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善与公益辨析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5-03 发布于山东

大家围绕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问题,对慈善和公益进行对口入座式的判别,很有意思,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比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教育要好得多。
彭小兵主编的《公益慈善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对“慈善”和“公益”的概念进行了辨析,现摘录如下:
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关于“公益”却不统一,概念的内涵有混杂之处,主要表现为公领域的“公共利益”和私领域的“慈善公益”两种不同的理解。
“公领域的公益”即公共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共同利益,也是国家或社会为了整体的需要超越地区或集团的局部利益,指向非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公领域的公益活动,是政府、公民在共同的、共识的领域和场景中关注公共事务、为增进共同的利益,推进社会公正、公平的发展而采取的集体性协调行动。
私领域的“公益”,是指由民间行为捐助或捐赠的、促进有关社会公众福祉和利益的慈善公益,通常跟“慈善、博爱、仁爱”相联系,既包括对特定人群的帮助、关爱,这些特定人群包括穷人、残疾人、没有生存能力的妇女孩童老人、无钱医病的病人或家庭、不可抗力的灾难的灾区群众等,又包括具有特定行为指向的扶持、帮助,如对教育、科研、环保、文化、体育等事项的捐助。私领域的公益活动与慈善行为的意义相同。私领域的公益事业又指慈善事业,多指卫生、环保、救济、救助、救灾、心理健康、社区服务等特定群众福祉的事业,参与这种事业的目的主要是参与解决特定社会问题或大众环境问题。
所谓慈善,是指在慈悲心理驱动下的善举,有两层含义: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慈善从广义角度来说,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代表着仁慈、善良、同情心,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狭义的慈善概念,是指社会公众建立在资源基础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行为,指的是给穷人提供的帮助、救济和施舍,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概念。广义的慈善概念,是指建立在社会捐献经济基础上的民间社会性救助行为,这种救助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对特定的穷人、弱势者、不具备劳动能力而又无人抚养或赡养的人,自然灾害的受灾群众的帮助、扶助,而且包括对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体育发展、环境保护的支持和捐助。
综上所述,对“慈善”和“公益”概念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慈善是私领域的公益,现代慈善是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慈善,也包括对教育、文生、环保等社会问题的解决,“慈善”和“公益”两个概念已经没有严格的区分,可以合用,也可以分开来说。慈善是人们自愿的行为选择,包括慈善捐赠和慈善服务两大类。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