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单元教学(4):大单元教学中的“单元”是怎样确定的?

 leeechen64 2023-05-05 发布于海南

新目标召唤新教学,新教学需要新设计。新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这要求教师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学科教学碎片化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

一个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照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因此,“单元”是指依据统摄中心,按学习的逻辑组织起来的、结构化的学习单位,是实现素养目标的一种微型课程计划。一个单元至少要对接一个学科素养,依据素养要求,结合教材,按照大任务——大观念——大项目——大问题的逻辑来设计教学。单元设计并不是固定的,它有多重线索。确定一个大单元,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01

研读课标和教材

教师需要研读课标和教材,了解教材中需要划分的主题或知识点数量,以及每个主题或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重点难点等。在研读课标和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一是明确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课改实验教师只有首先从客观上整体把握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才能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二是明确每册教材应该达成的目标。对每册教材的整体架构和主要知识板块,课改实验教师必须做到全面掌握,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时间分配和重点处理上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三是明确每个单元应达成的教学目标。对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必须清楚明白,并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四是明确每节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把每一课、每一幅图中蕴涵的教学因素都发掘出来,要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组织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备课。

明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教师需要仔细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教材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和习题。教师需要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和习题,了解每个案例和习题的目的、要求和难度,以及它们在单元中的作用和意义。

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教材的整体框架和知识脉络,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挖掘教材内涵,为学生提供现实背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涵,为学生提供现实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需要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教学效果更佳。

总之,研读课标和教材是大单元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了解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02

分析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准备

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准备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需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认知和心理准备。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也会影响其认知和心理准备,需要考虑学生是否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以及是否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也会影响其学习效果,需要考虑学生是否适合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其学习效果,需要考虑学生是否有适当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或疾病。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对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准备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03

整理可获得的资源

教师需要整理可获得的资源,包括教材、课程资源、学生资料等,按照课时来确定单元数。

利用教材资源。教材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单元主题、任务、活动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

整合网络资源。网络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包括各种免费和付费的学习资源,例如教育课件、视频讲座、在线试卷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找到并整合这些资源,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探究。

利用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博物馆、科技企业等,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和探究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去这些场所参观、实践,以提高综合素养。

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合作学习,例如一起研究某个问题、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等,以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类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探究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人文科学类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等,发现其中的规律和价值,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整合可获得的资源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教育资源意识,不断探索和创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探究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04

理清大单元逻辑

教师需要理清本学期的大单元逻辑以及单元名称,以大任务或大项目、大观念或大问题来统率,按照一种逻辑或几种逻辑来统率,或将需要划分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一个大单元。一个单元至少要对接一个学科素养,依据素养要求,结合教材,按照大任务——观念——项目——问题的逻辑来设计教学,将碎片化的知识重新排列组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建构之下,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统摄能力,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厘清逻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厘清大单元的逻辑:

确定核心素养。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确定单元要传递的核心素养和需要达成的目标。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设计出符合素养要求的教学活动。

分析学科内容。不同学科的内容和逻辑结构是不同的,需要分析学科内容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单元的主题和任务。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类知识时,可以按照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流程来设计单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技能。

考虑学生特点。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也是设计大单元教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优势、学习风格等,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内容和教学活动。例如,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通过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某个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厘清大单元的逻辑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索和创新,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单元内容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05

教材内容结构化

教材内容结构化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技能点、素材等进行有序的整合,形成具有结构性的知识序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材内容结构化:

分析教材。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和逻辑。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宏观层面包括教材的章节、目录和插图等,微观层面包括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特点和编排顺序等。

梳理知识点。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按照逻辑顺序将其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可以将知识点分为概念、定义、原理、应用等不同类型。

制定知识图谱。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绘制成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脑图等工具来制作知识图谱。

制定教学计划。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单元主题、任务、活动、评价等。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时间,确保单元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实施教学计划。按照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式,实施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制定好的知识图谱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评估教学效果。在实施完教学计划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同时也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