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胰岛素泵怎么用效果好?主任给我上一课

 山下白鱼 2023-05-05 发布于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胰岛素泵你真的会用吗?

作为内分泌科的医生,一定对胰岛素泵非常熟悉,但是,来自陆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的张星光老师却提出了“灵魂拷问”:你会使用胰岛素泵吗?
当然会了!你大概想都不用想就会这样回答。别急,我们来看看,张主任到底是什么意思……
受医改影响,提高效率势在必行
首先,身处医院,一定会受到医改的影响。以北京医改为例,医改对许多医院包括内分泌科在内的许多科室的药占比、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等指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导致了门诊量缩减,同时由于药费和住院日不可控而不敢收住院重患,因此医生需提高效率以应对。
对于内分泌科医生来说,最常见的疾病当属糖尿病,但这类患者药占比、次均费用常常偏高,那么如何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效率呢?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胰岛素泵了,它是内分泌科医生提高效率的有力武器!但是从胰岛素泵的使用现状来看,使用率不高、使用效果不佳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亟需解决。
可以说,“会不会”使用胰岛素泵,不仅仅指是否能够正确、合理运用,也包括临床上是否会主动去为患者使用胰岛素泵。

不用泵的真相,泵到底好不好

张主任表示,因为“不想用、用得少、不会用、想不到用”,许多医院中胰岛素泵的使用问题已形成恶性循环,好好的工具不能得到充分地利用。

四大难题逐一攻破,胰岛素泵优势凸显

面对第一个问题,张主任给我们算了笔账:
通常住院使用胰岛素泵持续时长约 7 天,一天 120 元花销,一共 840 元。可如果不用泵,没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增加了住院时间,那么多住院一天,就需要增加一天的床位、护理、药物、伙食等多项开支……
第二个问题,一天 4 针胰岛素注射方案和胰岛素泵也并不一样。
首先从降糖疗效方面看,张主任引用了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在纳入的 1652 名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泵(CSII 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基础-餐时胰岛素(MDI 组)治疗方案(P<0.01)。
图:胰岛素泵治疗降糖疗效优于基础-餐时方案

另有多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较基础-餐时方案更为快速,低血糖发生次数更低,在儿童患者中也是更为安全,且胰岛素用量更低、胰岛素吸收变异率更低。

由此可见胰岛素泵综合多方面优势,较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更为理想。

同时也有研究显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大血管并发症等多项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预期寿命,为患者带来远期获益。

至于第三个问题,张主任说,胰岛素泵使用起来其实非常灵活,可随时追加剂量,基础率可调,还拥有多种大剂量模式……只要临床医生能够充分了解其应用方法,就可以发现胰岛素泵为临床带来的便利。

张老师还做了一个比喻:传统方法与胰岛素泵就像是“老年机”和“智能机”,“智能机”看似更加复杂,实际上稍加学习就能将其运用得得心应手,且功能更加强大,实则比“老年机”更为便利。

谈到最后一个问题,张主任指出,患者出院方案转化其实也很简单,有多种备选方案:

  • 可以直接替换为多次胰岛素注射,联合超长效与速效胰岛素控制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或使用预混胰岛素;

  • 可以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采用餐前(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短效促泌剂)、基础(如二甲双胍、长效促泌剂、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分步替换的方式,减小血糖波动;

  • 当然也可以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

综上,患者自费、与 4 针方案相比无异、操作麻烦、出院转换困难这四点“障碍”可以说不攻自破。

而对于医改后的内分泌科医生面临的种种问题,正确应用胰岛素泵也可通过降低次均费用、降低药占比、减少平均住院日、提升效率、减小患者负担迎刃而解。

那么胰岛素泵还能带来哪些获益?不同病程的患者是否均能获益?

如果医院没有超长效胰岛素,出院方案如何转化?

有没有计算剂量的公式、诀窍呢?

,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