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布衣词人姜夔和他的情诗~

 清风明月tbm5q1 2017-01-28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每当看到这些诗句,心中便不由升起一丝寒意,而这寒意不似清照相思的愁苦,也不像柳永别离的伤痛,这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清和冷。会是哪个伤心人写了这些句子呢?答案是姜夔(kuí)。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江西上饶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


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姜夔少年孤贫,屡仕未第,以文章声名远扬江湖,以布衣身份行走天下,被称为布衣词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姜白石的诗在南宋自成一家,词的造诣则更高,是唯一能和辛弃疾相媲美的大词家,在词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宋词通论》极度推崇他的词,甚至把他排到辛弃疾之前,夸之为“南宋唯一的开山大师”。


姜夔的词,内容多是抒发纪游咏物、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感叹,少有寄寓忧国伤时的。姜夔追求清雅空灵,作词格律严密,语言典丽,上承周邦彦,下开王沂孙、张炎一派,是南宋“醇雅派”词人的最著名人物。


而他又精通音乐,能自度曲,善吹箫弹琴,是“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音乐家”,一直受后世称赞,导致从南宋中期一直到清代,姜夔领头的“醇雅派”都是词坛的主流。


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下一部有“旁谱的”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


代表曲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等。《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作者的珍谱,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 “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


其中10首祀神曲《越九歌》、1首琴歌《古怨》、17首词体歌曲(又称“曲子词”,这些“曲子词”又分为两首填词的古典《醉吟商胡渭州》和《霓裳中序第一》),一首《玉梅令》(这是诗人为范成大所写曲调填词),14首姜夔自己写的“自度曲”。



他突破了词牌前后两段完全一致的套路,使乐思的发展更为自由,在每首“自度曲”前,他都写有小序说明该曲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的还介绍了演奏手法。


姜夔能娴熟地运用七声音阶和半音,使曲调显得清越秀丽,这与他独具一格的清刚婉丽、典雅蕴藉的词风结合得天衣无缝。杨万里称其有“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自唐末战祸四起,经过近半个世纪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宫廷雅乐大受挫伤,大部分的宫廷音乐、乐人流入民间。自商周以来规模盛大、气派恢弘,象征着皇权政治与王朝文化的宫廷音乐,到了宋朝则开始让位于正在崛起的民间音乐艺术。


为改进宋时较混乱的音乐生活局面,姜夔曾写《大乐议》献给朝廷,希望复兴宫廷音乐,但未受重用。《大乐议》代表宋代民间音乐艺术最高成就,更为后人提供了一份了解当时音乐状况的可贵的资料。


姜夔,一生转徙江湖。对于失意的文人来说,爱情往往是他抵御冰凉现实与肮脏俗世的唯一手段,姜夔这一生,幸亏经历了荡气回肠的爱情,可谓情路坎坷。


姜夔一生孤苦,混到30多岁,才由于千岩老人萧德藻的欣赏,将自己的妻侄女嫁与姜夔,使他告别了光棍生涯。不过夫妻间仿佛非常淡漠,姜之词中未有留下关于妻子的一言半语。倒是有两个女子,在姜夔的词中长存,一直流传至今。 


因为姜夔穷,所以无法像柳永一样混在青楼,虽说才华满溢,但没了银两,满肚子的墨水也只能化为苦水,那仅有两段的艳遇也就弥足珍贵。其实说两个女人好像不太确切,应该是三个女子,两段感情。



第一段是年轻的姜夔第一次到合肥时发生的,他住在城南赤阑桥边,便爱上了桥边那位弹琵琶的歌女。而且,琵琶女还有一个弹古筝的妹妹。


姐妹俩陪姜夔游巢湖、登姥山,泛舟水上,弹唱姜词,郎情妾意,令姜夔心旷神怡,即便小别,亦常在梦中与这对姐妹相会。


想想这幅图景吧,一叶扁舟,一双美女,琵琶古筝相附相和,自己作的词曲从那清丽婉转的嗓子中唱出,此事是何等惬意和浪漫。然而金兀术破合肥之后,这对姐妹花便不知所踪,对着肥城废墟,姜夔只能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或许,歌女只配有如此浅薄的情缘,而穷小子也只配有“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的思恋而已。


第二段艳遇发生在姜夔与范成大交好时,姜夔在范成大家作客时,范已年老退居,家中养有不少乐工与歌妓,姜白石在范家一住就是好些天,主要就是作词谱曲,供范玩赏。


《暗香》和《疏影》便是此时所作,由歌女演绎出来清婉美妙,范成大十分欣赏,便将自己一位色艺双绝的歌妓小红赠予他,姜白石带着小红归家路过苏州城东的垂虹亭时,诗兴大发,乃作诗:


“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姜夔吹起箫,小红便轻轻唱和着,在箫声与歌声中,小船载着他们驶过一生中最美的一段旅程。而今夜,烟波桥下没有歌声萧声,连橹声也没有。也不知当初那一只小船,是否载得动姜夔与小红的一腔深情?


他清贫的生活,是否能延续这浪漫的情愫?而小红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在他的诗词中渐渐消失了琵琶女也好,歌妓也好,都不会在姜夔的生活中长久,他穷困的生活,平民的身分,注定了艰辛的一生。


1221年,66岁的姜夔在贫病交迫中,死于西湖之畔。离去时正值秋夜,没有送来暗香的梅花和悠扬的笛声,只有凄切的蟋蟀在悲鸣,一声声似剪不断的愁绪。


上天创造了周邦彦,创造了柳永,所以一定要创造一个姜夔,让他一生过着漂零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布衣终身,却为人素洁清高,让他的这种身世个性和诗韵修养渗入到作品中,散发出清冷、落寞的气韵,自然高妙的品格。


让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婉约派词人,曾经生活过,热爱过,也落魄过……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