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与柏茂琳交游考论——兼释证《览镜呈柏中丞》等诗题旨(张晓庆)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5-02 发布于山东

杜甫与柏茂琳交游考论

——兼释证《览镜呈柏中丞》等诗题旨

张晓庆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永泰二年(766年)春末夏初,杜甫作客爱州,与当地主人柏茂琳有过交游,并写下《览镜呈柏中丞》、《陪柏中 丞观宴将士二首》等诗作。仇兆鳌认为此等诗歌是杜公“有望于中丞”,朱东润先生则直接批判“这实在不是诗而是乞丐口中 的《莲花落》”,从而认为“诗人堕落成新兴军阀的帮闲”。杜甫与柏茂琳交游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学者对此尚无研究。文章 通过大量史料的整理,对上述交游作品的题旨详加释证,纠正过往谀颂之误,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杜甫与柏茂琳交游之始 末,这对了解杜甫寄食状态下的人格和创作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杜甫;柏茂琳;交游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55(2010)05-0102-04

严武死后,蜀中大乱,杜甫一家再次辗转流离。永泰二 年(766年)春末夏初,杜甫离开云安,作客夔州,与当地主人 柏茂琳有过交游,并写下《览镜呈柏中丞》、《陪柏中丞观宴 将士二首》等诸多诗作。仇兆鳌认为此等诗歌是杜公“有望 于中丞”[1]157,朱东润先生则直接批判“这实在不是诗而是 乞丐口中的《莲花落》”,从而认为“诗人堕落成新兴军阀的 帮闲”[2]。杜甫与柏茂琳交游的真实情况学者尚无研究。

笔者通过大量史料的整理,对上述交游作品的题旨详加释 证,纠正过往谀颂之误,并以此为基础考察杜甫与柏茂琳交 游之始末,以期方家批评指正。 

一、交往之初

史书中没有柏茂琳的传记,新旧唐书中关于柏茂琳起于 郭英又与崔旰之战。《旧唐书·崔宁传》载:

永泰元年五月,严武卒……(崔)旰遂出兵拒敌,英父与 之接战,英父军大败而还,收余兵才千人,归成都,将卒因多 逃散。英父出兵于城西门,令柏茂琳为前军,郭英干为左军, 郭嘉琳为后军,与旰战。茂琳等军累败,将统兵与英父转战, 大败之。兵至子城,英父单骑奔简州,为普州刺史韩澄所杀。

时邛、剑所在起兵相攻,剑南大乱[3]339%。

郭崔二者之间的战争起源于节度使职位之争,其性质纯 属封建军阀之间的权利之战,于人民于国家无任何好处,相 反,它使满目疮痍的唐王朝再添一块伤疤,它使蜀中人民陷 入了动乱分离之中。所以,无论是郭英义一方还是崔宁一 方,都不是为正义而战。柏茂琳是作为郭英又的前锋出现在 史书中的。他对崔旰的讨伐是属于军阀派系之斗,非为国为民而战。

在听到二者之战后,杜公写下了《长江》二首,《补注杜 诗》鹤曰:“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按:瞿塘在夔州东一里,而云安在州西百三十里。 盗贼指崔旰,则是永泰元年作”[4]。杜公正是借长江之水万 壑归宗来批判这场不义之战,“万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代 表了对军阀们的期盼。

郭英又死后,《新唐书·崔宁传》记载:“于是剑南大扰, 杨子琳起泸州,与邛州柏贞节连和讨宁。”[5]47这里就产生 了柏茂琳与柏贞节是否是同一个人的争议,主要有王道俊的 “同人论”和钱谦益的“二人论”。王道俊《博议》:“今以本 纪考之,则授邛州刺史、邛南防御使及节度使,皆茂琳一人之 事。盖茂琳以衙将为英又前军,败于城西,复归邛州,兴兵讨 宁耳。疑贞节为茂琳之字,或后改名,非二人也。”而钱谦益 则认为:“为英又之前军,与崔旰战于成都西门者,柏茂琳也。 以邛州牙将起兵讨崔旰者,柏贞节也。”[1]1574但我们看《钱注 杜诗》后的年谱,则将柏茂琳直接称为邛州牙将。在永泰元 年一栏中写着:“郭英又为兵马使崔旰所杀,邛州牙将柏茂 琳、泸州杨子琳、剑南李昌夔皆起兵讨旰。”[6]尽管钱谦益对 柏茂琳有所仔细考证,但是钱注的前后不一致,特别是年谱 的最终编订让我们无法从他。或许,钱谦益后来认识到了此 前的错误,所以在年谱的最后编订中将二者确定为一人。 又,《旧唐书》、《资治通鉴》都将“邛州柏茂琳”与“邛州牙将 柏贞节”指归一人,当是定论。事实是柏茂琳作为前锋失败 后,辗转到邛州,再次组兵抗崔。

西蜀大乱,给唐王朝带来了更多的不安,疲惫的朝廷采取了安抚政策。大历元年二月,杜鸿渐被朝廷任命为相兼充 山、剑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平蜀乱。杜公于云安写下 “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西南失大将,商旅自星奔。今又 降元戎,已闻动行轩……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籓。箧中有 旧笔,情至时复援”。(《客居》)此诗记载了蜀乱致使商旅断 绝的情况,杜公以臣子之忧对“元戎”(指杜鸿渐)寄予了深 深的希望。此时又有蔡十四扶郭英乂梓回长安,杜公写下 《别蔡十四著作》:“我衰不足道,自契鱼水亲。我虽消渴甚, 敢忘帝力勤。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期许蔡能将崔旰之 乱上报朝廷。

然而杜鸿渐入蜀前后所作所为却深负杜公期望。

《新唐书·崔宁传》:“鸿渐出骆谷,或进计曰:'公不如 驻阆中,数腾书陈英父罪,嘉宁方略,因以宁所署刺史即授 之,使不疑。而后与东川张献诚及诸帅合兵扰宁,不一年,宁 势且穷,必束身归命。’鸿渐疑未决。会宁遣使至,献缯锦数 万,辞卑约甚,鸿渐贪其利,遂人成都,政事一委宁,日与僚属 杜亚、杨炎纵酒高会。”[5]40s

《旧唐书·杜鸿渐传》:鸿渐心无远图,志气怯懦,又酷 好浮图道,不喜军戎。既至成都,惧旰雄武,不复问罪,乃以 剑南节制表让于旰[3]3283。

由于杜鸿渐的懦弱,没有听从谋者之计,又贪其财贿,对 这次军阀混战他采取的是安抚政策,为各头目求取功名,以 此息战。关于此次加官金爵,《旧唐书·代宗本纪》言:

(永泰二年二月)癸丑,以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州刺史张 献诚兼充剑南东川节度观察使,邛州刺史柏茂琳充邛南防御 使,剑南西山兵马使崔旰为茂州刺史、充剑南西山防御使, 从杜鸿渐请也[3]32%。

又,《文苑英华》中保存有《授柏贞节夔忠等州防御使制》:

敕: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使持节邛州诸军事兼邛州刺 史御史中丞剑南防御使及邛南招讨使上柱国钜鹿县开国子 柏贞节,雅有器干,深于戎律,蕴三略以经武,秉一心而事君。 蜀之西疆,久典戎务,惠和驭众,义勇安边。克励公忠,尤申 御遏之用,仍懋缉绥之术。可使持节都督夔州诸军事兼夔州 刺史依前兼御史中丞充夔忠万归涪等州都防御使,本官勋封 如故[7)。

同年八月,《代宗本纪》言:“壬寅,以茂州刺史崔旰为成 都尹、兼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行军司马,邛南防御使、邛 州刺史柏茂琳为邛南节度使,从杜鸿渐所请也。”[3]282

由上得知:柏茂琳二月被封为邛南防御使,八月,升级为 邛南节度使。关于柏茂琳人夔时间,仇注:“柏中丞除官之命 在大历元年八月,其到任当在冬间。”朱鹤龄更谓:“《旧书》 大历元年八月,茂琳方迁邛南节度。其到夔州,必在元年、 二年之交。”(1]157而据《制》“可使持节都督夔州诸军事兼夔 州刺史依前兼御史中丞充夔忠万归涪等州都防御使”,又据 杜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奉送蜀州柏二 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位》)知:当时的邛南领夔、峡、忠、归、万等洲,以夔州为防御 使所在地。柏茂琳入夔的时间当是在永泰二年(766,永泰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改元大历)二月后,而非八月后。

永泰二年春末夏初,杜甫离开云安来到夔州。杜公在夔 州初始的生活是比较艰难的,他甚至得亲身参与劳动来谋存 生计,由此写下一系列自力更生的诗歌,如《催宗文树鸡栅 栏》、《种莴苣》、《缚鸡行》等。杜公生活的明显改善是伴随 着杜诗中柏中丞的名字屡次出现而实现的。是年秋,杜公 《峡口二首》末句自注:主人柏中丞,频分月俸。这是柏茂琳 第一次出现在杜公的诗中。依杜公感恩心态而言,如果柏茂 琳一开始就给予他帮助,他不会于居夔州半年后才有所表示 的。事实只能是他于此时才开始与柏茂琳正式交游。

与此相吻合的是,杜公此后的诗中频频出现“柏中丞” 三字。杜诗对柏茂琳的称谓只有此三字。“中丞”一词在杜 诗中一共出现过15次,7次写给严武,5次写给柏茂琳,1次 写给李中丞,1次写给郭中丞,考察此四人,除李中丞未详之 外,笔者发现其它三人都兼节度使之职,也就是说,“中丞” 这一称呼是同节度使相连的。而经上述所言,柏茂琳升级为 邛南节度使的时间是大历元年八月,与杜公写《峡口二首》 时间相近。

综上所述,大历元年春末,杜甫就离开云安来到夔州,在 最初的时间里并没有与柏茂琳有真正的接触,而杜公与其真 正交往反映在八月份之后,即柏茂琳在加为节度使后。至于 二人交往之由,笔者认为缘于杜公为其作《为夔州柏都督谢 上表》。也就是说,当柏茂琳被升为节度使之后,需要有人上 书写表,而在夔州这个文化并不发达之地,很难有高水平的 文人。按《夔州府志》,有唐一代,只有李远一人及进士第, 可见其文化不发达[8]。这时他想到了曾因献三大礼赋而待 制集贤院的杜甫,为写表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自此之后,他 才对杜公有了物质上的资助。

二、相离之交

杜公作品反映二人交往的有:《览柏中丞兼子侄数人除 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览镜呈柏中丞》、《陪 柏中丞观宴二首》、《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 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位》、《为夔府柏都督谢 上表》等。对于这些诗篇,往者都认为是歌功颂德之作。笔 者认为,杜甫绝非仅是为仰其鼻息而甘心顺承之人。在这些 诗篇里反映着杜公的赤诚之心。按照时间先后,我们来分 析:

《为夔府柏都督谢上表》一书与其说是替柏茂琳感激涕 零,还不如说是杜公替柏所写的责任书,里面充满着对柏的 谆谆寄托:

伏惟陛下以君父任使之久,掩臣子不逮之过,就其小效, 复分深忧。察臣剑南区区,恐失臣节如彼;加臣频烦阶级,镇 守要冲如此。

首先点出了夔州属于军事要地,一方面是代言谢君之信 任,一方面是以柏身为重地之领首,当坚守其职。

勉励疲钝,伏扬陛下之圣德,爱惜陛下之百姓,先之以简 易,闲之以乐业,均之以赋敛,终之以敦劝,然后毕禁将士之 暴,宏洽主客之宜,示以刑典难犯之科,宽以困穷计无所出。

其次写出了柏的职责:一、安民乐业;二、禁止将士之暴。

哀今之人,庶古之道,内救茕独,外攘师寇。上报君父, 曲尽庸拙之分;下循臣子,勤补失坠之目。灰粉骸骨,以备守 官。

最后以君臣之道写出杜公对柏茂琳的深深期望。

杜公这篇表文不是空头白话,而是有理有据地一一提出的。

一是针对夔州地区人民赋役之重。“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白帝》),写出兵役之灾造成的生离死别 的人生大悲哀;“兵戈犹拥蜀,赋敛强输秦”(《上白帝城二 首》),是针对蜀中之乱、人民兵役而发;“乱世诛求急,黎民 糠糍窄。饱食亦何心?荒哉高粱客。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 白”(《驱竖子摘苍耳》),写出人民生活困苦之状。以此不一 而足。

二是针对将士之残暴。《锦树行》“五陵豪贵反颠倒,乡 里小儿狐白裘。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莫愁父 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王嗣奭言:“此等诗,皆有避 忌,故朦胧颠倒其辞,大抵有武夫恶少,乘乱得官,而豪横无 忌,观膂力风尘语,可见。”[9]言之确凿。

三是针对夔州之地形以及朝廷对柏的态度。

在唐朝,防御使管辖数州,地位是低于节度使的。只有 藩镇势力的扩大,都防御使才升级为节度、观察使的。仅仅 半年,柏从防御使转为节度使,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唐王 朝对于这些小军阀们势力膨胀的安抚。《新唐书·方镇表》 四揭示了这一可能:“大历元年,治邛州防御使,治邛州。寻 升为节度使,未几废。置剑南西山防御使,治茂州,未几废。 复以十五州还东川节度”[5]1874。此处《新唐书》误,无论《旧 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无“邛州防御使”之说,根据前面所 指,此处应为“邛南防御使”,治所也不是邛州,而是夔州。 但二使之置废,时间极为短促,正如钱谦益所言“专为旰与茂 琳也”[6]。杜甫在这里强调君臣之道,是希望柏能遵守,一 方面牵制崔旰势力,一方面也为国家完整做出贡献效力,最 终赢得朝廷信任,于已于国家都是有利的。

夔州诗中杜公多次对诸葛亮称赞,如《诸葛庙》、《咏怀 古迹五首》、《夔州十绝句》等诗,说到底就是他希望有人能 彻底平定蜀中之乱。柏茂琳是杜公所接触到与崔旰之乱有 直接关系的的人,因此被寄予大望。杜公在《览柏中丞兼子 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对柏氏兄弟 以极大的称誉,但观公全诗,始记靖乱之功,中则言皇恩之 赏,末又寄以期许,最终还是以期望为主。

接下来杜公又写了《览镜呈柏中丞》,仇注的解释是: “上四,回忆长安,叹乱不可归。下则自伤衰老,而有望于中 丞也”。此诗题旨向来无人质疑,本文试以辩证。

此诗题旨与制题紧密相关。“览镜”实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以镜观颜,二是指借鉴之意。前者昭然,后者隐晦,故不 为人所探。“览镜”之借鉴之意出于《后汉书·杨震传》:“陛 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勿使贻讥将来,则表率先端,垂誉 无穷矣。”此诗题旨亦包括两层含义:前四句是借鉴之意,杜 公借安史之乱感受来描写夔州遭乱之感受,亦是以安史之乱 警示柏茂琳,加强防御;后四句是以镜观颜之意,承上四句自己深陷寇乱致使衰颜为故婉言谢绝柏茂琳入仕之邀请。

此诗前四句为“渭水流关内,终南在日边。胆销豺虎窟, 泪入犬羊天”。渭水,终南是指京师长安,豺虎和犬羊是对外 敌之蔑称。胆销、泪入非有切身之感不能言此,此四句互文, 《义门读书记》曰:“渭水流关内,身堕豺虎窟,不能随之而去 也。终南在日边,帝都沦于犬羊,徒望终南切日,而吾君不在 也”[10],何焯指出此是描写安史之乱陷贼中时的感受,此是 表层意思,但此诗实指杜公在夔州的感受。解诗之关键在于 “胆销豺虎窟”,此句题意实来自《返照》诗中“不可久留豺虎 乱,南方实有未招魂”。《杜臆》言:“谓诗作于西阁,阁临白 帝城西,故见返照”[9]。由此证明此诗早于《览镜呈柏中 丞》,杜公“豺虎”实早有所指。“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仇注:言在此屡遭寇乱,旅魂已将惊散也。杜公此 处“豺虎”直指崔旰之乱,“南方”指夔州,相对长安而言。也就是说:杜公运用相同的感受来借指了两个不同的时空,借 安史之乱来描写崔旰之乱,借长安代夔州,其目的是以安史 之乱警示柏茂琳。通过以杜证杜,此诗题旨才昭然若揭。

下四句“起晚堪从事,行迟更学仙。镜中衰谢色,万一故 人怜”。此四句题旨不是有望于柏茂琳,而是不赴柏茂琳的 邀请。“起晚堪从事”来源于嵇康《绝交书》:“卧喜晚起,而 当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此指不堪吏职。正如《义门读书 记》言“起晚堪从事,起晚,谓不能晨入夜归。堪,正自谓弗 堪也。言虽故人万一怜我,而我为丧乱所摧,衰谢如此,难以 相助矣。此自以身本王臣,中丞戎帅崛起,不肯轻就幕府,故 托词豫却之也,婉约无痕。可以言矣。行迟更学仙,正足上 意言除是学仙乃堪,从事决言其不能也。镜中衰谢色,倒装 句”[10]。此处有议论之处,即杜公并非是因居王臣而不肯人 幕,而是杜公廷争弃官、不与朝廷合作的又一力证。除此之 外,何焯余论,极为精湛。

杜诗与柏茂琳之交的诗文,历来被曲解者不仅上篇,《陪 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亦是不达题旨。首章“极乐三军士, 谁知百战场。无私齐绮馔,久坐密金章。醉客沾鹦鹉,佳人 指凤凰。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仇注的解释是:“首 章,记会宴之盛,是堂上事。起言宴为赏功,倒叙有力。馔 齐,见席无厚薄。坐密,见情之款洽。拈鹦鹉,举杯也。指凤 凰,弹琴也。中丞未拜节度,故云来翠节。唐人多用官妓,故 得引红妆”。

仇注的成绩是指出了鹦鹉指酒杯,凤凰指弹琴,纠正了 旧注对此二词的误解,但是他没有指出此句出自哪里,所以 与题旨失之交臂。又,“中丞未拜节度”,此不合事实,他隐 去此事实来解释翠节,又将红妆指向官妓,导致再次误解题 意。本文通过仔细探讨,得出杜诗“醉客露鹦鹉,佳人指凤 凰”此诗来源于唐骆宾王的《荡子从军赋》:“凤凰楼上罢吹 箫,鹦鹉杯中休劝酒”,“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一诗是化 用《古诗十九首·青青河边草》的意境,“翠节”指绿色的枝 茎,借用诗中的“郁郁园中柳”,“红妆”指女子浓妆,来自此 诗“娥娥红粉妆”。《荡子从军赋》“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 守”与《青青河边草》“荡子别来年月久,贱妾空闺更难守”。 两者表达了相同主题,即:荡子羁旅忘返,闺中之妇承受着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相思。因此,杜诗“醉客露鹦鹉,佳人 指凤凰”是反用唐骆宾王典故,闺中思妇是停乐罢酒,而荡子 在外却是“极乐”“醉客”,人生之大哀痛对比而出。“几时来 翠节,特地引红妆”,此句诗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个日新妆始 复罢,祗应含笑待君归”(《荡子从军赋》)之意,盼望荡子归 来,引以红妆,登台观柳。“翠节”实际指的就是“园中柳”, “柳”亦是“留”之意。可以想见,自荡子之出,思妇的生活境 况就是“自伯之东,发如飞蓬,岂无膏沫,谁适为容”(《诗.卫 风·伯兮》)。杜公此时对闺中思妇的关注不仅此一首诗, 《黄草》:“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万里秋风吹 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也同样写出蜀中之乱给妇女带来的 悲惨生活。

杜公此诗前一首极为隐深。起语“极乐三军士,谁知百 战场”,虽写宴会,实指战场,突出宴会上的极乐,隐去了战场 的厮杀。紧接着虽写将士,实写思妇,明写将士耳目之乐,暗 写思妇闺中之苦。此诗后一首由堂上写到堂下,“绣段装檐 额,金花帖鼓腰。一夫先舞剑,百戏后歌樵”,仇注:“繡叚金 花,器物之华。舞剑歌樵,声乐之盛”。器物之华、声乐之盛, 与当时西蜀之乱未平、人民苦于困弊相比,此奢华就是《花 卿》诗之翻版,亦是对享尽奢华的柏茂琳的讽刺。“江树城 孤远,云台使寂寥。汉朝频选将,应拜霍嫖姚”,仇注:“江城 使寂,慨其目前。将拜嫖姚,望其将来”。实际上杜公是借霍 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志向来暗示柏茂琳的职责在 于平定蜀乱,而非此等享乐。

诚然,杜公在夔州曾经得到柏茂琳物质上的许多赞助, 如为其安排奴仆,为其购置湘西草堂等,杜诗中也有反映,如 《园官送菜》“清晨蒙菜把,常荷地主恩”。但从杜诗题旨的 隐曲深微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柏茂琳与杜甫主客二人的实 质关系是相离的。虽然杜公并非以王臣自居婉言入幕,但是 他对以武功迅速发迹的柏茂琳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 在武功上,同为节度使,他与严武无法相比,平定蜀乱只是杜 公的期待;在交情上,同为主客,他不会像严武一样听任杜公 劝诫,所以杜公才不得隐深题旨,加以劝诫。

三、二人疏远

柏茂琳最后一次出现在杜诗中是在《送田四弟将军将 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节度阳城郡王卫公幕》,仇注:卫伯玉 封王在大历二年,此诗亦二年所作。考察诗中“燕辞枫树日, 雁度麦城霜”,此诗作于秋天。自此之后,杜公再无柏茂琳的 诗句。此时距杜公明年春末离开夔州还有冬春两季。

仔细研读杜诗,我们实能寻出杜公与柏茂琳疏远的痕 迹。同年秋天,杜公作《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 兼书触》。此诗告诉了我们杜公的真实想法,“不爱入州府, 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老病忌拘束,应接 丧精神。江村意自放,林木心所欣”。此诗实写出了杜公最 终放弃与柏茂琳的交往,末段写雄鹤受伤哀号,诗人为其酸辛,写鹤亦是哀己。此后杜公就多次写及此种保真适性的寄 语,如“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秋 野五首》)。《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更是直接点出二人的疏 离,“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

性相违不足为谋是杜公放弃与柏茂琳交往的主要原因, 而柏茂琳在政治上的失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始于期望,结 于失望。虽然杜诗中并未正面出现此类评价,但是我们从杜 诗中可以看出柏茂琳治理夔州、平定蜀乱都是失败的。杜诗 中多次描写夔州人民生活贫困,如“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 贫。空山唯见鸟,落日未逢人”(《东屯北崦》),写出民生凋 敝,人烟稀少之景。杜公还频频嘱托友人将蜀中之乱上报朝 廷,以期引起重视。如《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台星人朝 谒,使节有吹嘘。西蜀灾长弭,南翁愤始摅。对扬抗士卒,干 没费仓储。势藉兵须用,功无礼忽诸”,对蜀中之乱的仓促处 理表示极大地愤慨,希望李八秘书能将此上报朝廷。《旧唐 书·代宗纪》载:“戊辰,以剑南西川节度使崔旰检校工部尚 书,改名宁。宁为柏茂琳、杨子琳所攻,宁既人朝,子琳乘虚 袭据成都府。”[3]289可以看到,时至永泰三年了,柏茂琳、杨 子琳与崔宁还在争战,难免让杜公失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杜公与柏茂琳的交往经历了期待、 相离直至疏远的过程,杜公在为生存奔走之际,并没有完全 依附于封建军阀。在与柏茂琳疏远后,他再次面临着生计问 题,甚至有生命受威胁的危险,即便如此,杜公始终坚持着自 己的道德底线。弄清杜甫与柏茂琳的交往,对于了解他在夔 州的作品也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朱东润.杜诗叙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59.

[3]刘晌.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黄鹤.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M].北京:中 国图书馆出版社,2006.

[5]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

[6]钱谦益.钱注杜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34.

[7]李肪.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2003:2703.

[8]故宫珍本丛刊·夔州府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 社,2001.

[9]王嗣奭.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42.335.

[10]何焯.义门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1206-12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