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 曹高举 当恋人在天边时,心痛;当恋人在身边时,头痛。亲则无信,疏则无亲,近则不逊,远则生怨。领导处理人际关系,要做到“亲者疏,疏者亲,亲者严,疏者宽”。 01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做将军时,吴起和最下层的士卒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时不铺席,行军时不乘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同甘共苦。 有一次,吴起作为魏国的将军进攻中山,“卒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痛苦不堪,吴起见状毫不犹豫地跪地用口将其肿瘤内的脓汁吸出。 “卒母闻而哭之”,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忽然放声痛哭起来。 旁边的人觉得很奇怪就问她:“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 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却蒙吴将军亲自将他身上的脓吸出来,将军对你的儿子那么好,你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反而伤心地哭泣呢? 那位母亲回答道:“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先夫早年也是蒙吴将军不弃,吸取他肿瘤里的脓,从此他跟随吴将军四处打仗,以此报答吴将军的大恩,最后终于死在战场上。 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出脓汁,这不是说明我儿子也将步他父亲的后尘吗?这叫我怎么不伤心呢? 在吴将军“爱兵如子”的情感感召下,每与敌军交战,将士们尽心竭力,效命疆场,每战必胜,为吴起带来不少荣誉。 由此可见,吴起深谙“疏者亲”的人际关系处理之道。 02 1975年,毛泽东在党内一次重要会议上谈到人际关系时,说了“十二个字”:亲者疏,疏者亲,亲者严,疏者宽。 主席“十二个字”的人际关系的箴言,言简意深,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仍然大有裨益。 “亲者疏”,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越是和你亲密的人越是要疏远他,和他保持适当的距离。 “疏者亲”,越和你疏远的人越是要亲近他,让那些陌生人加入到我们的阵营。德鲁克认为,有追随者的人才是领袖。支持我的人越多越好,反对我的人越少越好。 “亲者严”,越是亲密朋友,亲人,身边的直接下属四梁八柱,你越是要严厉、严格。 “疏者宽”,越是非朋友、外人、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你越是要宽容他。只有那些边缘化的人得到了你的关照,才能日后为你全身心服务。 03 “亲者疏”,跟我们距离很近的人,我们是需要保持距离的。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说:所有美的事物往往都有一点“距离”。只有这种距离恰当时,才会有所谓的美出现。 《论语》有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领导旁边,虽然跟领导很亲近,但是距离为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朋友腻在一起,虽然看起来亲密,但距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一位生物学家在澳洲的高原上研究狼群,发现每个狼群都有一个半径15公里的活动圈。 把三个狼群的活动圈微缩到图纸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三个圆圈是交叉的,既不隔绝又不完全相融。狼群在划分地盘时,留有一个公共区域。 相交部分为它们提供了杂交的可能性,不相交部分又使它们保有自己的个性。当活动圈重合,狼群则厮杀;活动圈相离,狼种则退化。 亲密的人也应该如此,交叉部分是彼此共同的世界,可以尽享亲情和温馨。不交叉部分是各自独有的天地和色彩甚至隐私。 当两个圆没有了距离时,加重的只是阴影。在阴影的笼罩下,放弃与获得都被赋予一种疼痛和悲壮。 莎士比亚说:我并不是要压住您的爱情烈焰,可是,这把火不能够燃烧得过于炽盛,那是会把理智的藩篱完全烧去的。”倘若“爱”过了头,不仅理智会被烧光,而且爱情也会被烧焦。 景点离的越近越没有进去逛的欲望,总觉得来得及。爱人靠的越近越没有宠的想法,总觉得跑不掉。 “勿太密,亲则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太亲密,假如过分亲密,反而会造成误会而疏远。适当的距离是尊重的要素,适当的距离是友谊持久的保证。 当恋人在天边时,心痛;当恋人在身边时,头痛。亲则无信,疏则无亲,近则不逊,远则生怨。把亲人当客人,处理人际关系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人与人离得近了,就容易忽略礼节,让彼此不舒服。如果离的远了,人与人又会彼此怨恨。 做事有准,进退有度,为人有则。做人要有分寸感,有边界意识。直爽不等于无所顾忌,亲密不代表真的无间。就像《教父》里所说的,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04 “疏者亲”,要懂得跟疏远的人拉近距离。 管理学有一个公式:领导者的威信=领导与群众的水平距/领导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距。“水平距”是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如在知识、才能、决策、意志等的水平上要高于群众。“感情距”是指领导者在感情上要接近、关心、融洽于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从上述关系式可知,领导者的威信与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水平距的大小成正比,与领导者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的大小成反比。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水平距”和“感情距”的二维四重组合效应。 领导者与群众的水平距离比较大,感情距离比较小,群众对领导者的评价是既敬又亲。 领导者与群众的水平距离比较大,感情距离比较大,群众对领导者的评价是敬而不亲。 领导者与群众的水平距离比较小,感情距离比较小,群众对领导者的评价是亲而不敬。 领导者与群众的水平距离比较小,感情距离比较大,群众对领导者的评价是不敬不亲。 “疏者亲”所对应的关系模式,恰好是领导者与群众的水平距离比较大,感情距离比较小这一模式,此时群众对领导者的态度评价是最好的。 吴起吮疽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孙子兵法》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如果你看待士兵像对待自己的婴儿一样,他们就可以与你共同涉艰履险;看待士兵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他们就可以与你共同拼死疆场。 05 “亲者严”,对最亲近的人严格要求,说明你是一个公正的人,有原则的人,才能让天下人倾心追随你。 《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唐太宗在《贞观政要·君道》中指出:“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乱而下治者”。 任何威信的建立都不仅与领导者手中有没有真理有关,更与领导者是否能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有关。 为什么诸葛亮要挥泪斩马谡?马谡是诸葛亮身边的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最厉害,马谡最小,从小跟诸葛亮一起长大,名义上是兄弟,其实情同父子。越是身边亲近的人,越是要严格要求。 挥泪斩马谡至少有两大管理效果:第一,全军胆寒,连马谡这样的人违反纪律都得掉脑袋,咱们一定要小心;第二,全军感动,你看丞相哭成那样,丞相是好人! 有一次,北京外交学院邀请周恩来两位侄女周秉德和周秉宜女士以及前礼宾司参赞马保奉讲述周总理鲜为人知的往事。 当回忆周总理如何对待家中晚辈时,周秉德和周秉宜两位老人谈到这样的情节。 总理对自己的侄女说,自己工作的车,绝不能用来为孩子服务,其侄女每月回家一次的三轮车钱,也要从总理的工资里扣除。 总理反复叮嘱身边的人,我们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不能像国民党时期搞裙带关系。 周恩来总理自始至终坚持“越是身边人,越是严格要求”的原则,正因为如此,他才广泛得群众的拥戴和爱护。 06 “疏者宽”,对疏远的人宽大处理,适当放他一马。 对一般的下属,特别是那些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足轻重的下属,要求多了,他们不但做不到而且不理解,会闹出很多乱子的。所以,对这些人要适当宽大包容,这就跟打理花园的时候,专门给小树剪枝而不必管旁边的小草是一个道理。 拿破仑是法国最伟大的军事家。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他夜间巡岗查哨的时候,发现一名哨兵斜倚着树根睡着了。拿破仑没有去唤醒他,而是拿起枪替他站了约半小时的岗。 待哨兵从沉睡中惊醒,发现替他站岗放哨的是司令官时,十分恐慌和绝望地跪倒在拿破仑跟前。 拿破仑关爱地扶起他,说:“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下次千万可要小心。” 这种“疏者宽”的批评,激发了那位士兵的忠诚和献身精神。拿破仑的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强,与此不无关系。 “亲者疏,疏者亲,亲者严,疏者宽”,有了这十二字的箴言,工作就会出色,上级就会信任,群众就会拥护,就必然有了威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