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漠漠水田飞白鹭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5-03 发布于上海

作者:李甫辉

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作物实行一年两熟或三熟,早稻、中稻、晚稻都有种植,从小在那里长大的我,对于这三季稻栽插的情景再熟悉不过,常想起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这句诗,出自于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写的七律诗《积雨辋川庄作》,连同后面的“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应是诗人近观所得,可谓“诗中有画”。尽管诗中所写的时间是夏天,地点是现在的陕西省蓝田县,却也写出了纬度位置更北的家乡春耕大忙的情景。

对此我深有体会。儿时在农村老家,每到春耕农忙的日子,父亲早出晚归,日以继夜地忙碌在田野里。我们孩子也不闲着,放学回家便放牛、扯秧、栽秧。葱绿的秧苗一把把从秧田里扯起来,用胡子草扎成小把,挑到附近的水田去栽插。劳动时,常见头顶白鹭翩飞。

每年惊蛰一开始,父亲便向闲了一冬的农田放水,将长满花花绿绿紫云英的田地浸泡透彻。择天朗气清的日子,父亲扛起家中挂在墙壁上犁铧锃亮的犁,牵出家里牛角弯弯的大水牛,在田埂上套上轭拉起犁,下水田一圈一圈地耕作起来。父亲的犁耕技艺精湛,他“嘚嘚”地使唤着牛,将整丘田不遗漏地犁完,动作是那么自如,神态是那么悠然,享受着劳动过程。

泥土在眼前连续不断地翻卷,把作为绿肥的紫云英卷埋一侧,盈盈的春水立时涌汇进来,将如膏脂般黄黑的泥土淹没。有时田土耕出黄鳝、泥鳅、鲫鱼或胡子鲶之类,父亲心中一阵喜,迅捷擒捉,折断田埂上的黄荆条枝,从鳃口串起鱼,待耕完田回家让母亲剖掏、洗净、煎煮,晚餐便有很鲜美的鱼菜享受。

父亲耕作的时候,白鹭们也得到机遇,它们来新翻的水田寻找食物。一只只白鹭挥动着翅膀,一点也不怕人,在父亲的头顶上,在水田的前后左右飞舞、歇落。它们迈着长长的腿,曲着优美的颈,执起长长黄色的喙,各处游走守候。见到小鱼小虾,便用长喙径直啄夹,吞没鼓颈入肚。也有些是牛背鹭吧,这种鹭鸟待水牛吃草时,站立牛背,随牛走动,牛走鹭不动,它们大约觅食牛毛里的虮虱吧,断想牛儿也欢迎和喜欢它们。

水田耕完还需耖整,以便使田泥平顺好插秧。耖田使用的农具,是下部有一排铁齿的耖耙,也是套牛作役力。父亲一手扶耖耙,一手执牛鞭,将牛驱赶疾走,耖耙也就被拉得前移,淤泥从铁齿间梳过来,一些草渣青料被挡在耙外,又填入低洼的地方,被泥土覆盖,沤烂作底肥。耕过的田经这样整弄,就平整如镜,泥软如糊,可以直接栽秧。

父亲去世已多年,陪父亲在“漠漠水田飞白鹭”那般优美生态环境中自由劳动,实是我人生中最美的风景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