭窄明显进展,为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经内科药物治疗后基底动脉斑块短期内进展呈重度狭窄,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关手术风险:穿支动脉闭塞,医源性夹层,动脉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等。

治疗过程

患者全麻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造影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图 6A-D),双椎动脉开口未见异常(图7),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基底动脉上段发育不良 (图8)。

图片

图6

图片

图7

图片

图8

路径图下沿导引导管送入Synchro-14微导丝(300cm,0.014″)小心通过狭窄段至基底动脉远段(图9 A),沿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1.5mm×15mm)至狭窄段,准确定位后球囊缓慢加压,可见球囊完全张开(图9 B),快速抽瘪球囊,造影显示狭窄段较前明显改善(图9 C),观察5分钟侯可见病变局部弹性回缩明显(图9 D)。

图片

图9

撤出球囊,沿微导丝送Select plus微导管,撤出微导丝,将Enterprise(4mm×23mm)自膨式支架送至狭窄段,准确对位后成功释放支架,造影显示双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前向血流好,支架贴壁良好,无残余狭窄,狭窄段远端前向血流改善(TICI分级3级),远端分支显影较术前改善(图10A,B),撤出支架输送系统。观察10分钟后造影同前(图11),撤出导引导管,结束手术。

图片

图10

图片

图11

图片

讨论

该患者1年内反复头晕,1年内弓上CTA示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明显加重,考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进展;该患者狭窄段较长,血管直径细,选用直径1.5mm球囊扩张。球囊扩张后见血管成形满意,但观察5分钟后见病变明显弹性回缩,遂置入Enterprise自膨式支架覆盖病变。术后即刻成型效果满意,其远期疗效待随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