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浑源访古(六)

 klhchz 2023-05-04 发布于北京
  神祠全貌
 
  2018年9月29日上午,采访完郝会长已经是十一点多,离中饭还有一段时间,便在浑源收藏协会秘书长孙斌的带领下,驱车十多分钟急匆匆的来到了浑源县永安镇神溪村东的律吕神祠。门前一颗高大古老的树木已枯死,树边是水泥打的地面,已经是农民的打谷场了。在场上打谷的父子说自从打了水泥地面树就死了。你们看祠大门上有电话号,自己打电话联系吧。打通电话后几分钟一个五六十岁的男人就来开门了,我们便鱼贯而入,一边参观一边听看门人讲神祠的故事。站在神祠的二进院的平台上仿佛浑然天成,好像立于天地之中心,实际上这里是浑源大盆地之中心,环顾四周,群山环抱,或山、或水、或田、或林、或路、或村、或城,好一副清明上河图。神祠北背凤凰山,山形似凤凰,凤凰无宝不落,此乃风水宝地也。老乡说五十年代凤凰山还是一座完整的山,山青水秀、风景秀丽,如今被水泥厂挖去了东边的山头,西边的凤凰山尾也被用土人挖去了大半,已经是满目疮痍,然而神韵犹在、福气尚存,仍让人感觉这里似神仙居一般。神祠东南环水,西面便是村落民居,穿过民居又是大片的溪水,水中生长着一簇簇的芦苇,这哪里是塞北黄土高原,分明是江南水乡。

  神祠大门
 
  神祠建在由天然基石加黄土夯筑的高台上,台高约6米。抬高的平台是有利于更好的观瞻,更主要的原因是客观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四面水塘很大,特别是雨季涨水,低了会淹没。尤其是北魏时水草丰盛,溪水更大,鲜卑拓跋人逐水草而居,可见当时的水面比现在大的多。神祠依中国的传统习惯坐北朝南,东西长约29.65米,南北宽约28.05米,占地面积约832平方米。神祠因为水系所限,占地很小,小的十分精致、巧夺天工。

  神殿
 
  神祠二进院布局,主院坐北朝南,建有大殿、五龙壁,东西两侧建钟鼓楼。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三踩单下昂斗棋,明间设隔扇门,殿内墙壁绘有壁画约45平方米。大殿正面供奉的彩塑龙王爷和凤凰山娘娘,大殿壁画鲜艳精美,正面两侧绘的凤凰山娘娘生活起居图,东侧墙上部绘的是龙王出龙宫行云布雨,占去了大部分墙壁,下部是人们在雨中的各种活动情景,只占下部的很小一部分,不细看会一带而过。西侧墙上绘的是龙王回宫的情景,下部是芸芸众生雨后活动情景。大殿前的砖雕五龙壁大部分图案已被破坏,四边残存少量的雕刻仍能透出当年的雄姿,并向我们述说着曾经的遭遇和悲伤。山门坐东朝西,砖砌仿木结构,拱券门洞,门匾刻“律吕神祠”。殿前存明天启三年(1623)石经幢1通。1982年10月10日被浑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一角
 
  据《浑源州志》记载,创建于北魏,历代均有重修,现存为明代建筑。大同有的学者认为律吕神是北魏平文帝拓跋郁律,是拓跋语音译的,律吕即郁律,即为了祭拜郁律帝而建的律吕神祠。北魏律吕又是掌管乐律的官职,只有乐律调合顺了,才能阴阳和合,风调雨顺。这种说法有三个重要的佐证,一是北魏的繁畤宫就在浑源、应县的交界处,浑源是当时重要活动区域,也是拓跋代时的交通中心,站在神祠上看古道,东出广灵至尉县的莎泉道,南边越过恒山过灵丘至中山是飞狐道,西南至应县、怀仁、山阴达漯南宫、小平城是雁门道,西北过三岭、二岭、一岭、固定桥是定州道,所以在拓跋代战马奔腾的岁月,为太祖郁律建律吕神祠也就不足为怪,而且是在如此重要的地理中心建神祠,非平文帝郁律莫属。这也和北朝建石窟、寺庙的建筑布局特点相吻合,北朝石窟、寺庙建筑遗存,大部分依交通干线而设置在交通频繁的重要地理区域。北朝时期北方的石窟、寺庙主要分布在盛乐至平城,平城至洛阳的迁都的重要交通干线上和中心城市附近。盛乐至平城的交通干线上分布的是武州川石窟寺群。在平城至洛阳的交通要道,也是连接东魏、北齐邺城和太原至两都的交通要道,分布的有晋东南高平羊头山石窟、高庙山石窟、武乡良侯店石窟、晋中子洪镇石窟、榆社圆子山石窟、响堂寺石窟、高欢云洞石窟等等。平定开河寺石窟则在太原东出井陉,连接河北诸州的交通要道上。

  一进院照壁
 
  第二个佐证是平文帝郁律在位时(317一321),拓跋部落联盟势力大有扩张,“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后来昭成什翼键时(338一376),“东自涔貊,西及破洛那,莫不款附”。这是奠定北魏道武帝基业的两个重要阶段。《隋书》卷五八《魏澹传》:“平文,昭成雄据塞表,英风渐盛,图南之业,基自此始”后来道武帝尊平文为太祖,尊昭成为高祖,既是肯定他们在北魏帝业中的重要作用,也是突出他们在拓跋君统中的尊显地位。其间平文王后保护昭成之功,献明贺后保护道武之功,都起了重要作用。桓帝猗㐌皇后祁氏是力微以来见于记载的六帝后妃中最强的一人。祁氏三子,普根,贺侮、纥那都曾登位。普根初生之子也曾被扶立,不过普根及子在位都不到一年,未曾追尊谥号,不入魏帝法统。普根之子死,君位入思帝之子平文帝郁律之手,也就是说,在反复的斗争中兰妃系统暂时获胜。五年以后,祁氏死灰复燃,害平文帝,相继立己子惠帝贺傉,炀帝纥那。祁氏以母后直接主政,拓跋政权被称为女国。纥那与平文帝子烈帝翳槐进行了长达十四年(325一338)的复辟反复辟斗争,实际上是桓帝祁后与平文帝王后的较量。王后终于巩固了兰妃一系已有的胜利,使拓跋君位落到王后之子昭成帝什翼犍之手。从此,拓跋君统一直在平文帝后嗣中传袭,直到北魏灭国。所以太武帝拓跋珪定祖宗牌位时平文帝郁律为太祖,因此北魏时在浑源为太祖平文帝建祠是完全可能的。

  砖雕五龙壁
 
  第三个佐证是拓跋代时的窦太后就葬在浑源崞山,说明拓跋代时期,浑源是重要的拓跋族生活、安息之地,为平文帝郁律建神祠是必要的。《魏书. 皇后列传太武惠太后窦氏》卷十三载:“真君元年崩,时年六十三。诏天下大临三日,太保盧鲁元监护丧事,谥曰惠,葬崞山,从后意也。初,后当登崞山,顾谓左右曰:“吾母养帝躬,敬神而爱人,若死而不灭,必不为贱鬼。然于先朝本无位次,不可违礼以从园陵。此山之上,可以终讬。”故葬焉。别立后寝廟于崞山,建碑颂德。”

  神殿龙王、娘娘
 
  在浑源,乡亲们更相信律吕神祠的美丽传说。浑源收藏协会郝希廷介绍,在古时候,这里有一对婆媳,婆婆刁恶,经常欺负善良的儿媳,让儿媳天天去挑水,回来后只吃前半桶水,说后半桶那让儿媳屁熏了,不能吃,就这样儿媳一直忍着。一天儿媳又到凤凰山的溪水边挑水,碰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当然老头就是神仙,老头听了儿媳讲的情况后说,我给你个鞭子,你放在水桶边,水缺了,你提提鞭子,水就又补上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恶婆婆发现儿媳从不挑水,水桶却天天是满的,就悄悄的来儿媳房间一探究竟。隔窗一看,儿媳正梳洗打扮,恶婆看到水桶里的鞭子,抽鞭便打,谁知桶里的水喷涌而出,越喷越大,儿媳无奈一屁股坐在桶上,压住了大水,水开始慢慢的变成潺潺流水,儿媳无法离开,手梳头状坐化了。从此这里便溪水常流,风调雨顺,人们为了纪念儿媳建了律吕神祠。

  神溪村农户
 
  恶婆婆巧媳妇的传说在山西太原晋祠也传而广之,不论是晋祠还是神祠,传说大部分是不可信的,然而反映浑源人民冲破封建传统思想,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可信的;魏书说拓跋先祖诘汾无妇家,力微无舅家,乃天女所生,这也是载入史册,鲜卑拓跋皇族的传说,也是不可信的,只是掩盖了部落之间残酷斗争杀戮的真相;辽代观音堂丈六石雕观音,碑记载从万佛洞天外飞来,这个传说也是不可信的,明显的从雕刻裸露的脚指处看到,和云冈大佛一模一样的石头,就地取石雕刻而成,无非是为了增加神秘感,更让人崇拜而已。虽说大部分传说不可信,但愿这种传说口口相传、代代相传。

  田野
 
  浑源县访古两天,来去匆匆,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印象深刻。新石器以来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战国始置县制至今,北魏时初称石城县后改称崞县。浑源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新石器以来人类文化艺术博物馆。浑源县山灵水秀,恒山、翠屏山、龙山、五峰山、千佛岭、龙角山、泪沱山,山水相连,一脉相承;浑源县境内寺庙雄宏壮观,恒山庙群、悬空寺、永安寺、圆觉寺、大云寺,代代修缮、寺寺通灵。河神栗毓美墓、麻庄西汉墓群、元代孙威四代御赐祭葬的宋氏家族墓,不仅是研究墓葬文化的标本,更是一种浑源精神的传承。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的李峪庙坡,大窊古城遗址、尖庄古瓷窑遗址,在全国著名,留住了浑源的根,留下了浑源的魂。州衙、文庙依旧在,彰显着浑源的教化和文化。栗家府、麻家大院等明清院落比比皆是,炫耀着曾经的繁华。但让我留恋忘返的还是律吕神祠,大殿旁闲置的三间东厢房若能留居,我愿在此修老终生。

  溪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