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武汤的临床拓展应用(一)

 中医知识圈 2023-05-03 发布于山东

天堂鹤 一品医堂

第一阳虚引起表证
       太阳病篇的82条:“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还有表证在,“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表明水气泛滥全身了。
       A表证与表邪
       表邪一般是指寒邪、湿邪,阴邪一般就是表邪。有表邪的时候可以是表证,但是表证并不一定有表邪,二者的关系不妨概括为由风寒湿邪等引起的表证,是为有表证有表邪;如果没有风寒湿邪等表邪所引起的表证,可以说是有表征而无表邪。
       表证的表现形式有
       (一)有表证有表邪
       比如寒邪袭表,湿邪袭表引起的表气郁闭,也就是太阳表实证、太阳寒湿证;比如虚人外感,由风邪、寒邪引起的有表邪有表证的太阳表虚证,如桂枝汤证,荆防败毒散等等。
       (二)有表证无表邪
       比如温邪上受引起的肺气膹郁,就是郁火在里边了,因其营卫不得输布,而形成了表现有恶寒发热、自汗的表证;比如气虚阴火上冲,引起的气高而喘,脉偏洪大而无力,身热而烦,有头痛、发热、恶寒,就是补中益气汤证,也是有表证而无表邪;比如中暑,就是太阳中暍,暑湿引起的身热疼痛,暑热闭阻引起的桂枝白虎汤证;比如水饮内停,引起三焦不通,营卫不和而经输不利,出现寒热、身痛,这也是有表证而无表邪;比如《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痛,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也是没有表邪而有表证;比如湿热秽浊之气阻遏膜原,引起达厡饮的症状,出现头身疼痛,发热寒战,这是邪阻膜原,有表证但是没有表邪;比如小儿食积,邪气阻遏营卫而引起的表证,它也没有表邪。像《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比如少阳证,即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这里面严格说起来它不是表证,是在半表半里;还有大气下陷引起的往来寒热,这个也是有表证而无表邪。像热入血室引起的往来寒热,火热引起的寒热身痛,像升降散,都是有表证而无表邪,其原因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可一见表证就说是邪客太阳。真武汤的82条,也是没有表邪而有表证,当然如果在阳虚水泛的情况下感受寒邪,也有可能就是兼夹表邪。所以治疗表证,我们要“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就是治病必求其本。如果真的有表证也有表邪,我们就是去除表邪而解表。如果没有表邪,我们就是去其本因,去其阻遏,来展布气机。中医有一句话就是“里通则表自和”。所以说真武汤的第一个应用就是表征。因为肾阳虚引起的水饮停聚,而且泛滥全身,引起三焦不畅,三焦不畅以后因其营卫不和而出现表证。“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有的医家将此解释为过汗伤阳,虚阳浮越,这是不对的,如果真的是虚阳浮越,那就是阴盛格阳了,治疗应该用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或白通汤加猪胆汁。而此证又没有用白通汤,而用的是真武汤,可见此证不是阴盛格阳。
       B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真武汤
       和此(有表证而无表邪)相类似的方剂在《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也是因为水饮停聚,三焦不通,营卫不和而有表证,不是因为表邪。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组成和真武汤的组成,两个方子非常相似。但是前者偏于实,后者偏于虚。而且如果真的是偏阳虚的时候,也可以加桂枝。如果真的是水饮化热引起湿热的时候,不但不能用桂枝了,还得用三仁汤之类。真武汤治疗表证的时候,因为是肾阳虚,所以主要是附子来温少阴之阳。可以这么说,真武汤为温阳之总方。阳虚为主者可温补阳气,阳虚而致阴邪泛滥者(阴邪包括水饮、痰、湿、瘀血等等),可视阴邪之性质、所犯之部位、治病之久新,分为气分、血分、水之不同,温阳而散阴邪,也就是达到“离照当空,阴霾自散”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