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股息投资,是一场骗人的数字游戏吗

 新用户01098774 2023-05-05 发布于广东

“股票派息原来还要除权,这不是骗人的数字游戏吗”,因为前几天我提到了最近在加仓港股的银行、高速高息股,再加上周四 A股银行股领涨,就有朋友来吐槽他的发现。

朋友的前半句没错,股票派息的确要除权。

打个比方,某股票 10 元,派息 1 元。那么在除权日,股价变成 9 元,然后你获得1 元股息。9 1=10,从这个等式来看,你的资产依然是 10 元,总额和派息前没差别,只是资产构成由纯股票变成了股票加现金。

那么派息是不是因此就是一场骗人的数字游戏呢?

并不是。

我们依然以上述的例子推演下去。假设这个股票运营很稳定,在未来可见的岁月中,每年都能派息 1 元,同时除了派息的除权,股价没有任何波动。

一个直观的显示就是,当股价因为除权变成了 9 元,结合 1 元的预期派息,股息率就从此前的 10%递增至 11.1%了。

如果第二年,再次派息 1 元。股价继续除权,从 9 元变成 8 元,又会如何?

股息率变成了 12.5%。

以此类推,如果每年除权 1 元,股价只要 5 年,就会从 10 元变成 5 元,潜在派息率变成 20%。

你说如果 10%的股息率还不诱人,20%不让你心动?

事实上,这正是股息率的奥妙所在。

伴随除权,股息率会升高,从吸引更多的买盘——如果市场对这类股票的合理定价是股息率 10%,那么它的股价就应该回升到 10 元,从 9 元到 10 元这个赚回除权的过程,行话叫“填权”。

当然,上面都是理论假设,实际投资还取决于两个因素:

❶ 派息的稳定性。

毕竟公司经营有波动,哪怕稳如高速公路,也有收益波动和派息波动。

图片

❷ 市场认可的股息率

股息率和市盈率、市净率一样,其实只是对当下股价的一个估值体现。什么是市场接受的估值,是时刻变化的。当遇上熊市,市盈率股息率都是会不断下跌的。就像前几年 3-4%股息率的银行股就觉得有吸引力,但眼下部分银行的港股都来到了 8%,可见股息率的估值支撑,只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这意味着,填权不是一定的,或者填权可能是漫长的过程。

比如下图是工商银行 H股的走势图,红框就是去年 7 月 4 日派息除权的位置,可以看到之后因为市场整体下落,即使反弹之后,还没能“填权”。

图片

虽然高息股这东西,短期内会受挫。但是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派息,那么时间就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就说上图,工商银行 H股一度跌到了 3.36 元,惨不惨?

从现有持仓角度,的确很惨。但是放眼未来,想想 今年 8 月 18 日预定要派息的 0.344977 元,你就会觉得如果3.36 元的股价很诱人,甚至期望跌得更多一些。

毕竟,股价暴跌后没钱补仓才是悲剧。高息股的好处在于,哪怕你没闲钱,每年拿收到的股息,天然都可以做一次逢低吸纳。

所以,作为一个骨子里偏向价值投资的基民,高息股尤其是聚焦银行、公路的高息股,是我 2023 年依然高度关注并坚守的投资策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