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加索:像孩子一样画画

 llljjgg 2023-05-04 发布于河北

大师故事会第11期

文章图片1

毕加索说过:“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文章图片2

毕加索(左一) 妹妹(右)

毕加索出生于1881年,父亲是一所艺术学校的美术老师,名字叫唐·路易斯·柏拉斯哥,母亲叫多妮亚·玛丽亚·毕加索·瑜·洛佩慈。父亲让儿子跟着妈妈姓是觉得自己的姓在西班牙太过普通,这就是毕加索名字的由来。

文章图片3

毕加索9岁画作

受父亲的影响,毕加索从小爱画画,但也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在上小学时最讨厌数学,所以他的数学卷子上总是一塌糊涂。在老师的责骂和母亲的鼓励下,他最终用绘画的眼光发现了符号中的奥秘。那“0”不就是眼睛吗?鼻子是“6”,还有嘴巴、耳朵、眉毛都可以看成是:3、8、7⋯⋯,他在里面找到了乐趣。

文章图片4

上面这一幅作品其实是毕加索1938年的速写了,他用数字和几何形体的线描组合,给人一种孩子的童趣。我们大人也常常发现,孩子的画,天马行空,放飞自我,也没有那么的像⋯⋯认为孩子画的不像就是画的不够好,但其实,在孩子眼里,甚至在他们的描述中,这些画却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意义。

文章图片5

在儿童的美术教育中,3到8岁的孩子被称为“大师期”。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会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但是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与大人们并不一样,他们没有像成人一样的经验和知识,一切来自他们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个时期孩子凭直觉创作,而直觉正是艺术生发的基础。

毕加索从小跟着父亲学画。年少时,他的作品并不抽象。1896年,他进入巴塞罗那的一所美术学校上学,这个时候毕加索只有15岁,在校期间的作品已经足够好,足够画得很“像”了。

文章图片6

15岁所作的石膏像

文章图片7

15岁所作的石膏像

文章图片8

在校期间自画像

文章图片9

艺术家的母亲 1896年

文章图片10

科学与慈善 1896年

文章图片11

烟斗男孩

1901年-1904年,毕加索来到了法国巴黎,因为长期受到他的朋友卡洛斯·卡萨吉马斯的自杀影响,他此期间的画作常显现出阴郁的感觉。此时期的画作以蓝与蓝绿的色调为主,极少使用温暖的颜色,被称之为“蓝色时期”。

文章图片12

自画像

文章图片13

老吉他手

1906年,毕加索定居巴黎,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一段爱情,他和模特费尔南德产生了爱情。这个时期被称为“玫瑰色时期”。毕加索受到与费尔南德之间的甜蜜关系影响,而大量使用鲜明、乐观的橘、粉红色系,题材多描绘马戏团的人们、杂技表演者与丑角,这成了毕加索的个人特色之一。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杂技演员和年轻丑角

1906年毕加索初次看到黑人的雕刻,受到莫大的感动。黑人原始、大胆、强烈的造型,给毕加索很大的刺激。1907年《亚维农的姑娘们》画作,成为他创造立体派风格的里程碑。毕加索的立体派,基本上不是纯美学的,走向理性的、抽象的,将物体重新构成,组合,带给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文章图片17

《亚维农少女》

毕加索把这五个人物不同侧面的部位,都凝聚在单一的一个平面中,把不同角度的人物进行了结构上的组合。看上去,就好像他把五个人的身体先分解成了单纯的几何形体和灵活多变、层次分明的色块,然后在画布上重新进行了组合,形成了人体、空间、背景一切要表达的东西。所有的背景和和人物形象都通过色彩完成,色彩运用的夸张而怪诞,对比突出而又有节制,给人极强的视角冲击力。毕加索也借鉴和吸收了一些非洲神秘主义的艺术元素,比如画面上两个极端扭曲的脸,扭曲变形的部位,红、黑、白色彩的对比,看上去狰狞可怕,充斥着神秘的恐怖主义色彩。

文章图片18

《梦》

《梦》这幅画作于1932年,他只用线条轮廓勾画女人体,并置于一块红色背景前。女人肢体没有作更大分解,稍稍做了夸张划分,色彩也极其单纯。这幅画是毕加索以立体派描绘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是形象极端自由———线条和色彩自由组合的杰作。

我们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那种想法要给予坚定,去寻找那份属于你自己的“梦”。

文章图片19

格尔尼卡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1940年8月,德国法西斯已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巴黎沦陷,毕加索正侨居在那里,整天在画室里听到战争的炮火声,心情沉闷。只有屋顶的鸽子叫喊声给他带来一些安慰,于是他开始画鸽子,慢慢的鸽子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得到世上公认。

文章图片22

毕加索和孙子

此时的毕加索也步入了晚年,他逐渐走向了自己的“童心”。毕加索觉得像孩子一样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创造力,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希望,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敬畏之心。这样人才不会“老”去,丢掉所谓的经验、规矩、而是用眼睛、耳朵和心灵去探索世界的未知和美好。

文章图片23

游泳者和沙滩排球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毕加索说过:“每次见到小孩子在街上、在沥青路面或在墙上乱涂乱画,我都会停住脚步⋯⋯他们笔下的东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总可以让我学到一些东西⋯⋯”

文章图片27

大人们常常把一些成人世界的“规则”强加给孩子,按照标准去画画,这往往限制了孩子独有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90岁的自画像

文章图片30

孩子和鸽子

想象力和感知力是最珍贵的能力。随着一个人年纪的增长,接触的事物越多,随之而来的经验,会影响到他的直觉创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灵性变少了。所以,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激发并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重要。

文章图片31

他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难得的是在长大后仍然保有这份创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