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凹晶馆联诗之妙语玉结语

 青山依旧笑 2014-12-26
红楼梦大揭秘——凹晶馆联诗之妙玉结语
阅读:10362008-05-07 09:46
标签:红楼梦判词宝玉稻香村文化
红楼梦大揭秘——
凹晶馆联诗之妙玉结语
在看过了我的文章之后,有些网友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曹雪芹的诗歌有的是抒情,有的是应景,有的是传诗,不都是隐射十二钗和宝玉。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从前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当您认真地读完所有的红楼梦诗词,您也就同我一样,会被曹雪芹绝妙的文笔所折服。这些诗,即使真如脂砚斋所言,确实有传诗之意,也都已依据全书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的深加工。以致于几乎所有的诗都与书中人物命运息息相关,它们在书中的角色恐怕不止是抒情或应景那样简单。就连诗的数量也总是与十二和十三这些数字分不开,如果这一切都是巧合,那《红楼梦》就应当是本天书了。
我在文章《凹晶馆联诗》中分析出了被妙玉题为《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的黛、湘、妙联诗,前二十二韵暗藏了一百一十回的回目,即总结了《红楼梦》全书的全部内容。这样就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我们的,关于《红楼梦》全书到底是多少回的问题。那么,后面十三韵有什么作用呢?会不会又是“抒情、应景或传诗呢?由于“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一句明显是咏妙玉和李纨,再次让我联想到书中诗歌与十二钗及宝玉的隐射关系。显然,诗中文笔字字珠玑,“十三”的数字也并非“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是,在做具体分析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是各本的文字有较大出入,究竟应当以哪一个本子为准?另一方面则是作者的隐射极为艰深,很难把握它所寓的人物。因此,直到现在,在解析完其它诗歌之后,又积累了一些新的内容,我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现在,让我们来解决掉这块“硬骨头”。
后十三韵全诗(以脂本):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抛开版本问题不管,至少“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应当是寓宝玉和黛玉,原因在于全书重点演绎的“木石姻缘”。而“箫增嫠妇泣”的意指也十分明显,由于“嫠妇”指寡妇,这一句当然是说李纨。所以十三韵的二十六个分句应当是各寓了一位人物。其中的“箫增嫠妇泣”和“鸡唱稻香村”就都是寓李纨,也就是说,每位金钗包括宝玉在内共十三位人物,每位有两句判词。这样,最难于把握的是排列顺序。作者是如何安排这种相对映射关系的呢?通过以上分析,既然李纨的判词在前后都有出现,那作者最可能采用的排列方式就是对称。
假如真的是对称关系,那中间一句的归属是个关键。“赑屃朝光透”中,“赑屃”意为传说中形似龟的动物,经常被雕刻成大石碑的石座(力大能负重),显然“赑屃”不是寻常官员随便使用的祥物。从整体上看,只有元春的地位和作用最适合它。“罘罳”是设在宫门外或城角的一种屏风,或防鸟的铜网。但是从“晓露屯”来看,铜网一意可否定,“罘罳”应意指屏风,这是比喻身份高贵之人的词语。考虑到“罘罳”涉及“宫门”这样非常敏感的词汇这一因素,这一句也是寓元春。“振林千树鸟”一句由于有“林”字,可以作为黛玉的判词来对应“木怪虎狼蹲”。“啼谷一声猿”比喻与众不同的人物,这一点与宝玉也相符,可以对应寓宝玉的“石奇神鬼搏”一句。接下来,“歧熟焉忘径”对应“还登寂历原”,这两句意指虽然能力超群、通晓世事,却最终陷入寂寞无助之境的结局,这一点与宝钗的命运非常契合。但是,接下来问题出现了。不仅“犹步萦纡沼”和“泉知不问源”无法对应,因为步入沼泽和源泉联系不到一起。而关键是如果按此顺序,“鸡唱稻香村”和“箫增嫠妇泣”也无法形成对应关系。因此,从“泉知不问源”开始,似乎存在另一种对应顺序。如果我们以“鸡唱稻香村”和“箫增嫠妇泣”的对应关系作为切入点和映射的标志杆(头对头、尾对尾),那么自“泉知不问源”开始,可以建立如下对应关系:“香篆销金鼎——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烹茶更细论”。这样一切都显得豁然开朗,一目了然。加上上面的:“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木怪虎狼蹲”;“石奇神鬼搏——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还登寂历原”,我们就得到了所有的对应关系。
这时有人要问: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呢?如果我们对这种安排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就会发现:从中间开始,作者以元春为中心展开了人物判词的对称,对称的元素就是《红楼梦》中最关键的三位人物——黛玉、宝玉和宝钗。而其余的十位金钗则被作者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判词的对称,这样不仅突出了全书的中心,还理顺、归结了人物命运的流变。
用一个简明的图示概括一下就是:
(十位金钗)_——(宝钗)——(宝玉)——(黛玉)——(元春)——(黛玉)——(宝玉)——(宝钗)——(十位金钗)。
到此,曹雪芹的神奇妙想可见一斑。
下面介绍这些对应关系所影射的人物和隐含的内容(从第一个分句开始):
1、“香篆销金鼎——泉知不问源”,我认为是寓秦可卿。“篆”字在这里意为盘香。秦观词《海棠春》有句“宝篆沉烟袅”,与此意义相同。“销”字寓她的早夭,“香”字寓天香楼。甲戌本第七回有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足见秦可卿的出生必有玄妙之处。“泉知不问源”正是寓她的身世,与《收尾·飞鸟各投林》中的“欲知命短问前生”寓意相通。
2、“钟鸣栊翠寺——脂冰腻玉盆”是寓妙玉。前半句不用分析,“脂冰腻玉盆”则验证了我关于妙玉的生活原型是脂砚斋的判断。另外,由于“脂冰”在这里比喻烛泪,这句诗大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味。说明妙玉最后的寂寥和薄命。
3、“箫增嫠妇泣——鸡唱稻香村”寓李纨,此句意义明确。
4、“有兴悲何继——衾倩侍儿温”寓巧姐。前半句感慨巧姐最终的悲戚命运,“衾倩侍儿温”暗合第七回“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以及第四十二回“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等抚育巧姐的情节。
5、“空帐悬文凤——无愁意岂烦”寓凤姐。“悬”字暗合了她判词中的“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文”字暗合了十二伶人中影射她的文官;“空帐”和“无愁意岂烦”暗喻了她最后被贾琏休弃的情节。若非如此,怎能会没愁也很烦呢?
6、“芳情只自遣——闲屏掩彩鸳”寓惜春。前半句寓她的出家,“只自遣”正合她判词中的“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闲屏”寓惜春的丫鬟彩屏,“鸳”字寓她的“鸟”字身份,“掩彩鸳”也是惋惜她的出家。
7、“露浓苔更滑——雅趣向谁言”寓探春。前半句暗喻她的远嫁实非情愿,“雅趣向谁言”则表明了她日后的孤独与苦闷。
8、“彻旦休云倦——霜重竹难扪”寓湘云。前半句是说第七十六回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情节,“云”字暗喻她的名字。“扪”字意为抚摸,后半句道出了他的薄命,有凄楚难寻之意。
9、“犹步萦纡沼——烹茶更细论”寓迎春。“萦纡”意指曲折迂回,前半句寓她婚姻的不幸,后半句隐她的才艺——下棋。
10、“歧熟焉忘径”——还登寂历原”寓宝钗。上文已经说明。
11、“石奇神鬼搏——啼谷一声猿”寓宝玉。前半句正合了第二十五回“逢五鬼”的情节,“啼谷一声猿”则暗示了宝玉后来的颠沛流离。
12、“振林千树鸟——木怪虎狼蹲”寓黛玉。书中黛玉之死当发生在第九十回,时间是中秋节(另文细述)。这一事件也是全书故事情节的转折点,“振林千树鸟”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它正合了“食尽鸟投林” 、“家亡人散各奔腾”以及“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后半句“怪”字突出了黛玉与众不同的个性,“虎狼蹲”正如刘心武老师分析的,表明了后来某些人对她的陷害。
13、“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寓元春,不再重复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