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点漂流的渔火

 黎荔专辑 2023-05-03 发布于陕西

一点漂流的渔火

黎荔


渔火,指的是渔船上的灯光、火把和炊烟。

在多少年年月月里,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惊飞处,烟波深处有渔舟。在日落之后,渔父们收起了鱼网鱼篓,点亮了船上的一烛灯火。

从小在南方江边长大,惯见大江东流,水波漾漾,舟楫摇曳,一河渔火。家乡梧州是水陆通衢、内河港口,街市烟火气息浓郁,沿岸码头众多,货物装卸频繁。在环绕家乡的三条大江上,船帆往来,分剪江水。有的是满载而来、空载而去的货船,有的是人们提着行李远行或归来的客船,也有撒网渔郎驾着一叶轻舟掠过,也有近郊农民挑着鸡鸭菜蔬摆渡过江……入夜后,点点渔火,浮游江面。那时,我常常想象渔火处的人生。这一边是岸上,街市上是摩肩接踵的行人,商贾迤逦、五行八作声响起伏;而那一边,是渔火远远地在河上闪烁。


和渔火有关的古诗,最有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了这首羁旅诗。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上弦月升起得早,月落时分天将晓,树上的栖鸟发出凄然的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露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此时,诗人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寒山寺传来悠远的钟声,面对着霜夜的江枫渔火,诗人心中萦绕起缕缕轻愁。

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一句诗的美感,来自于情景交融的描写。愁情;而则是岸上的枫水中的渔火“枫”是秋天的物候,是最为艳烈凄恻的秋色。“枫”用在此处,无疑是秋思、悲秋的符号。残月衔山,乌鹊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孤舟客子,长夜无眠,这些景象的描写,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将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感慨充分表现了出来。如果说寒山寺的“钟声”空灵旷远,代表着宗教的抚慰与解脱,那么,一棹涛声中的“渔火”,则是从《庄子》、《楚辞》以来绵延千年的隐士高人散舟江湖的象征。


狂者进取,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狂者多命舛;而那些独善其身的人,逸者逍遥,逸者陶然,逸者静穆。像司马迁、李贽、徐渭那样的狂者,在中国文化史上毕竟是极为少数的异端人格,其哀乐激烈而过于人,必然自毁。大多数的人更愿意像王维那样,选择用江上渔火、明月烟霞来息心。山林之思,魏晋之后一直是士大夫的隐身草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或仕途上的失意者,一旦失去了权势的依靠,骤生人生如转蓬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他们通常都是很智慧的,有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个明白人,只是外面的世界太黑暗,自我的挣扎也很无奈,于是,只有俯仰天地,逐浪而去,用想象中的江湖山野,将自己洗净,使自己心安。然而,真的那么容易放下吗?正如《枫桥夜泊》中,面对江岸寂静的枫林,江中孤独的渔火,诗人还是无眠,还是成愁,所谓的超然物外,是一个苍凉的手势。

每读这首《枫桥夜泊》,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霜夜,一个漂泊的游子乘着夜航船经过姑苏城外,被点点渔火触痛了客愁,远远传来寒山寺夜半的钟声,更衬托出秋夜的无尽静谧与深沉。千年以后,桨橹划过的地方涛声依旧,只能寄情山水的失意人,却不知到哪里去寻,独钓秋江的半篷渔火?

此时此刻,如果有夜行人从我的窗下走过,他将抬头仰见,有一盏灯还亮着。灯亮着——在晦重的夜色里,它像不像一点漂流的渔火?我我的小屋,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但小舟并没有覆没,因为灯还亮着。灯亮着窗帘上映出了影子,在这个枫未红、钟不鸣的长夜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