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天下大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人民向往的生活

 森林一叶 2023-05-05 发布于湖北

能实现天下大同的必然只有中国人,为啥?因为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2500年前的孔子已经提出天下大同的概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的天下大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人民向往的生活

天下大同的社会里,人人都没有私心,心系大家,我为人人,不用外求也自然就是人人为我,在这样的大爱无疆的环境下,推举出真正的贤人与能人带领大家,服务大家,有完整完善的养老育幼体系,对待所有老人都是自己的父母,快乐舒心的养老环境,对待所有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尽心尽力教育快乐成长成才,成长为壮年后都在这个大同社会有各自的职责,为世界大同在其位献其能,不为谋生而工作。因为财富均分,人无私心,所以人人路不拾遗,不霸占财物,自然也没有盗窃乱贼,门不闭户,社会风气已然到了“寻常衣食随时度,分外资财莫妄求”的境界。

孔子的天下大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人民向往的生活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没错,就是人民公社的年代,在万难下,我们伟大的教员领导下曾经实行的人民公社运动与天下大同何其相似,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也是家不闭户,福利分房,子承父业,子弟学校,农村教育、医疗、公益事业与福利,大水利建设,乡镇企业,农业科技,农村商业,民兵组织等大量设施建设较新中国成立前期有了质的飞跃与改变,人民得以温饱并不断变得富裕。但也有平均主义而造成的积极性不高等弊端,虽然存在这些弊端,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可以参照改良,不要因噎废食。

孔子的天下大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人民向往的生活

这个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天下大同的社会,令人悠然神往,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向往的生活,但世间万事万物皆不可一蹴而就,天下大同的理念提出两千多年,中华民族也为此不懈奋斗了千年,实行天下大同,需要多少步骤,需要经过什么程序,先贤在马克思主义中结合中国实际找到答案,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互相尊重包容团结协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生存发展,生产资料按需分配。所有的财产归全社会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一切的自然的公共资源是全社会共同所有,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人和谐平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孔子的天下大同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的天下大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人民向往的生活

在马克思主义里,共产主义必然经过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共同劳动所得的产品,只能维持他们最低限度的生活,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因而也就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可能。这时,人类社会就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分配方式进入社会主义里的按劳分配,即多劳多得,存在着少量的剥削,并且阶级和国家没有完全消除;而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要求的前提至少有三个: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除了阶级后才能全面进入了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孔子的天下大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人民向往的生活

所以,这个实行天下大同的过程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还需上下而求索。孔子的天下大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东西方两位圣人相距千里,其思想却在时空交错中闪光碰撞出璀璨夺目的造福人类的智慧光芒,为人类的发展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也正因为有了孔子的先行,所以也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可行性。共同富裕,全球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句句不提天下大同,句句包含着天下大同。由此可见,能实现天下大同的必然只有中国人。因为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天地对中华民族的试炼历经千年,九九八十一难后,也就是真经取得之日,中华文化再度复兴之时,东方甘霖惠泽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