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所题“中国银行”,为何被郭沫若替代了?孙中山所题更庄重

 ZGGDWWZS 2023-05-04 发布于山东

导读:啥是招牌?一个明显的大字标志,就是最为传统的招牌,诸如我们最为常见的各种银行招牌,提到银行招牌,就不得不说“中国银行”,最初“中国银行四个字”是由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所题写的,为啥却被郭沫若题写的“中国银行”所替代呢?

“中国银行”四个字,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每每看到,都会让人有一番感慨,熟悉的朋友都清楚,现如今这四个字是出自大文豪、历史学家郭沫若之手,对比孙中山先生最初的题写,感觉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让我们对比欣赏一番吧。

文章图片1

孙中山先生,所题写的“中国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字体选择上,以楷书的形式书写,更加突出了一种端庄大气之感,每一个字都十分周正,透着正大气象,“中”字的书写,也是十分饱满的,而主笔竖,却不一样,竖笔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长,并且在收笔上,还表现出一种斩钉截铁的劲,是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国”字充满了对比性,尤其是在线条上,有着明显的粗细对比,并且还是强烈,尤其是转折之笔,在表现上,还有颜楷的韵味,同时,这种大气感,跃然纸上,“银”字的书写,同样也体现对比性,只不过是一种大小上的对比,左边的大,右边的小,左边的高,右边的低,参差错落,很有境界,而“行”字的书写,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饱满。

文章图片2

从诸多现象看,孙中山先生的题字“中国银行”,既有古法的技巧,又有时代审美,而对比郭沫若先生所题写的“中国银行”有着明显的不同,郭沫若采用了这种行草书的形式书写,突出了一种飘逸感,缺少一种大气之感,不过个性还是非常明显的,诸如“中”字,粗细上变化十分突出,尤其是主笔竖,两端细,中间粗,并且还有飞白现象,笔力上,也不弱,“国”字的书写,争议比较大,有人说这个字写得比较单薄,尤其是线条上,都是一种细劲的线条形式,不是很耐看,而“银”字,着重的笔画,就是最后的一个捺笔,十分飘逸,并且通过这个笔画,也突出了粗细对比,有一种的视觉反差。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行”字的书写,却十分有特色,左边的比较浓重,位置比较高,而右边的正好相反,这样的处理,是不是也突出了一种独到的气质呢?通过对比欣赏孙中山先生和郭沫若先生的题字,你会更加喜欢谁的题字呢?也许是历史的原因吧,郭沫若的题字,却替换掉了孙中山先生的题字,对于这样的看法和见解,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记得分享交流,也期待你的分享点赞和转发,这也是笔者前行的动力所在哟,期待你的完美评论,也期待属于你的精彩,分享更多优质的书法作品,一同交流探讨,记得点赞关注哟。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