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素养内涵解析与实践 | 初中生物学 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一)

 heitudi 2023-05-02 发布于黑龙江

京师生物圈

公众号ID:bnubiology

请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为了帮助广大生物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北师大出版社特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优秀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编写《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初中生物学》一书。“京师生物圈”将于近期持续发布《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初中生物学》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图片

如何在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坚实的生物学科内容基础,密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教育领域新成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是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一、生命观念是学习生物学课程的

标志性成果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这样描述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从生物学视角,对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生物界的组成和发展变化、生物与环境关系等方面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是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的提炼和升华,是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现象、分析和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思想方法。生命观念主要包括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

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日积月累的课上和课下的主动学习。以生命观念为目标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以科学探究、工程学实践、积极求索、合作交流为特征的主动学习。学生应在这些参与性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概念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用这样的大观念解释生命现象,不断探讨和认识生命世界。

对教师来说,实现这样的教学任务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要进行课程知识结构的分析,即根据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学习主题中不同单元教学内容及生物学大概念、重要概念在单元教学内容中的分布和逻辑架构(或认知架构)进行分析,并基于这样的分析完成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进程的安排。

在课时教学计划阶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参与和高阶思维都要指向相关概念的形成或理解,指向特定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要素;设计并积极采用形成性的评价方式,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在生命观念的维度上,淡化对“碎片知识”的记忆而聚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教学实践层面的要点。通过教师的努力,生命观念应成为学生可长时间保留并终身受益的学习结果,能用于现实生活中对生物学问题的思考和决策。

二、科学思维的显著特点是

基于证据和逻辑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这样描述:“科学思维是指在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尊重事实证据,崇尚严谨求实,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建模等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对既有观点和结论进行批判审视、质疑包容,乃至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加强科学思维的教学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精神和态度;二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获取证据的能力、评价证据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全面性、深刻性和流畅性。在此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和复杂思维。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加强科学思维的教学,第一要加强概念的教学,因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思维的工具,概念教学本质上也是思维教学,要将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进行割裂,注重引导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建构概念。第二,要将思维教学与科学史的教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家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批判质疑精神的启迪;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及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获取证据、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第三,通过难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活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讨论交流,并且针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暴露的思维问题进行有效指导。科学课程的学习,与其说是学习一种知识体系,不如说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从核心素养的视角看,生命观念的形成需要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进行需要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的担当也需要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可以说是包括生物学课程在内的理科课程的核心。

三、探究实践包括科学探究

和跨学科实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这样描述探究实践:“探究实践是源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现实需求,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或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与品格。探究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主要环节有:发现问题或提出任务,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获得证据或形成初步产品,分析证据或改进设计,得出结论或物化成果,进行表达、交流或展示等。”

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较多的机会进行科学探究与跨学科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探究实践素养。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跨学科实践是拓宽视野、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探究实践素养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探究实践素养包括科学探究和工程学实践两个方面的能力与品格,科学探究指向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解释,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工程学实践指向设计和制造自然界没有的产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对于“怎么做”的问题,现实中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单一某学科的知识能够解释和解决的,实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也可能不是仅靠生物学科的方法、材料和工具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结合跨学科的知识,可以采用项目式实践活动来完成。课程内容中的“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贯穿于其他六个学习主题的重要概念传递和学习活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拿出总课时的10%的授课时间用于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

生物学技术实践活动是跨学科实践的一个接口,与“五育”教育高度关联。生物课不是劳动课,但是在跨学科实践的学习主题中,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制作或者栽培,本身就是一种劳动,是一种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建议教师在执行跨学科实践时,考虑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STEM)的策略,强调生物学、技术和工程学的融合,强调跨学科。既考虑科学的要素,又兼顾工程学的要求,同时也适当辅以数学等其他学科的要素。如建模策略,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融入学生的跨学科实践中。

四、态度责任重在强调

学生行为表现的立场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此维度的表述:“态度责任是指在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其中,科学态度是指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具有严谨求实、敢于怀疑、理性包容的心理倾向;健康意识是指在掌握人体生理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关注身体内外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是指基于对生物学的认识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和能力。”

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态度责任的养成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立志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态度责任关系到知识和能力的正确运用,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1. 关注跨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涉及多个领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注重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和生命观念的发展,还要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整合。现实问题往往无法单凭某一门学科的知识解决,必须依靠多学科的协同,让学生自主地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唤起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意识。

2. 适当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唤起学生的责任感

这里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也可称作生物学社会议题,当今诸多的社会焦点问题涉及了生物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适当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引入生物学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辩论、调查、角色扮演等方式,围绕该社会性科学议题,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引入,能将生物学概念框架扩展到相关的社会问题,可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保留度。

3. 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决策

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适当选择一些科技新闻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挑战,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讨论、作出决策的参与度,强化态度责任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落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介绍这些科技新闻背后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人们面对的挑战,讨论可能的应对策略,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改变对生物学和生物学学习的刻板认识,唤起责任感;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如校园垃圾分类、校园流浪猫安置、外来物种入侵、传染病防控等话题,都可用于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提出更好的建议、决策或宣传方案,强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学习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新书宣传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初中生物学

图片

★解析课程标准

★理解核心素养

★提升教学水平

本书内容

第一部分 新版课程标准概述

第一章 课程理念和目标解析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演变

第二节 核心素养解读

第二章 课程内容解析

第一节 注重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第二节 凸显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第三章 学业质量标准解析

第一节 学业质量内涵描述

第二节 学业质量要求解析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及教学实施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 内容分析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教学案例及点评

第五章 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 内容分析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教学案例及点评

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内容分析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教学案例及点评

第七章 植物的生活

第一节 内容分析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教学案例及点评

第八章 人体生理与健康

第一节 内容分析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教学案例及点评

第九章 遗传与进化

第一节 内容分析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教学案例及点评

第十章 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第一节 跨学科实践综述

第二节 跨学科实践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第三节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实践案例

第三部分 难点问题解析与指导

第十一章 实验教学

第一节 生物学实验教学概述

第二节 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

第三节 生物学实验教学案例

第十二章 作业设计

第一节 作业与作业设计

第二节 生物学常见作业类型

第三节 生物学作业典型案例

第十三章 学习环境设计

第一节 学习环境综述

第二节 学习环境创设策略

第三节 学习环境设计案例

第十四章 考试与评价

第一节 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第二节 试题命制体现素养导向

第三节 生物学科试题示例

参考文献

主编简介

图片

朱立祥 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教研网总编,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曾任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核心编写组成员,《生物学通报》常务编委。

图片

乔文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中心“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研(北京)基地”常务负责人,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学新版教材副主编。

编者名单

朱立祥 中国教研网(全书规划)

乔文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全书规划统稿、第2、3章)

杨涌 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第1章)

陈侠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第2章)

田树青 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第3章)

杭跃男 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第4章)

雷明 北京市第四中学(第5章)

李红菊 北京市第八中学(第6章)

王红庚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第7章)

程兆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朝阳学校(第8章)

全莹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第9章)

李成广 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第10章)

刘颖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第11章)

崔颖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第12章)

林亚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第13章)

潘青 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第14章)

购买方式

扫描二维码进入北师大出版集团天猫旗舰店或微店购买本书。

天猫旗舰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

本文版权为京师生物圈所有,转载或引用请联系授权。感谢您的关注!

图片

京师生物圈

微信:bnubiology

一起走进京师生物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