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姊妹楼-卧虎山长城

 千年的墨家 2023-05-05 发布于北京

1. 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宽敞的敌楼了!这次爬墙,我们特别注意敌楼的结构。过去看到的敌楼的内部拱券大约也就1.2-1.5米宽,高2米左右。但卧虎山的这座敌楼的北侧的筒券宽度接近4米,高5米,长10余米,如小宫殿,尽显了中国古代砖拱结构之美,我们赞叹良久。

2. 因为山西之旅和校庆活动,已经很久没有爬墙了,很是心痒。五月三日,我们约上同学,一早赶到了卧虎山长城东段起点的姊妹楼。

3. 姊妹楼是一对很有名的长城敌楼。20世纪30年代,美国旅行家威廉·盖洛在清晨来到古北口。那时的潮河依然水势浩大,晨霭中,水边矗立着一对奇异的敌楼,携手站在一起,亲密如同姐妹,他被感动了,拍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称之为姊妹楼。在抗日战争的古北口抗战中,国军曾经在这里设置机枪阵地,封锁潮河。半个世纪过去,因为人为破坏,姊妹楼荡然无存,只留下了残基。几年前,人们凭借威廉·盖洛的照片,复原了姊妹楼。我们对此一直心心念念,但其入口在河北省,三年疫情出京困难,又赶上二会,一直不得成行。

4. 今天,昔日的潮河水已经消失,化为一片湿地,茂密的大杨树遮掩了视野,姊妹楼站在一片绿荫之下。风姿绰约的水边阿狄丽娜,变成了深宫迟暮的美人,令人长叹。

5. 我们由姊妹楼向上,向卧虎山方向攀登。风景逐渐开阔起来,潮河湿地间绿色的茅草,金色的芦苇,宝石蓝的水面,如镶嵌画,美得不可方物,秋雪说这是千岛湖呀!

6. 姊妹楼站立在水边不远处,露出半个肩膀。长城沿着山脊,与潮河并行,似乎是河道的金色护堤。

7. 气温21°,远离城市的雾霾,天空很晴朗,阳光颇强烈,但强劲的西北风凉爽宜人。我们用了6个小时,一直爬到卧虎山的虎头之上。这里山脊薄如刀刃,宽不过1-2米,两边悬崖百丈,风景壮阔。京通铁路在山脚下,连续穿过三个隧道,转了一个大弯,向北而去,汽笛声不时震动了山谷。

8. 海拔低处的敌楼城砖,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当地老百姓和修京通铁路的解放军拆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台基。只有海拔高处还保留着完整的敌楼。

9. 因为刚刚从山西文旅游回来,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产生了兴趣,研学导游曹旭老师还给我推荐了好几篇研究中国砖木结构的文章。于是,我这次特别注意观察空心敌楼的结构。

10. 秦汉长城、北齐长城都很简陋,没有包砖,大致也没有敌楼。秦汉长城几乎湮没无迹了,在北京,北齐长城留下的也都只是一条乱石带,看不到任何砖的痕迹。明代之前,砖是一种奢侈的建材。明代的烧砖技术产生了重大革命,砖的产量巨增,价格大幅下降,砖的使用迅速普及到宫殿、寺院、官府、城池、民宅,乃至长城。使用青砖包墙的长城,墙体比起碎石墙可以更加陡峭难攀,也更加坚固,以抵御火器的轰击。长城的造型也可以更加精巧,为空心敌楼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11. 空心敌楼,是明代长城最令人称道的卓越创造。敌楼坚固高大,可以存兵器,粮草,屯士兵,作观察哨,也是最富有攻击力的堡垒。因为是全砖结构,不用木材,所以不畏风雨,不怕火攻。这种全砖结构的诀窍,在于拱券结构。

12.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建筑以斗拱木结构见长。在西方,以古罗马为代表,则用砖石和火山灰水泥,构造了复杂的拱券,建设了宏大而坚固的宫殿、教堂和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具有巨大的内部空间,在欧洲旅游时,令我们一次次地惊叹。其实,我们古代中国人在拱券结构方面,也不无成就。西汉的墓室,元代的城门、水门、桥梁和佛塔,都有使用拱券。明朝则更大规模更熟练地运用之,长城的空心敌楼是最好的案例之一。

13. 一个完美的拱券上的每块砖头,应该是楔形,一头大一头小,具有精确的斜角,才可以让令砖缝均匀和受力平衡。我们在敌楼内仔细观察,果然发现拱券的大多数砖头确实是楔形的,只是没有那么完美。

14. 大拱券上的楔形砖角度需要复杂的计算。罗马人之所以可以建设出恢弘的万神殿,正是欧洲当时先进的几何学和力学研究。一座敌楼是否坚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砖的拱券结构是否做得精细和准确。好的砖拱券比起墙体往往更稳定,我们这么多年爬墙,经常看到一座敌楼的砖拱券还在,其他部分却坍塌了。

15.所以,当我们看到这座敌楼内部筒券跨宽接近四米,依然完整坚固,不由得赞叹起来。

16. 有的敌楼的门拱更高级,采用整块石构件。我们在这座敌楼中,就看到了这个石门拱,掉落在地上,看上去非常厚重。我们很疑问,这样沉重的石构件,当时怎么运输,怎么起重?

17. 想想其实也简单,中国古人虽然没有掌握静力学,不会计算力矩,但凭经验已掌握了杠杆和滑轮。

18. 这是中国古代的起重机图。只要几根木架,一个葫芦或类似杆秤的杠杆,就可以抬起千斤重的石构件。

19. 站在敌楼内,我在欣赏之余,内心其实也是有点惋惜的。我们中国人,受制于几何学和力学知识,没有能把这种拱券结构真正发展起来,这点落后于欧洲、波斯,甚至印度。所以,人类的技术和文化交流很重要,华夷之辨往往导致落后。

20. 卧虎山长城的各个敌楼内,现代人的刻字特别多特别深,落款多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或90年代,我看到的最早的是1975年,这些刻字也几乎可以成为文物了。有人在墙上刷了一层白灰,题诗一首,大概可以看出两行:“往事越千年,长城无界限。”

21. 找到一块文字砖,写着:“××营右部头司春防造”。

22. 从早上9:00,到下午5:30,我们用了8个半小时,回到姊妹楼。此刻夕阳如金,静静地涂抹在明代的残垣上。对面的山梁镶嵌着金边,层层叠叠,满是层次美。

23. 长城如一条路。从秦汉的夯土墙,北朝的碎石墙,到明朝的青砖墙,一步步走来,就是一部中国建筑史。

横屏附图

附图1,姊妹楼。

附图2,潮河湿地。

附图3,残墙,可以看出包砖有六块砖之厚。

附图4

附图5,墙体上的竖道,是施放礌石的滚道。

附图6,1975年游人留下的刻字。

附图7,卧虎山顶的巨石,上面有路,宽不过1米,两侧都是悬崖。

附图8

附图9

附图10

附图11

附图12

附图13

附图14,夕阳下的潮河湿地。

附图15,夕阳下的松。

附图16

*******END***********

本文是2023年5月3日的记事;

本文为千年的墨家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