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痰饮瘀血脓毒等七个方面的因素。 外感六淫 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发生外科疾病。 《外科启玄·名疮疡当分三因论》:“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逆于肉理,变生痈肿疔疖。” 六淫致病因素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或因六淫邪毒的毒力强盛,超过了人体正常的抗病能力时,成为发病的条件。 淫致病感而随发者多,又有感之不发,邪气客于体内,积袭日久,或待内伤,或因外感,邪气触而发之。且六淫邪毒所致的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湿、燥诸邪毒均能化热生火,所以疮疡的发生尤以“热 毒”“火毒”最为常见,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外来伤害 凡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寒冻及金刃竹木创伤等一切物理和化学因素都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等,导致瘀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外伤染毒等外伤性疾病; 同时也可因外伤而再感受毒邪,发生破伤风或手足疔疮等; 或因损伤致脉络瘀阻,气血运行失常,筋脉失养而发生脱疽等。 感受特殊之毒 特殊之毒不仅包括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还有疫毒。 情志内伤 情志是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故又称七情。 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并不足以致病。 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外科疾病。 饮食不节 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若同时感受外邪则易发生痈、有头疽、疔疮等疾病。 劳伤虚损 劳伤虚损主要是指过度劳力、劳神、房事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使正气亏损而发生疾病。 痰饮瘀血 痰饮、瘀血均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作用于某些器官而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生继发病证。 临床上痰与瘀常相兼致病,互为因果。 各种致病因素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几种因素同时致病,并且内伤和外感常常相合而成。所以对每一种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应该具体分析,分别对待。 痰饮 外科所涉及之痰主要指凝聚于肌肉、经络、骨节之间,有征可凭的有形之痰。 致病特点: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症状多不明显等。 具体表现因痰凝部位和所致病证的不同而各异。 瘀血 病因:外伤出血、血热妄行、脾虚失统或寒客经脉、热与血结、气虚不运、气滞不行等。 致病特点:范围广,病种多,症状复杂,涉及人体内外上下、脏腑经络、皮肉筋脉,疼痛、结块、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面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迟、沉、弦、结代,瘀血所在部位不同又有各自特点。发病机理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作用于机体,与机体正气相争,邪胜正负则引起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营气不从、脏腑失和,导致阴阳失调,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从而发生外科疾病。 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涉及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邪正盛衰 疾病自始至终都存在着邪正斗争的基本矛盾,它不仅关系着疾病是否发生,而且还决定着证候“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特性,另外还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正气充盛,抗邪有力,则病邪难于入侵,即不发病。如邪气偏盛,正气相对不足,邪胜正负则发生外科疾病。 气血凝滞 气血凝滞是指气血生化不及或运行障碍而致其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结节、肿块、出血、皮肤增厚、紫斑等。因部位不同而各具临床特征。 经络阻塞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 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 脏腑失和 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外科疾病虽然绝大多数发于体表的皮、肉、脉、筋、骨的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外必本诸内”,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外科疾病的发生。 (发表於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富力湾小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