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而篇第七②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③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虚空济 2023-05-05 发布于山东

述而第七②-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③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我们上一讲讲到孔夫子说这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那到底具体都做了什么呢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默而识之:就是默默不言语的意思:就是记在心中记住的意思

默默学习并不言语而把它记在心中这里我们要提出一个重点:记住怎么做才能记住呢如果我们只是学不太能记得住只有我们在用的过程当中才能记得住

我们举个例子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英语学过物理学过化学如果长大以后我们没有再用过就生疏了记不住的所以只有我们不停地用不停地习我们才能把它默默记在心上我们每天讲修行之道我们学来的文化是要拿来用的如果你没有拿来用是记不住的

 学而不厌一生都要志于学的不停地学习并不厌弃不会厌烦那如何才能学而不厌我们一定要乐在其中如果不是乐在其中的状态学习一定是厌烦的甚至会觉得很累不爱去学了觉得学不进去都是因为我们不能乐在其中

诲人不倦诲人:教化他人不倦:这个倦字用的特别好不倦怠不知疲倦因为诲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当你想去教会别人的时候别人不一定爱听甚至有的人会有误解有非议甚至恶语相向还有的人可能你怎么教他也听不明白你还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去教会他人

我们再来看这一句话是三个次第:第一个次第首先默而识之我不光自己要学默默地记在心上我还要反复地去习反复地去用这个时候才能变成我的才能记在心上学而不厌我们还要不停地去学习增加新的知识所以一生都要去志于学让自己乐在其中

那么接下来就要帮助他人了要去亲民要去教化他人 教化他人还得舍弃掉自己的情绪舍弃掉自己的私欲我们才能做到诲人不倦没有我的概念不会因为别人恶语相向我就不去帮助和教化他人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误解别人的非议我就停止教化他人

也不会因为别人听不懂别人学的不明白别人比较愚笨我们就不教了这都是倦怠的表现都不会有的所以这句话也在讲内在仁的体现如果一个人内在是没有仁的不可能做到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我还做了什么其的事情呢?我们说一个君子之风的人又要有仁德又要有智慧诲人不倦是内在的仁没有自己的私心没有自己的私欲并不在意个人的荣辱和得失才能去诲人不倦

博学有智。我们只有乐在其中不停地去学习永不厌弃不厌倦我们才能增长自己的智慧。所以一个君子之风又有仁又有智不停地去亲民,帮助他人,教化他人,这是内在仁的体现。通过不停地学习让自己变得有智慧,这个时候我们又有仁,又有智。就可以不停地去做着利益他人的事情又回到了那一个字叫做仁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这是自修自证自学的过程也就是《大学》开篇所讲的明德我们要先通过自己学习自己不停地去应用自己不停地去体悟默默地把它记在心上变成了自己的智慧变成了自己的修养

那么接下来诲人不倦就是去亲民去帮助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想让自己变得明德那我就让他人也去明德我想达到至善的状态我就让他人也达到至善的状态

这两讲课我们频繁的引用这两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告诉我们仁德并不遥远我们去践行仁德之道也并不遥远我们有什么我们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我们就让他人和我们一样仅此而已这就是仁

所以并不宽泛我们把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当中来我们自己会什么我们就去教会他人这就是在实行仁道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我们看看孔夫子的忧孔夫子担忧什么呢我们先讲自己的担忧我们没有经过修身之前看看我们都在担忧什么

担忧吃的不好担忧穿得不好担忧我的工作不稳定担忧我的生意还能不能做得下去所以担忧的都是衣都是自己的利益都是自己的未来能不能得到保障?那我们看看孔夫子的担忧

德之不修我每天担忧的是自己能不能通过修身而增加自己的德行同样这样要求自己取人之道也是如此说我这样要求自己的我看待他人也是这样的标准我在看他人的时候他有没有每天通过修身去增加自己的德行我再去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也在看他是不是一个有德之人而且能不能保证每天都可以增加自己的德行

我培养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我要看孩子有没有每天去增加自己的德行让自己变得更善良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待自己和取人之道都开始变得不同我们的标准会发生变化

学之不讲学习的东西有没有去和他人分享有没有去讲这个很重要,学以讲而日明。说我们学到的东西要通过我们的讲述,会让自己变得日益明白,日益 明达。所以我们思考一下人生是不是这样的

比如说我们会做饭我们要能和他人讲清楚如何做好饭教会他人我们才真正地明白我们才真正的会做饭包括在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自己会了什么样的技能我们要给他人讲清楚并且教会他人这个时候我们才是最明白的

所以我们学得东西更是如此,我们可以去体会,当我们学到的东西,自己以为听明白了,学明白了,让我们和他人讲的时候,讲不清楚的。只有通过不停地去讲让他人也能明白的时候自己才会真正明白也才会真正理解这是学习非常好的方式

如果只是学并没有去习没有去用没有去讲很难真明白同时学之不讲也是内在有仁的体现因为内在有仁所以你才想着我学到的东西要讲给他人听要教会他人

己有能勿私藏说我自己发现了我自己觉得它很好这个时候我不能据为己有我要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让他人也体会到文化的好让他人也体会到修行的好

闻义不能徙义者宜也合适的事情适度的事情合道的事情:是迁移追随的意思我们听到了合道的事情听到了合义的事情不能去迁移不能去追随这也是孔夫子的担忧

你看很多人是不是这样的这个道理很好可是不动不迁移不改变自己不去追随那个义不会让我们自身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学习我们修身都是要主动而为的都是要自己积极向前的我们是要保持日益精进的

不善不能改首先我们没有经过学习我们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发现不了自己的不善那么第二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善发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而不能去修正不能去改变这是很令人担忧的事情

《中庸》讲知耻为勇说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们敢于面对我们敢于去改变这才是最勇敢的人所以我们再来看整个这句话都是担忧自己没有进步德之不修我们没有增加自己的德行学之不讲我们没有通过讲让自己变得更明达我们没有通过讲去帮助他人

我们听到了合适的事情听到了合义的道我们没有去追随我们没有去迁移我们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不能去修正不能去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同时我也担忧别人不这样去做

孔子讲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所以你看这里所担忧的事情都是道都是自身的修养而没有担心自己的贫困自己的未来是否更好没有担心身外之物所谋也都是合道的谋我们的德谋我们自身的学问谋我们是不是符合道的是不是追随道的谋我们是不是可以改变身上的不善的

我们最后再来做一个总结看看孔夫子平时都在做什么是如何自我要求的首先默而识之”,自己默默学习要通过不停地用记在心中学而不厌一生志于学的精神和态度乐在其中永不厌烦不厌倦

因为通过了学通过了习通过了用自己开始变得有智慧自己乐在其中的时候就要开始诲人不倦我要不停地去教化和帮助他人并且不会倦怠,不会觉得自己疲倦不会因为他人的恶语相向他人的不理解或者他人听不明白而放弃而倦怠都不会的

接下来又说了我也有忧虑的事情我担忧的是德不加修我们不修自己的德行德以修而日进又担心学之不讲我们学到的东西不能去讲因为通过讲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明达也可以去帮助他人让他人也变得更明达。所以说学以讲而日明”。

闻义不能徙我们听说了合道的事情听说了正义的事情听说了善念善行但是却不能去迁移不能去追随所以说徙义则善日益”。

不善而不能改发现了自己不足不善的地方却不能去修正不能去改正明知道错了,明知道不足,还不去改变自己。所以说改不善则过日损我们通过改变自己不善不足的地方自己的过错就会日益减少

当我们有这样忧虑的时候我们不光是在修正自己我们还在教化身边的人我们还在让身边的人也按照我们学习的方式也按照我们修行的方式去改变自己

所以这个时候不光我们自己要成为仁人君子我们还要让我们身边的人也去如此修习变成仁人君子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可以从自己再到身边的人推己及人去实行仁德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