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瘀互结型高血压,中医气血水同调,化痰 通血脉 降血压

 夜阑听雨x1 2023-05-04 发布于吉林

大家好,我是中医胡以明,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痰瘀互结型高血压。

《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肝主疏泄,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运行不畅,日久导致血瘀内停;气滞则水不利,水湿内停,聚而成痰。

文章图片1

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医学正传·眩晕》上讲“瘀血致眩”,瘀血与痰浊交阻,使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眩晕、头痛。

临床上用药时会根据四诊收集信息辨证,尤其重视舌诊,凡具有舌质紫黯、舌苔腻者即为痰瘀互结之证,治疗时会用到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失笑散、丹参饮等。

文章图片2

接下来分享一个痰瘀互结型的高血压的案例,让大家清楚中医是怎么调理高血压的。

60岁的唐先生,10年前因出现头晕、头胀,以两侧为重,无头痛,时测血压163/100,之后多次测量血压偏高,被确诊为“高血压”,平素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把血压控制在140/90左右,效果不太好,为此寻求中医治疗。

文章图片3

症见:头晕头胀,以两侧为重,右侧肢体麻木,活动正常,纳眠可,二便调,舌质黯,苔白腻,脉弦滑,查体:血压150/90,双下肢无水肿,高脂血症病史3年,其父亲患有高血压病。

中医辨证:痰瘀互结

治法:化痰活血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文章图片4

药用: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川牛膝、枳实、茵陈、山楂、泽泻、菊花、黄连、天麻、半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二诊:血压140/90,患者头胀、头晕减轻,肢体麻木也得到了改善,纳可,眠差梦多,二便正常,舌质黯,苔白腻,脉弦,原方上加合欢花、酸枣仁。

三诊:血压135/80,头晕头胀及肢体麻木进一步减轻,现在仅偶有胸闷憋气,活动后无明显加重,纳眠可,二便正常,舌稍黯,苔薄白,脉弦,原方加桂枝、茵陈加量,叮嘱患者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文章图片5

为什么要用这个方子呢?唐先生的病机病因为痰瘀互结,也就是痰浊、瘀血交织,闭阻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肝风内动所以头晕,机体气机不畅,出现头胀,血脉闭阻,筋脉失养,出现肢体麻,其舌质黯,脉弦滑,这是血瘀、痰浊之征象,所以选血府逐瘀汤进行调理。

方子解析:

当归、川芎、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实、山楂——理气活血;

川牛膝——活血、引血下行,有利于降低血压,因痰浊较为明显,去收敛滋腻之首乌;

泽泻——祛湿;

天麻、菊花——息风;

半夏、黄连——化浊痰、清郁热。

二诊时因为眠差梦多,加用合欢花以疏肝解郁,酸枣仁安神养肝,二者配伍,一动一静,治疗失眠十分有效。

文章图片6

三诊时因胸闷憋气,加桂枝通阳宽胸,同时加大茵陈的用量,茵陈“其气微香,其味微辛微苦,秉少阳最初之气,是以凉而能散”,芳香可化浊,利湿可通阳,升散而不助热,是治疗胸痹的一味妙药。

这个方子有着理气利湿、活血养血,气血水三者同调,把痰化掉,把血脉疏通,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