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走上海:松江仓城,曾经松江府最大的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

 zzm1008图书馆 2023-05-03 发布于上海
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春日,我撑伞来到了松江仓城。
仓城位于松江老城的城西,整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规划区域为沪杭铁路以北、乐都路以南、花园浜路以东、西林路以西的区域内。在这片区域,一条宽阔的大河市河,从西向东穿过这座古城,河的北岸是仓城的一条主要的东西向道路中山西路,河的南岸则是隐身在密密麻麻民宅内的并不宽的秀南街。仓城主要的老建筑就集中在这一河两路上。

图片

松江中山西路

仓城的得名,来自市河上的一座桥仓桥,又名西仓桥、大仓桥。这是一座建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的五拱石桥。石桥原名“永丰桥”,石栏外刻有“重修永丰桥”五字。取名“永丰”,有祈求苍天保佑,永保丰收之意。
明宣德八年(1433年),江南巡抚周忱,择永丰桥南片区域,建水次西仓。永丰桥一带成为松江府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明嘉靖年间,由于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官府决定于粮仓重地筑城防护,乃有仓城。至明崇祯年间,仓城形成了内外街巷相连、槽船云集、水运繁忙、商铺林立的风貌,是明清两代松江府的最大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

图片

大仓桥

图片

大仓桥西侧沿河北岸的老宅

图片

图片

大仓桥的两孔目前已经跨在了陆地上

时至今日,大仓桥的青石桥身侧墙、圈拱、护栏,均为明代原构。昔日横跨河上的五孔,如今因为河道的淤塞变窄,已经有两孔跨在了陆地之上。粮仓也早已不可觅,不过这里的居民小区还是有叫“仓城五村”、“仓城六村”,这里的学校叫做“永丰小学”、“永丰实验学校”、“仓桥学校”,路名有“兴仓路”,这里的街道叫做“永丰街道”。这些名字,都是历史的印记。
大仓桥是仓城的标志,但是在仓城,还有一座比大仓桥更古老的桥跨塘桥,又名“云间第一桥”。

图片

跨塘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跨塘桥桥面

从大仓桥往西行,穿过玉树路的桥洞,继续西行至河水分岔处,就可看到不远的西面,横跨在河上的一座三孔石拱桥,这便是跨塘桥了。
跨塘桥初名安就桥,因横跨古浦塘又称跨塘桥,初建于宋代,系木结构大桥,南北向。相传明代某年端阳一次龙舟节,观众挤于桥上,因超重而坍塌。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府王衡在旧址上重建石桥,是当时松江最大的一座桥。从此,改名云间第一桥,即现在的三孔大桥。该桥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曾再度重修,呈三孔石拱桥,高8米,宽5米,长30米。拱券部分用青石砌成,桥面及阶栏杆则用花岗石。1986年,因年久失修,桥拱变形,部分石料在修葺时换成花岗岩石。

图片

松江又名五茸之城

如果说大仓桥是一张松弛的弓,云间第一桥则微微拉开,桥身中间高高耸起。论起视野来,站大仓桥上,往西望去被近在咫尺的玉树路上的公路桥切断了视线,只有往东望,可以看到市河两岸民宅林立的景象。而站在云间第一桥上,则视野相当开阔,可以极目望见西边很远的地方。
除了更加古老,云间第一桥还发生过浪漫和悲伤的故事。这里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和“云间三子”宋征舆、陈子龙和李雯邂逅的地方。三人是云间诗派、词派的领军人物,自从结识柳如是后,都悄然萌生了爱意。可惜棒打鸳鸯而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柳如是先后与宋征舆、陈子龙交往,并都被迫分手,直至她后来遇到了比她大36岁的东林领袖兼文坛盟主钱谦益。
这位明末清初的奇女子,引得史学大家陈寅恪特意为她考证作《柳如是别传》。

图片

中山西路上的墙绘

改朝易代之时,清兵攻陷南京,陈子龙召集义兵,组织抗清活动。后不幸被清兵所抓。在审讯中,陈子龙神色不变。当被问道为何官,陈子龙回答:“我是崇祯朝的兵科给事中。”又问:“你为什么不剃发?”陈子龙又回答:“我留着这头发是为了在地下去见先帝。”
后来陈子龙被押往南京,在途中经松江境内跨塘桥时,他乘看守的人没有防备,突然投水以死,捞起时已经气绝,清军还将其斩首,弃尸水中,时年四十岁。
我前年游松江广富林时,在广富林看到有重修的陈子龙墓和纪念祠。当时有游人一见前方是院中立有墓碑和坟冢,立刻出口说“死人墓有什么好看”,不禁令我感到可悲可叹。
无论是柳如是,还是陈子龙辈,其忠勇刚强当为人所铭记。游山玩水间,岂又只是拍照打卡?

图片

图片

中山西路上的墙绘

图片

从大仓桥上东望

大仓桥往东,还有一座跨老市河的年丰人寿桥,为1930年松江士绅雷瑨为庆祝母亲孙太夫人八十寿辰,并按照母亲意愿,为方便乡民和小学生过河行走、不再乘渡船之烦恼,从过生日礼金中拿出一部分,在西渡口上建了一座横跨老市河的桥,方便两岸乡民通行。
据说孙太夫人还是一位“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热心人,不仅乐见儿子为民造桥,且为当时那些以摆渡为生的船民帮他们找到份拉黄包车的工作。
年丰人寿桥虽没有大仓桥和跨塘桥伟岸,但造型也非常别致,条石砌成的桥墩中间,一根中间平直、两头呈弯角的桥梁撑起了平缓的桥面。从年丰人寿桥的桥拱高度来看,仓城那个时候的漕运、乃至水运已经如往日黄花了,因为大一些、高一些的船已经无法从桥身下通行了。

图片

图片

年丰人寿桥

图片

图片

秀塘桥滩的民宅

除了古桥,仓城还保留了不少历史保护建筑,据统计这里有明、清、民国共计122处古建筑。不过目前整片区域都处在一种时光停滞的状态。这是因为中山西路两侧,大都已是人去楼空,市河南岸的秀南街也被围蔽了起来。虽然沿着中山西路,两侧建筑的墙体上被绘上了各种卡通图案、或者是老的生活场景,但是也仍难掩一种少了人烟的萧瑟气氛,特别又是一个濛濛细雨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老建筑已经被修缮一新,并作为各种展示场馆对外开放。我当天随意走进并参观了其中的江南曲圣纪念馆、跨塘秉月书院和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还有一些老建筑被改造成了咖啡馆。
江南曲圣纪念馆原为清代末期的张氏宅,位于中山西路382号。现则辟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昆曲,纪念俞粟庐与俞振飞等昆曲名家的场馆。

图片

图片

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原为松江名绅杜岭梅的住宅,被称为松江杜氏雕花楼。此楼建造于清代嘉庆年间,为四进庭院式建筑,前三进为走马楼,第一、二进为清代老楼,第三进建于民国,第四进为平房杂院。杜氏宅的精华在第三进,当时建成后即作为杜怡清(民国时曾任松江区区长)的婚房。该楼豪华富丽,其梁枋栏柱和门窗均精细雕刻中西图案花纹,其建筑造型和雕刻艺术均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松江地区绝无仅有的古代建筑雕刻之精品。
现在作为松江非物质遗产传习基地,展示有松江区的顾绣、舞草龙、十锦细锣鼓、皮影戏、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和江南丝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图片

图片

松江杜氏雕花楼

看报道,另有张氏米行、有明堂(张明艺术馆)、松江布展示馆、徐氏当铺、三十三观音堂等已经修缮完毕并对外开放。大仓桥桥南还有一座重建的灌顶禅寺。前身始建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又称“水次仓关帝庙”。这里主要供奉的是武财神关云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灌顶禅寺

作为松江老城留存的两处历史风貌区之一,仓城比起府城来,要完整得多。虽仓城城墙早已不在,但这里历史保护建筑遗存多,河道街市格局尚在,也没有府城宽阔马路和车马喧。我在雨天探访,这里更显得格外宁静。不知道将来仓城在改造后,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希望它不是那种大刀阔斧、推倒一切重新建起的喧闹的假古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