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熵流

 求是1025 2023-05-04 发布于山东

熵是广延性参数,因此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将引起系统熵的改变,即质熵流;另外根据克劳修斯不等式,系统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也会造成系统熵的变化,即热熵流。

在开口系统微分形式熵方程中,质熵流和热熵流的物理意义很明确,系统的熵变等于熵流(包括质熵流和热熵流)与熵产之和。方程为:


式中为系统总熵变化;为质熵流,为输入系统的物质带入系统的熵、为离开系统的物质从系统中带走的熵;为热熵流的代数和,是系统换热量与热源温度的比值,是系统与外界换热引起的系统熵变,系统吸热为正,系统放热为负,过程绝热为零,与过程是否可逆无关;是熵产(见图)。

熵平衡方程推导熵平衡方程推导

生物中的负熵流简称生物体的负熵,是指生物体在生物过程中,造成生物体熵的减少。生命运动中广泛包含若干复杂的热运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生命运动。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对于孤立系统,它的熵总要达到其最大值。从物理意义上理解,孤立系统是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最终达到状态平衡。但是,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生命物质来说,从简单、低等的无生命物质变为复杂、高等的有生命物质。在这个过程中,构成生物体的生物化学物质的高度有序。换句话说,生物进化是向着有序、熵减少的方向发展的。

表面看来,生命进化过程中内部熵降低,有悖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这种想法忽略了生物体是开放的体系,与外界进行着质、能的交换,其熵变取决于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与外界的交换,即熵流(包括质熵流和热熵流);另一部分来自体系的内部,由体系内部的化学反应、扩散等不可逆过程产生的恒大于零的熵产。要使生物体能健康生存、发展、进化,必须使其熵变小于或者等于零。生物体通过不断地从外界补充“秩序”,即“负熵流”,使生物体的熵不断减少,使生物体更加有序,从而保证了生物体的生存与进化。例如,高等动物食用低熵的食物,排出高熵的排泄物,从而使动物体内的熵减少。如果把生物孤立起来不与外界联系,没有“负熵流”输入,则“熵产”越积越多,体系就越趋于混乱,终将死亡。因此,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从周围环境中不断地吸取负熵,以维持生存和进化。生命体是开放的、不可逆的非热力学平衡体系。平衡态是无序的,而非平衡态是有序的,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一致,也符合熵增原理。奥地利科学家E.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1961)于1943年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生动地用“生命赖负熵为生”这一句名言精辟概括生命现象中的热力学。但是估算一个生物体内的熵是困难的,法国L.M.布里渊(Louis Marcel Brillouin,1854~1948)曾说:“生命机体的熵含量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概念。”E.薛定谔也在书中进一步指出:“我们不可能用物理定律去完全解释生命物质,因为生命物质的构造同迄今物理实验过程中的任何东西都不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