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

 ct阿坤 2016-09-2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二)具体举措

一个“抓手”---课程改革

五项任务(五个统筹)

    统筹各学段、统筹各学科、统筹教育教学的各环节、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统筹校内外阵地。

(三)研究制定学生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

    研究和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与其他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不是一般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举例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知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

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的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

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等。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学生发展出发,不考虑学科,所提指标是跨学科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落实?

主要途径还是学科课程的学习。因此每个学科都要研究本学科能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什么,这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由来

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科本质出发,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要求明确本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学科核心素养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但也不是学科内生和固有的,仍具有跨学科性。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理性思维  

  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科学探究  

  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

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性及其在生物学科中的体现(示例)

劳动意识

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为等。

问题解决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技术运用

理解技术和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和优化等。

(四)高中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

基于学科本质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分级。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精简知识内容,强化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相关的内容。

精简必修,增加选修

必修:全体学生必修并须在学完后参加学业水平考试1,成绩为合格与不合格,是毕业要求。

选修1: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高校招生要求选修,多数学科需通过学业水平考试2为高考内容。

选修2:学生自主选修,为学生不同方面发展开设拓展。提高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一般不做考试要求。

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并体现核心素养分级

明确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学业水平测试分合格性学业水平测试和等级性水平测试。前者是毕业要求,后者与高考紧密衔接。

修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给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建议等。

(五)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变化

1.理念的变化

核心素养为宗旨

课程内容少而精

教学过程重实践

学业评价促发展

2.内容描述方式凸显大概念观



 

  3.课程结构的变化


知识性内容的调整

    细胞的癌变移到必修二

    必修二增加表观遗传学、进化的证据

    《稳态与调节》增加植物性神经调节、条件发射

    《生物与环境》增加非生物性因素和种间关系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群落类型、生物富集、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与工程》将原选修一和选修三整合,包括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安全和伦理问题。胚胎工程内容简化并入细胞工程。

其他方面变化

     学生活动以“教学提示” 形式出现,基本保留原课标的活动。

     增加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

     增加选修II课程:三个方向----现实活动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地。

如健康生活模块,地方特色动植物研究模块,生物制药与药物学模块,食品安全与检疫模块,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模块,生物信息学与人类基因组模块

    增加“学业水平测试建议”提供测试四个核心素养的样题。


教材如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按照课标要求,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从内容选取、活动设计、作业系统、呈现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改进。

1.权衡不同知识内容的育人价值

精简枝节性内容,精选事实性知识(指向核心概念建构和思想观念形成),强化与学科素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学科思想和方法、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共同概念等。

学科核心概念,如种群

跨学科概念, 如能量

2.合理确实教学内容的分量

要围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各关键能力来选取教材内容,合理确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避免过多过难。

课标要求增加的必须增加 如胞吞 胞吐 表观遗传等。

其他知识性内容和学生活动,根据调研情况适当精简,如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包括实验),观察线粒体的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等。

3.更好彰显学科大于功能

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科学史的内容,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渗透。

4.增加方法点拨和思维训练

如必修1突出观察-归纳法   设置“思维训练”栏目

5.落实实践育人

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通过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等方式,精心设计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增加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调查、设计、制作、传播、辩论)提高探究活动的可行性。

修订后教材问题情境案例


 


修订后教材习题案例:



修订后教材评价案例:


数字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和学的广泛应用,探索纸质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体设计。促进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二维码扫描获取获取更多微视频、实验、3D资源。

数字化产品也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在内容选取上尤其要体现。

发挥数字优势弥补纸质教材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