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年薪300万挖不走一个企业高管?(上)

 z55j03b55 2023-05-05 发布于福建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作者:苗兆光


图片


企业中的高管人才往往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制定完善的高管薪酬机制,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命题。

高管的薪酬机制,不是一种贿赂,而是企业和高管之间先有互相成就的意愿和诚意,再用薪酬合同来固化和激励。高管薪酬存在哪些痛点?为何发薪?如何发薪?怎样管理?下面,我们将分两期为大家逐一介绍。
图片

一、高管薪酬的痛点

对于高管薪酬,企业在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痛点在哪?


第一,高管承担的责任重大,他随便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远远超过他的薪酬水平。

举个例子,一个1,000万的项目要被“剁”掉,“剁”得对与错,高管在这里面的责任心就显得非常关键。所以,基于这样的责任,高管应该挣多少钱呢?怎么让高管能够承担起责任,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责任心?

首先,高管必须是有责任心的人,其次,企业的薪酬机制要不断地维护这种责任。如果薪酬机制里面没有对这种责任心给予激励,给予肯定,给予认可,给予维护,那么高管在这里面的风险就太大了。

第二,高管的工作有长期性。


所谓长期性就是高管做的工作成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出来,短期内出不来。当成果没有出来之前,给出何种意义上的薪酬,就显得很重要

笔者曾经给一个内蒙的公司做顾问,这个公司做煤贸易出身,积累了很厚的家底。当这个公司开始转型,进行新业务的尝试,就从外部找来了高管。

这些高管从一些大平台过来了,就提出了很多条件,年薪要150万,不过分。另外,还要求拿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这也不过分。老板也觉得这提的都合乎要求,上市公司的薪酬也都是这样一个结构,就答应了。

老板答应完后,问笔者说,老师我不是心疼这些钱,问题是他有了薪酬,有了待遇,我投几个亿砸进来了,如果过几年没干成,他拍拍屁股走人了,股票不要了,薪酬拿到手了,我这几个亿打水漂了,他付出了什么?
我们会发现这里面风险不对等,如果风险不对等,问题没有解决,这个老板就不会授权。因为风险不对等,老板会不放心,他就开始过问业务。
原本新业务请来了外边专业的高管,但老板又表现出不信任,开始干预,一个外行的去干预内行的,业务最终就做不起来。

虽然老板的担心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高管的工作有长期性,有风险性,如果老板没有足够的信任而干预,事情往往做不成。

第三,基于前两个问题,就会看到适用于中基层的薪酬原理,在应对高管问题的时候,是失效的


理论上,薪酬有四个来源:

  • 为职位付薪,就是职位的价值。

  • 为能力付薪,就是他有什么样的能力来付薪。但是,高管的能力是动态的,一个公司在发展过程当中,要不断地进入新的领域,一开始很难储备合适的人,这时候就要求高管挺身而出在新的领域里去学习。很多时候,高管的能力必须根据公司的要求做提升。

  • 为绩效付薪,就是创造了什么绩效,提升了什么业绩。但是,高管很多时候做的事情,跟正确性有关,接下来是执行层面把绩效做出来,但“正确性”绩效怎么衡量?

  • 为市场付薪,就是薪酬要有竞争性。高层的薪酬在市场上千差万别,而且每个企业对高管的设置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市场参照的时候会很难。这时候就会发现面对中基层人员的一般薪酬理论,在高层其实是失效的,至少可以说部分失效,很难起作用。

第四,缺乏程序和规则。


人力资源部设立以后,会引入一些程序对职务做评估,就发现很多公司因为程序和规则的缺乏,造成了高管团队的不信任问题。

比如一些公司因为每年关于奖金的分配问题,团队和股东之间的谈判以及跟老板之间的谈判,很伤神。我们知道,企业当中每一次谈判就会丧失一分信任,尤其在薪酬谈判的时候,是人性的直接对抗,对组织的破坏力特别大。所以,对高管薪酬而言,要有程序。

第五,谁对高管薪酬管理承担责任。


我们知道,人力资源部对普通员工能承担,那么,高管谁来承担?如果说为了避免高管在薪酬谈判当中的不当,那谁去管理高管的薪酬?就是能在问题出现之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使得人员能安稳工作。
图片


以上是高管薪酬中的痛点和问题,围绕这些痛点和问题,我们来探讨三个问题:

第一个,为何发薪?薪酬背后要瞄准的是什么,基于什么来定。

第二个,如何发薪?怎么去定义高管的薪酬结构。常用的薪酬手段,在高管队伍当中怎么去呈现和组合。

第三个,怎么管理高管薪酬?

图片

二、为何发薪

高管薪酬不同于中基层薪酬的理论基础有两个,第一个叫委托代理

什么是委托代理?

为什么企业会有高管?是因为股东管理企业要么精力不行,要么专业不行,委托更专业的人来管理公司。所以,高管对公司是要承担完整责任,他不仅仅要对公司做什么事承担责任,还要对这个事的正确性承担责任;要对公司的绩效承担责任,还要评估各种关系。就是属于股东的公司,委托给了管理人员来经营,形成了委托关系。

这种委托关系一旦成立了,就会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是什么?比如说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动机不一致,就像你跟朋友发生了纠纷,你找一律师给你打官司,但律师可能跟你的动机不一样,你只想解决你跟朋友之间的纠纷,律师有可能希望把事情搞大,因为这跟他的律师费有关,很有可能律师帮你打赢了官司,但严重地影响了你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甚至对你的朋友圈都造成了伤害。这就是动机不一致。

比如我们跟医生之间的关系,你去医院看病,其实是把你自己遇到的问题委托给医生诊断了,当医生来给你诊断的时候,你对医生的信任是基于他的专业,你要的是健康,但医生看你的时候,可能觉得这是一团流动的钱,他要赚钱,这就叫委托代理的利益和追求不一致。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委托代理问题就产生了。

企业当中也是这样。投资人投资了企业,管理层和投资人的追求可能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投资人追求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当公司没有上市的时候,追求的是盈利要高,而且长期内盈利都要高,今年可以牺牲一些利润,未来多拿一些利润,总而言之,长期和短期平衡起来赚钱最高。而可能对上市公司来说,追求的利润不一定高,但要求企业要有成长性,有了成长性,企业的估值就高,股票价格就高。这是股东投资人所追求的。

但职业经理人是这样的吗?不一定。他可能更关注他的野心,他要把这个企业做大,一个100亿的总裁和一个两个亿公司的总裁的社会地位影响力都是不一样的,他要求很高的福利待遇,甚至要求出行坐私人飞机,而这个公司值多少钱,对他来讲有那么重要吗?不一定的。

还有一个方面,他想要的是控制这个企业带来的社会资本。什么叫社会资本?我们知道,手里有个企业跟没这个企业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企业家,是公司的董事长,在社会上有很多声誉,去做生意或者经营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力是可以给你带来其他利益的,这叫社会资本。

而社会资本是不好估量的。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他成为企业高管的时候,能够给他带来不可衡量的社会资本,带来很多额外的利益。那么,有做得更好的、基层的人能出来的时候,职业经理人有可能会把他屏蔽掉,因为这个人进来的时候,不是带来经济利益,而是他的社会资本没有了。所以,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和追求跟股东是不一致的。

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和追求跟股东不仅不一致,还不对称。什么叫不对称?股东一旦把企业交给了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完整信息,而股东是不掌握的。

笔者曾经去过一个养殖的企业,因为股东生意不好,被法院拍卖,拍卖的时候,管理层就把这家养殖的企业买了。当时笔者追问,股东委托你经营企业的时候,企业一直亏损,导致股东破产,你们买过来,凭什么就有底气把它做起来?他说,鱼塘里有多少鱼,股东哪知道?我知道,我天天在经营,我知道这里面潜在的价值有多少。所以,他们买的时候,对企业实际信息的了解是非常充分的,甚至客户的信息以及那些隐性的信息,都是非常清楚的。

管理层长期经营企业,而股东却在退化,无论是专业上,还是时间精力的投入上,跟管理层都是不对等的,那么,在利益不一致的时候,由于专业、信息上的不对等,导致股东对企业的监管是有限的。就像我们请医生看病,我们跟医生在专业上是不对等的,我怎么去监管?所以,医生给我开刀做手术,我去监督医生,其实是做不到的。

所以,双方利益和追求不一致,加上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很有可能利用不对称的优势做对自己有利,对股东不利的事。那我们必须通过薪酬的杠杆,去建立利益的机制,让双方的核心利益一致

当逻辑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西方的高管薪酬那么高,按照价值,按照能力,按照市场,库克值那么多钱吗?就像过去讨论杨元庆的工资,说太高了,但实际上这里面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所以,高管的定薪机制和中基层的定薪机制发生了改变。

基于委托代理做薪酬管理

基于委托代理,企业做薪酬的时候,就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比如说薪酬本身是一种契约。薪酬怎么生成?怎么建立利益共同体?为了调整利益共同体,就建立了薪酬,这就意味着薪酬成为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契约,契约就是个合同,本质上是调整委托代理中间产生的利益不对称

那合同是什么?合同的背后是关系。就像我们跟别人签合同,要跟人合作,这背后是关系,如果关系没定义好,是没办法签出有效的合同的,是不能建立有效的合作的。

如果薪酬背后的关系定义不清晰,高管跟股东之间的关系定义不好,那签的合同是很难被履行的,薪酬很难是有效的,所以,一定要先定义关系。

高管和股东的三种关系

们知道,在现实的企业里面,管理人员和股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通常有三种关系:
一种叫传统关系,什么是传统关系?现在企业里面普遍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说基于血缘的,像家族企业。我去过很多企业,不是哥俩、夫妻,就是同学、老乡这种关系,当然,也有因为时间久了成为追随者,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跟了老板几十年,鞍前马后,就建立了追随关系。这些关系叫传统关系,形成了家长制的权威,以及一些别的关系掺杂到了企业关系之中
传统关系在企业早期创业的时候是有用的,因为这些关系帮助企业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获得了有效的人力资源,但我们要知道,这种关系是无法培育起真正的高管团队的。很多时候高管团队起不来,是因为他依附于这种关系,你让他决策的时候,他就被别的关系锁定了,高管就很难成为“真高管”。
第二类,契约关系。契约关系就是我们签合同,谈判双方根据市场的机制进行交易,我追求的是少花钱多办事,你追求的是少办事多挣钱,我们之间通过谈判、妥协、平等交易,建立起契约关系。
我们知道,现在企业大部分都是这种关系。我们跟供应商之间,跟经销商之间,跟顾客之间基本上都是这种关系。在我们中国,别看市场经济不发达,但我们在企业内部实际上这种关系是非常普遍的,包括我们在高管之间用竞争机制,在供应商之间用竞争机制,本质上都是希望理顺市场机制。
第三类,长期关系。我们看世界级的企业,在商业环境当中还有一种普遍的关系,叫长期关系。
所谓长期关系,比如说我们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不一定选几个供应商,可以选一些战略性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什么战略性的供应商重要?是因为双方的一种长期的互赖,供应商跟你之间就有可能形成长期的战略认同。公司战略一出来,经销商就会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开始储备能力,甚至供应商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会反过来推动你变化
这种长期关系不是一单一单的交易。如果你仅仅是一单一单的交易,那么,企业跟你的供应商之间就很有可能没办法建立长期的能力互补。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企业很难?因为我们很多企业做大的战略的时候,供应链的配合不够,通常就是没有建立起这种长期关系。而像丰田、苹果这些世界级的公司,他们更强调战略关系的维护,进行长期关系的建立。
我们真正要定义的是,高管和股东和企业之间要建立的长期关系。这种长期关系,因为有长期的合作,有利于降低合作之间的博弈成本。我们知道,短期的合同关系,每次谈判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博弈的成本特别高,而长期关系的博弈成本其实是很低的,所以,高管和企业一定要立足于长期关系。我们的薪酬一定是要立足于长期关系建立的。
那长期关系是什么?长期关系背后是信任,就是我相信你不会负我,你也相信我不会负你,这是种隐性的心理契约。即便签了任期合同,我们之间是在长期当中有心理的抵押的,这叫信任。如果缺乏信任关系,长期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信任本质上是一种共识,我们双方都认为完全履行合同对双方是有利的。
为什么一直强调信任?很多时候在企业里,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板特别鸡贼,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总要算计别人。很多时候为什么企业合伙人机制建立不起来,高层成长不起来?就是企业家打心里就认为高管可以像普通资源一样可以替代的,没有跟高管之间构建心理上的长期关系
当长期关系没有建立的时候,高管也就会自己留一手。这样就只能形成一种短期的合作关系。所以,这个时候的薪酬机制,就没办法应对长期的关系,因为薪酬结构就是一种短期化,哪怕建立了长效机制也没有用。所以,这种信任就表现在即使合同未尽可能的情况下,不能穷尽双方权利义务的时候,即使没有合同约定,因为有信任关系,大家也会朝着对双方有利的方向去做。
另一方面,长期关系的背后信任是需要相互经营的。经营信任,就是信任的双方都有着经营信任的义务和意愿,是一种心理感受,对方对你信任,你是要去经营它的。信任是一种精神财富,如果把精神财富积累得足够多,它能够转化为公司的物质财富。
但我们又发现,信任是有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一直讲我们建高管团队,尤其是成长型企业,高管团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在过程当中不断建立的。信任是怎么建立的?我们双方之间凭什么相信?信任是点点滴滴积攒起来的,信任是对你以往表现的一种确认。
我们去企业的时候会发现,高管团队做不起来,就是因为信任关系建不起来。而这种信任关系建不起来,往往是因为过去双方互害过。老板信任高管,结果很多高管吃里扒外,做了很多对企业不利的事情;也有高管做了极大的贡献,老板没有兑现承诺。这些都会破坏信任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高管和企业之间的长期关系就建立不起来。

经营信任的四个层次

经营信任,一定是对方认为你有四个层次。

一是“人可信”,“人可信”就是你的“人品”可信,你是个诚实的人,你是个正直的人,你不“歪”,这是基础。如果你这人“歪”,就不可信。

二是“动机可信”。尽管你人品不错,但如果你不为我着想,我也很难信任你。为什么我们在真高管里讲,企业高管一定要归属于企业。所谓归属于企业,一定是要为这个企业的“好”才做。

三是“能力可信”,你要不断地证明你的能力,能够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

四是“绩效可信”,就是要不断地用过往的业绩来确认。

这四个层面的“可信”,是要不断地积累的。比如说诚实,要不断地反复地证明你是诚实的人,需要很长时间的证明,人家才会觉得你是个诚实的人;“动机”是要不断地在事件当中被验证的。所以,长期关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高管薪酬设计的三个要点


们知道,基于委托代理人的属性,薪酬设计的要点是什么?


第一,共享成果。要想建立信任关系,有了成果以后,一定要共享的,这才能够建立对等的关系。高管和老板之间以及与股东之间,如果是长期关系,那一定会认为我在这里面会被公正、公平地对待,所谓公正、公平地对待就是共享成果。

高管的工作性质有长期性、整体性、现实性,所以,我们在面对成果的时候,在高管薪酬里面就必须考虑怎么长期共享成果。那么,设计高管的薪酬一定要有递延型,不能在短期内拿走太多,因为成果发生在未来,就应该在未来去拿。所谓整体性,就是高管的薪酬一定要跟总体结果相关联的。现实性就是现实当中要过得去。
第二,共担后果。不仅要共享成果,后果也要共担,就是所谓的风险也要共担。
高管做决策的环境是有不确定性的,那高管的薪酬结构里必须能够满足这种不确定性,能够跟股东之间共同应对不确定性。而且企业有创业性,从不清晰到清晰,不断地增加新的能力,新的领域,那么,在高管薪酬里,也应该有创业机制的属性。
第三,共同成长。什么叫共同成长?我们看到一个完美的高管薪酬结构,我们可以把华为的拿过来对照一下,各种年薪的、福利的、股权的、分红的,它是完整的。但我们发现每个企业的成长阶段不同,关系的积累不同,当一个企业没有达到一个良性的关系状态的时候,薪酬结构要满足现实的关系。
很多企业的高管会期待一步到位,怎么学人家好企业才能够一步到位?不是的。因为在高管形成过程当中,关系在不断的深化,阶段性的需求要跟当时的关系相匹配。当信任关系没有建立,高管的利益还不够的时候,双方的互信是不够的,这个时候硬抱着一种薪酬形式是有问题的。所以,薪酬也有一个相互成长、相互确认的过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