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天,通过《文武全才》《美轮美奂》《博采众长》《飒爽英姿》几个专题,聆听了厉慧良先生对人物塑造的分析,欣赏了厉先生的精彩表演片段,领略了他的舞台风范,声情并茂使我增长不少见识。厉慧良先生对戏曲改革也有很多真知灼见的独到见解,特意汇总了一些。 厉先生提到,要先继承好才能进行改革,戏曲的改革是历代名家们都没有停止过的,他着重谈到了杨宝森、盖叫天、程砚秋等人,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分别创立了各自的艺术流派,为世人所欣赏和爱戴,这很不容易。 ![]() 1957年5月2日北京政协礼堂 厉慧良演出《野猪林》后合影 厉先生在很多场合,多次提到杨宝森先生,对其艺术也是很推崇的。我不禁想起坊间一直传言厉慧良逼死杨宝森的各种说法,首先从厉先生的言谈中,我并没有感觉到他对杨宝森先生有多大的怨恨。 关于厉慧良与杨宝森的事,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 厉慧良五十年代初加入天津共和京剧团,并任副团长、团长等职务,可以说天津领导很重视他。1956年组建天津京剧团前夕,当时天津文化部门的领导方纪同志问厉慧良组建天津团还需要谁,厉慧良推荐杨宝森、侯喜瑞和言慧珠,随后天津派人到北京考察,看到杨宝森只卖半堂座,便不同意调入,厉慧良又多次游说,别看其卖座多少,要看其价值,最终只同意杨宝森调来,并把丁至云调来,成立了天津京剧团。 ![]() 1986年8月28日中国大戏院 天津京剧团建团30周年 厉慧良演出《艳阳楼》后 与张世麟 丁至云 林玉梅合影 1956年国庆之后,两人约定,厉慧良为杨宝森配演《金沙滩》的七郎,属于正活,杨宝森为厉慧良配《长坂坡》刘备,算是二路。《杨家将》演后,杨先生在別人的挑唆下,推掉了《长坂坡》,就是后来传说的事件导火索。 现在我们想想当年厉慧良正值盛年,肯定会年轻气盛,个性十足,而杨宝森的条件也有限,很难与其争锋。当时厉慧良嗓子还好,杨宝森的戏,厉慧良都能唱,而厉慧良的戏杨宝森肯定来不了,况且在当时领导层对厉慧良也比较器重,各地观众对厉慧良也很偏爱,这也算个因素吧。 当时天津京剧团分成两团,杨宝森、厉慧良各率一团,巡回演出,厉慧良大红大紫,杨宝森败北而归。加上身体原因,杨宝森离开了天津。 1958年腊月二十五左右,杨宝森到天津小白楼厉慧良的住处拜访,当时厉先生正筹备去朝鲜访问演出,而此时杨宝森的瘩背疮很厉害,看到他凄惨的状况,厉慧良劝杨宝森留在天津治疗,并让他就在厉慧良的家里住下,等朝鲜演出回来再说,但杨先生没有听从,回去不久便故去了。 ![]() 这里有个疑问,杨宝森为什么会到天津来找他的“对头”厉慧良呢?其家人呢?众所周知程砚秋先生为救济杨宝森,将灌制唱片的全部所得都给了杨先生,这些资金是不是都用来治病了呢? 关于两人的纷争,很多人也只是旁听者,究竟孰是孰非,恐怕也只有厉、杨自己最清楚了。当年厉慧良的忠实戏迷李鹏伟先生曾与厉先生谈及此事并留下录音,如今老人已逝,这些珍贵资料也不知所踪,恐再难见天日了。或许是命运安排,前几年偶遇曾经在杨先生患病期间,每天亲自给他打针治疗的老人,请教了这段历史,老人很激动地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与鹏伟先生转述的情况不谋而同。杨宝森在患病期间没得到很好的照顾,特效的药品也没让用上。可以肯定杨宝森的死,跟厉慧良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传言都是背后有人嫁祸。 ![]() 孰是孰非自有公论,我们继续来欣赏厉先生的讲座,他说:现在有的同志有嗓子就不管韵味了,也不管身段了,本来嗓子很好,非要压着嗓子学杨派。在谈到改革时,厉慧良表示:京剧应该姓京,我知识浅薄,阅历也少,是不是我们没有理论,没有根据就不能干啊,我看也不是。创的来源是多知,博采众长,我不迷信古人,也不轻视古人。比如童芷苓《宇宙锋》,我觉得某些地方不如梅,在改进地方超过梅,人家好就承认人家吗,干嘛要否认人家。《坐楼杀惜》里阎惜娇“你与我写,你与我写”突的一下上椅子了,突出了人物的泼辣。张君秋是梅兰芳学生,走多少样,裘盛戎是把懒化成法了,现在学的怎么样呢?比裘盛戎还裘盛戎了。 作为戏曲演员,应当反映时代,应当表现时代,应当知道观众喜欢什么,宝森唱的就是相当的好,但是他不能太结合当今,所以杨宝森的内行比较多,马连良是外行比较多,马连良的改革是全面的,现在总结他的人还比较少。 厉慧良在谈到愿望时,他说“我的计划是两进两出,两进是进党进级,两出是出人出戏,我还是能干和肯干的。”您看看,一个饱受委屈的人,毫无怨言,而是想着积极工作,入党提干培养人才,他的这种境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请扫描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