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红楼梦之水下冰山(七)——妙玉与李白的思想碰撞

 微观大千世界 2023-05-05 发布于江苏

咱今天开说红楼梦之水下冰山(——妙玉与李白的思想碰撞妙玉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南宋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才算好的。而范的诗又被杨万里赞为“奔逸隽伟,穷追太白”,太白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

众所周知,李白的诗向来以“豪迈狂放”著称,常含夸张的手法,如“白发三千丈”、“朝如青丝暮成雪”、“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奇怪的是,妙玉虽不推崇李白,但她写的唯一一首诗却“穷追太白”,而她也因此被湘黛称为“诗仙”。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她的诗为何有李白之风。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香篆篆香,篆字形的盘香,销指耗尽,金鼎型的金香炉。脂冰指冰,是蜡烛燃烧后余的白块,指积垢,玉盆蜡台的托盘。全句是说香炉里的篆香烧完了托盘里的蜡块积满了这句续接湘黛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从视觉上将外景切换成了内景。

试想,什么样的人才会无聊地看着香、烛慢慢燃尽呢?必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之人,所以下句便说出了失眠的原委。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嫠妇[lí fù]指孤居的妇女,常特指寡妇,典出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嫠妇”。然而此时大观园中只有笛声,这里用幽怨的箫声来代指哀婉的笛声。全句是说箫声使嫠妇更加悲泣,被褥丫鬟温了又温

妙玉听到笛声后在床上翻来覆去,弄跑了被窝里的暖气,只好让丫鬟再温被。睡不着怎么办?不睡了,所以就有了下句。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指钩悬,指遮盖全句是说空着的蚊帐被钩悬在有凤凰图案的帐钩上,闲了的屏风被遮盖在有彩鸳图案的布套里。这是妙玉起身后在离床较远处回看床时所见到的情形。句中的屏风很可能是放在枕前以遮风赏玩的小巧屏风,即枕屏。各位可通过查看《风檐展卷图》来观其形。

妙玉睡意全无,在狭窄的屋内看够熟悉的陈设后,决定去开阔的屋外欣赏迷人的月色,所以下句将视角重新转向室外。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全句是说秋很大,沾露的青苔使道路更湿滑,秋很重,结霜竹子让人很难此情此景,怎一个寒字了得?是否生出了一丝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凄凉之感?本想出来赏景,却没料到走路路不给力,扶竹竹不得劲。眼瞅着就要意兴阑珊了,怎料柳暗花明,竟有了意外收获。

那究竟是什么收获呢?当然是在凹晶馆的池边上偶然听到湘黛联诗啦。有了诗友,还赏啥月色?赶紧回栊翠庵论诗去。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萦纡[yíng yū]指盘旋曲折。寂历寂静冷清全句是说才走到盘曲的水池边,就返回冷的平原上。从后文可知,此时走在月色中的妙玉非但不觉悲冷,反倒心花怒发,觉得路上的所见所闻都热情地“动”了起来。可以想见,妙玉走路带风,香汗微浮,巧笑倩兮的兴奋劲儿。

以上五句都是闺怨诗的常调,和李白之风毛关系没有。尽管李白写过很多闺怨诗,但他的诗里往往不仅有闺中之怨,还有怀古伤今或讽喻时事,既有浪漫的情怀,又有现实的关怀。如《忆秦娥》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和《子夜吴歌》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所以,妙玉接着笔锋一转,转悲为喜,诗中既有李白式的夸张手法,又有李白式的豪迈情感,更有李白式的深邃思想。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石奇神鬼搏”出自苏轼石钟山记》的“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全句是说石奇,像鬼神对打,木怪,像虎狼蹲一打一蹲,化静为动,让人仿佛置身于凶险万分的奇幻世界中。然而与湘黛结伴而行,见“神鬼虎狼”,又有何惧?更何况此刻已近拂晓啦。

黑布隆冬该退场了,取而代之的是朝气蓬勃。所以,妙玉再次转换视角,从暗的石木转到亮的光露。下句便应运而生。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赑屃[bì xì]指驮碑的龟,象征长寿吉祥指显露。罘罳[fú sī]指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指聚集全句运用倒序之法,实际应为赑屃透朝光,罘罳屯晓露”,意思是龟显露晨光,网聚集晨露。妙玉又将视线转到了露水上,不过相较于夜露,朝露可爱多了。

熬过黎明前的黑暗,终将迎来黎明后的曙光。可光从视觉上写,未免显得太过单调,于是下句妙玉就从听觉上下手了。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这句也运用了倒序之法,实际应为“千树鸟振林,一声猿啼谷”,意思是千树鸟鸣,振动树林,一声猿啼,响彻山谷。其中千树和一声都是虚指,用得极妙。在古诗里,千常与万相对,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假设万,那还能听得见鸟鸣声吗?

鸟天不亮就开始唱歌了,而和人一样,大多夜伏昼出,此刻大都未醒。鸟鸣常用来传达喜悦,猿啼则常用来抒发悲伤。可万事总有例外,如唐代诗人王翰《春女行》的“忽闻黄鸟鸣且悲,镜边含笑著春衣”,又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然而大观园树不成广林,山不成深谷,有鸟鸣,无猿啼。这是带有夸张的虚实结合的写法,最后总还要回到现实中来。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全句是说熟悉岔路口,怎会忘了走哪条路?知道泉的位置,不问源头在哪儿。这句是有李白之风的点睛句之一,一语双关。第一关是表层意,是说熟悉大观园的路和泉。第二关是引申义,其中上半句简直就是对李白《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最佳回答呀

要想在岔路口不走错路,就必须熟悉每条岔路,而要做到路熟,就必须常走。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换句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的次数越多,成功的几率越大。更进一层,要想人生不迷茫,方向明确向前冲。平时多用功,选择有底气。而下半句也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说事若求全何所乐,做人别太贪了。用钱钟书的话说,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第二层是说英雄不问出处,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而现实充满了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的不公与无奈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古人的仕途

以上四句写的都是回栊翠庵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总不能一直都走不到啊,所以下句就转向庵中的所闻啦。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全句是说栊翠庵晨钟响起,稻香村雄鸡报晓。好一派祥和之气。不过妙玉改庵为,难道仅仅是为了押韵?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古代,寺住和尚,庵住尼姑,泾渭分明,互不相容。妙玉以前能在蟠香寺修行,足以证明这寺是家庙,否则断无理由接纳带发修行的小姑娘。

以寺代庵,暗写了妙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遗憾和不甘。雄鸡代表阳刚,鸡唱代表兴盛,虽然稻香村的主人是寡妇李纨,但贾府败落后,唯有其子贾兰挣得功名,中兴贾家,这是“鸡唱”的隐喻。同理,“钟鸣”或许也意味着妙玉家会凭妙玉之力东山再起吧。

言至于此,妙玉转而宕开一笔,直抒胸臆,又写出一句有李白之风的点睛句呼应“乐观”这一主题,将全诗推向高潮。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全句是说拥有快乐,悲伤何以为继?没有忧愁,心绪怎会烦扰?这是对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完美呼应。何以解愁?唯有有兴。李白那时的“兴”是“散发弄扁舟”,而妙玉此刻的“兴”是“烹茶更细论”。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兴”,要找到并享受它。

也许有人会骂我:“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照你这么说,那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自杀呢?”这还真不好回答。不管因为什么事选择自杀,其心理动因都是远远超出了承受能力的彻底的绝望。而绝望又因何而生?因生存或精神困境而生。何以脱困?唯有自救。何为自救?重拾希望。

不过自救的过程充满痛苦与艰辛,有人尝试,有人放弃,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不要去嘲笑那些自杀的人,因为他们也曾努力活过,谁都不是生来就想自杀的。生命诚可贵,安乐价更加。既要安乐生,又要安乐死。生不得安乐,死无可厚非。过好当下,得乐且乐,莫问身后事!

但是,我在此严正声明:我不鼓励自杀。事实上,有些自杀行为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恶魔对心智不全的青少年或身处绝境的成年人诱导威逼的恶果,如自杀群及游戏,邪教,恐怖组织等。为减少甚至杜绝此类悲剧,父母应多关爱子女,互联网企业要常自查自纠,政府须强力干预。

言归正传,在感慨一番后,妙玉决定把话题重新引回到论诗上来,并紧扣当时情境,进一步阐释有兴”与“无愁”。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全句是说闺阁写诗只是自我消遣,又该向谁诉说?自娱自乐,固然不错,若邀一二好友高谈阔论,岂不更乐?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全句是说论诗直至天明,别说疲倦,还要品,再细论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何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的孤寂凄冷到“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的热闹喜悦,妙玉写诗别具一格。诗中不仅有小儿女,还有大视野,更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哲思与体悟。可以说,就如何写出大气的闺怨诗而言,她与李白“相谈甚欢”,都爱“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咱下次开说红楼梦之水下冰山(——妙玉婚否?

本人在晋江文学城网站上发表了38万多字的唐朝历史言情小说《大唐超大龄剩女信安县主》,全文讲述了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信安县主的传奇一生。信安县主有着高贵的血统,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祖母是隋炀帝之女杨淑妃,父亲是集两朝天子的血脉于一体的吴王李恪6岁时父亲含冤而死,年仅6岁的她被幽禁于桂苑之,直到42岁时才奉旨出嫁并生子。她被禁锢整整36年,从一个懵懂小孩到豆蔻年华再到人老珠黄,她在桂苑浪费了生命里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可她却依然活得充实而精彩,最凭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足智多谋的头脑成功地华丽转身,并两次实现了家族的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