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精是怎样炼成的?

 沧海一粟1951 2023-05-03 发布于江苏

01

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清军大举入犯(崇祯年间第3次入关劫掠)。

明军还是一如既往的不能打。

一路上,清军先后攻克州县12座,连胜明军56阵,掠走人口牲畜179000余,财物不计其数。

按崇祯的德行,仗打成这个鬼样子,免不了要用几个脑袋来背锅。

那还不如自己了断,还可能保全家小,留个全尸。

于是,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宣大总督梁廷栋,开始天天吃大黄,慢性自杀,手拉手一起进了鬼门关。

张凤翼和梁廷栋确实成功逃脱了追责,可留下来的烂摊子还得有人接手。

崇祯派出了王牌——五省总理卢象升,着即改任宣大总督(级别一样,属于平调,只是管辖地盘稍小),专一防备清军再度南下。

02

卢象升的调任,对农民军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卢阎王不是量产货,他这一走,中原地区还有谁能防得住我们?

果然,接替卢象升的兵部侍郎王家桢是个眼高手低的花架子。

王家桢在衙门口谈论兵法头头是道,一上战场就拉稀——

他到任后,只敢在南阳(今河南南阳)清剿地方小蟊贼杨四处,对其辖区内的超大型流寇,如“八大王”张献忠、“闯塌天”刘国能、“射塌天”李万庆等人,王大人就选择性失明了。

而且,为了逃避责任,王家桢在上任之初就已经接连不断向崇祯上疏,称自己有病,希望朝廷选个新的五省总督来接替他。

崇祯接到王家桢的奏疏,一开始还很体贴地把他的五省总理换成了河南巡抚,后来看他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也就烦了。

既然你不能干,那就收拾铺盖卷滚回家吧!

03

轰走了王家桢,流寇还得继续剿。

崇祯就让兵部尚书杨嗣昌推荐新任五省总理的人选。

杨嗣昌眼睛一转,夹带起了私货:

“臣思总理一官,与总督专任剿杀,须得饶有胆识,临机应变之才,非现任两广总督熊文灿不可。”

杨嗣昌为什么要推荐熊文灿呢?

原因有二:

1、

如果推荐凭战功升上来的官,杨嗣昌不一定指挥得动,而熊文灿属于外来户,好拿捏;

2、

杨嗣昌和五省总督洪承畴之间斗得鸡飞狗跳。五省总理跟五省总督的品级一致,事权、管辖区域也多有交叉,换上自己的小兄弟,在关键时刻就能发挥作用了,无论是扣锅还是分功劳都很方便。

04

多说一嘴——

熊文灿也是个老资格了。

崇祯元年(1628年),熊文灿在福建巡抚任上,因为招降郑芝龙而声名鹊起。

传说郑芝龙长得很帅,机缘巧合之下曾被东南沿海的第一大海盗商人李旦认作干儿子,逐渐成长为当时东亚数一数二的大海盗,又被日本肥前平户藩(今日本长崎县平户市)的岛主田川七左卫门看上,并招赘做了上门女婿。

在巅峰时期,郑芝龙一个人拥有超过3000艘大小船只,20余万人给他打工,连荷兰东印度公司都要给他上交“过路费”。

哦,郑芝龙这辈子最有成就感的,是忙里偷闲跟日本老婆田川氏生了个儿子。

儿子的名字叫郑福松,也叫郑森、郑大木。

当然我们现在更习惯叫他郑成功。



郑成功画像

郑芝龙虽然很牛逼,但他很明白,海盗这份工作虽然一时间很有前途,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万一哪天荷兰红毛鬼联合别的海盗来打自己呢?

不如趁自己实力尚存的时候,找一棵大树背靠着,洗白上岸,混个朝廷的官方身份,到时候无论是继续当海盗还是别的什么都方便的多。

于是,郑芝龙主动托人找到熊文灿,深刻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请求朝廷给个机会;

同时,郑芝龙亲自下场秀了把肌肉,他当即派兵出海,剿灭了另一位大海盗刘香(其实,郑芝龙是怕刘香跟自己抢着投降,到时候他就不那么香了)。

郑芝龙递了投名状,熊文灿大喜过望,自己啥都没干,吃瓜也能吃到大功劳。

朝廷以熊文灿兵不血刃彻底解决了为祸数十年之久的东南海患,特加升他为两广总督,郑芝龙也被授予了副总兵的职位。

05

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朝廷催促熊文灿即刻去湖北上任“五省总理”。

可对于流寇,熊文灿心里实在没谱。

熊文灿到任之前,特意拐个弯,专程去庐山拜谒了相熟的空隐和尚。

空隐和尚一针见血。

空隐问:“你先估算下,你能调动下多少人马?”

熊文灿掰着手指,无奈摇头:“好像很少。”

空隐再问:“你手下有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军大将?”

熊文灿再次摇头:“似乎也没有。”

那你还干个屁啊!想靠着五省总督的空名去约束他们?结果必败,你也必死无疑!

熊文灿呆立良久后,问:“那我继续采用招抚的办法呢?”

空隐和尚警告他流寇不同于海寇,郑芝龙之所以会投降,那是因为他刚好有这个意愿,可人家流寇又凭什么受你管制?前路漫漫,要慎之又慎。

《明史·熊文灿传》载:十年四月,拜文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祯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文灿拜命,即请左良玉所将六千人为己军,而大募粤人及乌蛮精火器者一二千人以自护,弓刀甲胄甚整。次庐山,谒所善僧空隐。僧迎谓曰:“公误矣。”文灿屏人问故,僧曰:“公自度所将兵足制贼死命乎?”曰:“不能。”曰:“诸将有可属大事、当一面、不烦指挥而定者乎?”曰:“未知何如也。”曰:“二者既不能当贼,上特以名使公,厚责望,一不效,诛矣。”文灿却立良久,曰:“抚之何如?”僧曰:“吾料公必抚。然流寇非海寇比,公其慎之。”

06

退而求其次,熊文灿还是决意以抚代剿。

于是向朝廷请求,以左良玉部六千人为亲兵,另外招募两千广东兵和精通火器的“乌蛮”。

这样算是把草台班子搭起来了。

不过,和空隐预料的一样,左良玉根本不鸟熊文灿这种没显露出本事的空降领导。

你算哪根葱,想调动指挥我?

没兵可调的熊文灿只得再打报告叫苦,朝廷便把边军冯举、苗有才部约五千人拨给了他。

可熊文灿再次上疏,他认为冯举、苗有才部人少势弱,力有不逮,请求再次增调边兵。

本来这一操作很正常,可在崇祯眼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崇祯剧照

崇祯认为熊文灿在挑肥拣瘦,故意磨洋工。

你说没兵,我给你兵了;可你迟迟不行动,这不是逗我玩吗?

卢象升、孙传庭上任的时候,哪个手底下有多余的兵让他们去带?

你熊文灿的条件比他们当初好多了!

最后还是杨嗣昌出来打圆场,从真定、保定、山西等地凑了三千人给熊文灿。

毕竟熊文灿是杨嗣昌推荐的。

要是熊文灿这第一把火烧不起来,他作为保人,脸上也没有光彩。

手底下有人了,可熊文灿接下来操作,却惊掉了所有人下巴......

07

熊大人一不遣将、二不调兵,专一让衙役在河南、湖广两省的通衢大道上张贴招降告示,劝张献忠、刘国能、李万庆等人投降。

所有人都在讥笑熊文灿:要是真能招降,朝廷至于和这帮流寇打了十几年?

说他此举是在“求贼”,崇祯也下旨严厉切责熊文灿是“浪战玩寇”。

而,后续事件的发展更滑稽了起来——

因为,“闯塌天”刘国能看见熊文灿的告示后,竟然真的略作收拾,准备投降了!

刘国能是老资格了,手底下有五六万人,他受了什么刺激?为什么会主动要求招安呢?

读书人大都比较要脸。

原来,刘国能本是已经考取了功名的庠生,家里也比较富裕,当初卷入zao反浪潮,多少都带了点儿偶然性。

几年以来,虽说闯出了点成绩,但毕竟说出去名声不好听。

最让刘国能受不了的是张献忠。

这家伙全然不顾老兄弟们的阶级感情,一贯是有了便宜就要占,刘国能的部下已经跟张献忠打了几回。

况且朝廷的“十面张网”战略就要开始施行,再跟着这帮土老帽造反,刘国能也看不出什么前途。

刚好熊文灿在搞招抚工作,安置条件还很优厚。

因此,刘国能把牙一咬,那就降了吧。

08

刘国能投降,把张献忠打了个措手不及。

枪打出头鸟。

如此张献忠就成了湖广农民军中最大的一股,压力全都到他这里来了。

而且,张献忠还听说,李自成在陕西四川被洪承畴揍得满地找牙。

照这个形势,要么他步刘国能后尘,向熊文灿投降;要么他自己的末日很快就要到了。

让张献忠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自己如今投降,恐怕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

不过这些都难不倒张献忠。

他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月初九率部移驻湖北谷城县,到达谷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拘集当地的士绅给他具结担保,以“民意”当砝码,要求朝廷同意招抚;

同时,张献忠派孙可望拿着两块一尺多长的碧玉和两枚直径逾寸的珍珠,暗中献给熊文灿和监军太监刘元斌。

这样,有封疆大吏背书,又有“民意支持”,张献忠谋求招抚之路走得极为畅通。

崇祯十一年四月,张献忠在谷城接收了朝廷的招抚,成为了名义上的明军副将。

可投降是投降了,但张献忠一不遣散部众让他们归农,二不交出兵权让其他人来代管。

如此操作,鬼都知道,张献忠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09

杨嗣昌就很担心张献忠是假降,弄不好要养虎遗患。

所以杨嗣昌主张:

1、

让张献忠先率部袭杀李自成或“老回回”马守应,这样才能真对张献忠放下戒心。

2、

否则就应借同意招抚的机会麻痹他,趁机连他一块儿剿了。

不过,崇祯却在熊文灿的影响下,唯恐错过了招抚的机会。

万一他是真心投降,你却把他剿了,那岂不是伤了朕的爱民之心?

崇祯当面驳斥杨嗣昌:“岂有他来投降,便说一味剿杀之理?”

没有人敢再啰嗦。

张献忠就抚后,把大营安扎在谷城城外十余里的白沙洲,还假模假式的买地造屋,定居下来。

郧阳巡抚戴东旻,进入营地,造出张献忠部的花名册,经过盘点,张献忠部的总人数为一万一千人。

这么一大坨“前反贼”驻扎在谷城,朝廷里的言官又不放心了,纷纷主张把张献忠部调至前线作战,不然就彻底遣散,以免后患。

此时的杨嗣昌倒替张献忠说话了,说张献忠在谷城“造房种田,正是招抚的好处,又要遣散往哪里去?”

有了这句话,张献忠便在谷城立住脚了。

张献忠又派人去北京遍行贿赂,以求支持。

对熊文灿等地方大员,更是大献媚心。

他向巡按林铭球行跪见礼,求封总兵职务,但又不到驻地襄阳去驻防。

兵饷不足,他就自立关梁征税,并抄没豪绅大户家产,俨然一副土皇帝的做派。

虚假的和平环境就这么勉强维持着。

10

随着李自成在陕西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湖北、河南的农民军首领开始动摇。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射塌天李万庆在河南投降。

十一月,“曹操”罗汝才率一丈青、小秦王、一条龙、过天星、王国宁、常国安、杨友贤、王光恩等大小头领到武当山太和宫向太监李继政投降。

熊文灿听闻,立刻派人招罗汝才等至襄阳,大宴于官署,并授罗汝才为游击将军,分驻农民军大部于上津、房县、竹山、保康、南漳等地。

一时之间,农民军投降之风盛行。

即使没有投降的,像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刘希尧、蔺养成等(革左五营),也由于势单力孤而进入低潮。

十年以来一直困扰明廷的内乱,至此已得到初步平息。

崇祯开心的跟手下人说:再有十年,一定天下大治。

可惜关外的,可不给崇祯这个面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