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桥,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词中的悲欢

 新用户49961260 2023-05-04 发布于湖北

他诗词卓越,“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字字珠玑,如他跨过时光的喃喃低语,亲口诉说。他精通音律。杏花天影,古怨、暗香。宫商角徵之间,清秀婉约,曲中自有一番天地。他书法绝伦。行云流水,挥毫自如。笔底尽显墨中神韵,书谱意趣,令人拍案叫绝。他超凡脱俗,如闲云野鹤般游走在尘世之外,不受俗世羁绊,不为高堂困扰。

他是一个文人,是一个行者,更是一个清客。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姜夔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父亲亦是一个文人,曾中进士,后多年担任不轻不重的小官,几经调任,辗转各地,所以他自小就是漂泊的,跟着他的父亲,他的家庭。

大概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他自小学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只可惜他没有父亲的运气,每次科考均以落第告终。甚至到辞世的那一天,他依然和功名无缘。可能他生来就不适合官场吧,朝堂束缚太多,一入仕途,谁能保证不会禁锢他笔下的灵气呢。

其实他是有机会为官的。约四十岁时,他在杭州游历,结识了当地一位名叫张鉴的世家子弟。

富甲一方的张鉴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张鉴觉得,以他的胸怀和才气,未能考取功名委实太过可惜。思前想后,张鉴便提出为他捐一个官职,也算是了了他的心愿。

而姜夔觉得,君子不应以投机之道谋取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婉言谢绝,也因此错失了一生中唯一进入仕途的契机。然而,行得正坐得直,他必定不会后悔。

像他这样才华横溢的清客,自然会受到许多志同道合之人的赏识。辛弃疾就是他的至交好友之一,甚至他的词作也有受辛弃疾的影响,有学者评价说:“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

辛弃疾曾写过传世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为好友,姜夔和了一首同名同韵词,《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辛弃疾词风豪放,心系河山,姜夔的词却以婉约灵动见长,心中虽有家国,奈何造化弄人,羁旅一生。既然不能同赴八百里麾下,亦可以词为赠,赞扬他,激励他,也不枉他们相识一场。

诗人杨万里在朋友的引见下认识姜夔,为他的学识折服,将他比作唐代大诗人陆龟蒙。二人从此结为好友,经常书信往来。而后杨万里的好友范成大读了姜夔的诗词,对他的诗词和人品都极为赞赏推崇。

就连理学家朱熹,也对姜夔的文章挑不出刺来。他不仅欣赏姜夔的诗词文章,更喜欢他谱写的词曲。而姜夔至今流传最有名的词曲,就是这首《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作为一介布衣,他的出名,除了本身的学识之外,跟以上提到的几位文人对他的推崇是分不开的。自那以后,姜夔的名声也渐渐传开,因他好道,朋友便称他为“白石道人”。他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使得他在人与人的传唱之中,俨然是魏晋名士一般的风流人物,不少士大夫都想与他结交。

也是因为他的才华,他结识了他的妻子。

在游历途中,姜夔受到了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萧德藻的赏识。萧德藻实在是太欣赏姜夔了,有种相见恨晚的唏嘘。他一高兴,把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了姜夔。而姜夔和杨万里的相识,也源自萧德藻的牵线搭桥。

要知道,萧德藻如今虽名不见经传,彼时他却是和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的大诗人,也就是姜夔在自己的成名作《扬州慢》序言中提到的“千岩老人”(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既然提到了《扬州慢》,那就欣赏一下他这首代表作吧!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整首词的中心,不外乎“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至于后世不知有多少人第一眼见到这首词的时候,心瞬间飞到了扬州的二十四桥,想亲眼目睹一下桥边红药年年岁岁绽放的风采。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多冷的一句话,岁月仍在,物是人非,前景再不复往昔。千古文人,也只有姜夔能刻画出扬州那一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萧瑟。所以萧德藻对它的评价是,有《黍离》之悲。

不过姜夔和他的妻子,似乎感情并不怎么深。以姜夔感情之细腻,若真的很爱妻子,怎会在诗词中只字不提妻子呢?偏偏,他的文字中出现过其他女子的身影。

和其他风流骚客相比,姜夔的情史略显平淡,除了世人皆知的萧德藻侄女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在游历途中结识的一对歌妓姐妹花了。

那一年姜夔游历到合肥,客居了一段时日,在这段日子中,陪伴在他身边的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心心念念并多次写词怀念的歌妓姐妹。从他的作品和生活经历中可以推断,自他和歌妓姐妹相识后,他反复数次前往合肥,与心上人相会。能让他如此牵挂,他和这对姐妹的感情一定是非常深刻了,至少远远胜过本该与他生死与共的妻子。

在姜夔比较出名的作品中,《琵琶仙》就是专门写给这对歌妓姐妹的。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鸬。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桃叶、桃根的典故出自王献之的《桃叶渡》,“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桃叶是王献之的爱妾,桃根则是桃叶的妹妹。王献之的《桃叶渡》走红之后,“桃叶桃根”一直成为美女姐妹花的代名词。

同样,在姜夔这首《琵琶仙》中,“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指的就是歌妓姐妹。这对姐妹花对姜夔的感情影响很大,大概歌妓都比较崇拜文人吧,你填词来我唱曲,互相欣赏。

除却妻子和情人,如果硬是要挖掘姜夔的其他感情八卦,那么大概只有范成大送他的那个名叫小红的家妓了。

家妓和歌妓不同。歌妓是指在教坊中以卖唱为业的女子,如李师师、苏小小。家妓则是有钱人蓄养在家中的歌妓。

姜夔在范成大家中做客,二人饮酒论诗。范成大一时兴起,就让姜夔应景作歌咏梅花的诗词,姜夔神来之笔,速成二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暗香》和《疏影》。

范成大拍案叫绝,让家妓小红吟唱两首曲子。小红没有辜负姜夔的佳作,唱得极为动听,动听到范成大一高兴就把她赏给了姜夔。

没错,那时候的家妓地位之地,如同马匹、丝帛一样,经常被当成礼物,被文人们相互赠送。

虽与仕途无缘,早年的姜夔活得还算是春风得意,毕竟有名士推崇,有学者赏识,还有佳人作陪。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非常戏剧化的转折。

晚年的姜夔定居杭州,由于张鉴的资助,起初他的生活还算殷实。后来张鉴去世,姜夔所住的地方遭遇火灾,一夜之间他倾尽所有,一贫如洗。

遭遇如此打击,再加上年岁已大,身边又没有亲友的帮助,姜夔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两袖清风地漂泊在江南一带。

十年之后,早已不复当年风华的姜夔孤苦而终,他生前的友人筹钱将他埋在了他在杭州居住过的旧址西马塍(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这,就是姜夔的最终归处。生前多少荣辱,到头来亦不过黄土一杯,全化作了尘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