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05 王马天下:王导发现了一枚可居的奇货

 衣赐履读通鉴 2023-05-06 发布于北京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该讲讲晋元帝司马睿了,东晋的开国皇帝。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司马氏和琅邪王氏共治天下,司马氏自司马睿始,琅邪王氏则指的是王导、王敦兄弟,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史学名词:东晋门阀政治

比较有趣的是,终东晋一朝,一百多年间,门阀此消彼长、新陈代谢,但皇帝与门阀世族共治天下的格局,竟然没有变化,可谓铁打的司马,流水的门阀”。

我理解,所谓门阀政治,换个角度看,就是一种臣强主弱、但臣尚未强到改朝换代地步的政治

来,我们看看司马睿弱不弱。



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

公元276年,司马睿生于洛阳,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有神光出现,把产房照得亮堂堂的。司马睿长大之后,前额左侧,长有白毛,鼻梁很高,眉骨突起(隆准而龙颜),目光有神,顾盼生辉。

【司马睿】

十五岁那年,老爹去世,司马睿继王位。司马睿从小名声就好,惠帝司马衷在位时,王室多事,很多王爷们都在互殴中死于非命,但司马睿一直保持了恭俭退让的作风,免于祸患。

司马睿为人沉敏有度量,不显山不露水,因此当时的人并没有对他高看一眼(故时人未之识焉)。只有侍中嵇绍觉得司马睿不是一般人儿,对别人说,琅邪王毛骨非常,不是人臣之相

衣赐履说:《晋书·元帝纪》载,(司马睿)沈敏有度量,不显灼然之迹,故时人未之识焉。意思是司马睿实在太一般了,浑身上下没有一丁点儿出彩的地方。

嵇绍是嵇康的儿子,咱们以前讲过,公元304年,他为了保护惠帝司马衷,被成都王司马颖的士兵杀害,他是被列在《晋书·忠义列传》中的。忠诚如嵇绍,在司马衷当政时期(司马睿十五岁之后,司马炎已经去世),岂敢、岂可、岂会说出司马睿“殆非人臣之相”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来呢

《晋书·嵇绍传》载,司马睿做左丞相时(公元313年—公元315年),认为朝廷对嵇绍的追赠,分量不够,因此,上表建议追嵇绍为太尉,并以太牢的标准祭祀;司马睿登基之后,赐嵇绍谥号为忠穆,再以太牢祭祀。

司马睿及其手下,将嵇绍树为忠诚的化身,再由嵇绍加持,以增强司马睿登基的合理性、合法性。

七七八八的,司马睿做了些官,公元304年,跟着惠帝司马衷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七月,王师在荡阴(河南省汤阴县)大败,司马睿和司马衷一道,被押往邺城。八月三日,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司马觐的老弟)被司马颖杀害。司马睿这回不光左额头长了白毛,浑身都吓出了白毛汗,当即打算逃跑。逃跑那天,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挂在树梢上,跟个大探照灯似的。头顶上架着探照灯,身边儿是巡逻的警卫,司马睿暗道一声晦气,心说难道我要命丧于此?突然之间,乌云密布,雷雨暴至,警卫们全都躲雨去了,司马睿得以逃脱。

之前,成都王司马颖下令各关卡,凡是身份尊贵的人,一律不得放行。司马睿逃达河阳(河南省孟县),在渡口被官吏拦住了,又吓出一身白毛汗来。手下干部宋典赶上前来,用鞭子轻抽司马睿的坐骑,笑着说,伙计(舍长),人家禁止贵人通过,你怎么也被拦住了?官吏们听见宋典的话,再看司马睿,咋看也不像个有身份的人,就放他过去了。

到了洛阳,司马睿接上老娘夏侯氏,一起返回封国(琅邪国)。

本年年底,惠帝司马衷被河间王司马颙挟持到长安。公元305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号召勤王,传令崤山以东的征、镇将军,以及各州、郡,准备集结义军,迎接天子,返回洛阳。当时,司马越屯兵于下邳(江苏省睢宁县北古邳镇),任命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司马越亲率大军西上,迎奉惠帝司马衷。

衣赐履说:这么捋下来,司马睿给我们的感觉,似乎不是那种英俊神武的厉害角色,也就是一普通人吧。但他毕竟是东晋的开国皇帝,真那么普通,又怎么能登上帝位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此人名叫王导

王导,字茂弘,出身琅邪王氏,是光禄大夫王览的孙子,王览则是著名大孝子、“卧冰求鲤”的那位王祥的老弟(王祥事详见拙文《西晋初年的顶级官僚:太保王祥和太傅郑冲)。老爹王裁,做到镇军司马。王导年少时就显示出风度、鉴识,十四岁那年,陈留高士张公见到他,非常惊异,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看这小子的容貌和气场,是将相之才啊。

不咸不淡地做了些官,王导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事。

司马睿是琅邪王,王导是琅邪人,两人应该很早就认识,史称哥儿俩关系一向很好。王导认为天下已乱,就倾心推奉司马睿,暗自怀有让大晋朝重新伟大的志向(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司马睿也对王导非常器重,当成亲哥们儿一样看待。司马睿到洛阳之后,王导就劝他回封国去,别跟京城蹚浑水了,一不小心陷进去淹死。

衣赐履说:王导劝司马睿回封国,不一定是从邺城逃回洛阳那次,有可能还在王导做司马越参军事之前,那时,司马睿未必肯听。从北向南,琅邪国挨着东海国,东海国挨着下邳国,各治所之间距离很近。此番,司马睿回到琅邪国,必然与王导有所知会,于是——

公元305年的七八月间,东海王司马越任命司马睿为平东将军,镇守下邳。

衣赐履说:此处大有文章。

《晋书·王导传》载,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晋书·元帝纪》载,(司马睿)寻加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俄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越西迎大驾,留帝居守。

两处记录,都有错讹。

《王导传》中,说司马睿出镇下邳,请王导做了安东司马。显然错误,镇下邳时,司马睿是平东将军,王导焉能做得安东司马?

《元帝纪》中,司马睿做了安东将军,就前往建邺了,如何居守下邳

那么,司马睿是何时做了安东将军的呢?

《晋书·孝怀帝纪》载,(公元307年)七月己未,以平东将军、琅邪王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镇建邺。

也即是说,司马睿做安东将军,是在公元307年的七月,此时,才可能向司马越请求以王导为安东司马。

换句话说,直到公元307年的七月,王导做了司马睿的安东司马之前,王导一直在司马越身边儿,他和司马睿一直是通过书信联系的,而且,联系相当紧密。

那么,王导为什么对这个不显灼然之迹,故时人未之识焉”的司马睿如此热心呢?甚至,大家有没有觉得,王导热心得有点儿过分呢?

我推测:

当八王之乱进入第二阶段之后,司马家的王爷互砍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王导和他堂兄王敦发现,司马家差不多都被打烂掉了,得物色一个合适的王爷,为今后实现兴复之志”作好准备。一眼望过去,这不有一琅邪王司马睿嘛!司马睿资质比较平庸,谁也没把他当根儿葱,相应的,谁也不会特别在意他、反对他;司马睿为人比较平和,不是独断专行的那种类型,简直就是当年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始皇他爹、嬴异人的翻版诶,别人看来,异人就是一坨垃圾,但在吕不韦眼中,却是奇货可居啊,将来一定能够卖出大价钱!

王导兄弟于是决定,要把司马睿包装成一枚奇货

公元306年,六月,司马越的手下将惠帝司马衷接回了洛阳。十一月,司马衷去世,皇太弟司马炽登基,是为晋怀帝。

公元307年,三月,顾荣、周玘、纪瞻、甘卓等江东士族,联手平定了陈敏之乱(详见拙文《顾荣轻摇羽扇,粉碎了陈敏之乱,再次拒绝入朝为官)。

七月十一日,朝廷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持符节,镇守建邺(扬州州政府所在县,江苏省南京市)。司马睿向司马越请求,以王导做安东司马。

九月一日,司马睿到达建邺。史称,司马睿以王导为谋主,推心置腹,大事小情,全都咨询王导。司马睿一向没什么名声,江东地区的士人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儿,跟建邺呆了有个把月了,也没半个士大夫前来拜见。

王导认为,司马睿跟建邺呆着,一点儿存在感都没有,这个局面得扭转。

正巧,司马睿出去水边观看禊祭(禊祭,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活动。禊读如细),王导就安排司马睿乘上那种没有篷盖的轿子,后面跟着威严的仪仗队伍,王导和从中原来的诸多名士,都骑马随侍。江东名士纪瞻、顾荣等人见了之后,十分惊惧,纷纷在道旁行礼参拜。

王导随后劝司马睿说:

顾荣、贺循,在本地声望很高,应当与他们倾心结交,以凝聚人心,只要这老两位肯接受咱的官职,其他人就会排着队来报到的。

司马睿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任职。司马睿任命贺循为吴国(江苏省苏州市)内史,顾荣为军司马,加授散骑常侍,军政事务,都与他们商议。又任命纪瞻为军咨祭酒,卞壸(读如捆)为从事中郎,周玘为仓曹属,琅邪人刘超为舍人,张闿(张昭的曾孙)和鲁国(山东省曲阜市)人孔衍为参军。

衣赐履说:司马睿带着一帮人出去转了一圈,江东名士们就都服了,这个事儿讲起来很传奇,很具传播性,但很可能不实,没准儿是宣传部门摆拍的招聘宣传片。

《晋书·王导传》载: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读如搀)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大家看出问题没有?

一是时间不对。司马睿九月到建邺,一个月没人搭理他,然后“会三月上巳”去观看祭祀活动,显然是下一年,也就是公元308年的三月,这就是过去半年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会三月上巳”,碰巧赶上三月上巳。

二是人员不对。王敦哪里去了?不是“会来朝”吗?实际上,此时,王敦根本就不可能在建邺。

《晋书·王敦传》载:

永嘉初(元年为公元307年),朝廷征召王敦为中书监(之前为青州刺史)。当时天下大乱,王敦把公主(王敦的正妻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的侍婢百余人,全部分配给将士,金银宝物,也都分给大家,驾单车返回洛阳。

王敦单车反洛,如何能够出现在建邺呢!

估计司马光老爷子也觉得有问题,在《通鉴》中把“三月”和“王敦”都给删掉了。

一个重要事件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参与人都是错的,这个事件的真实性,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此外,“拜于道左”的是顾荣、纪瞻,但王导对司马睿提及的名士是顾荣、贺循,显然是有严重瑕疵的,司马大爷也挺无奈,真伪史料生硬拼接,自然会是这种后果。

那么,上巳观禊这个事儿,是子虚乌有的吗?

我觉得也不一定。

我们看一下王导对司马睿说的那段原文:

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乂。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这段谈话发生在公元308年的三月或稍后,王导说的“古之王者”“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理解,在王导的心目中,西晋王朝早已经不值得留恋了,他是要辅佐司马睿成为“古之王者”,他要与司马睿一道“共创大业”。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怀帝司马炽和愍帝司马邺被汉赵帝国打成十级肺痨,司马睿从来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前往勤王,甚至,我们可以理解,祖逖北伐,司马睿嘴上鼓励,却也未曾给予一兵一卒的支持。

换句话说,他们本来就在等待司马炽和司马邺的灭亡,只要这叔侄两个死了,晋武帝司马炎的直系子孙,就全部死光了,到时,皇帝的位子,还有谁能跟司马睿争?

司马睿是不是奇货一枚?

抵御外侮和争夺帝位,孰轻孰重?呵呵。

循着这个思路,我们发现,司马睿渡江南下,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保命行动了,而是一个精心设计和运作的政治事件了

《晋书·元帝纪》载,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镇建邺。

好像一个王导,就把这个事儿给搞掂了,实际上,不是的。

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引用东晋人裴启所撰《语林》:

大将军()、丞相()诸人在此时闭户共为谋身之计,王旷世弘(旷字世弘)来在户外,诸人不容之。旷乃剔壁窥之,曰,天下大乱,诸君欲何所图谋?将欲告官。遽而纳之,遂建江左之策。

大意是说,王敦、王导等人找了个地儿,关门闭户,偷偷摸摸商量今后身家性命的问题。王旷(王导、王敦的堂弟)突然跑来,非要进屋。因为事关重大,屋里的人不开门,王旷就在墙壁上抠了个洞偷听,大约是听到了什么敏感事项,他就说,天下大乱,你们想要干什么?我现在就去告发你们!王导他们实在没辙,只好放王旷进来,一块商量,定下了渡江南下之策。

《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的老爹王旷,做到淮南太守,晋元帝司马睿渡江,王旷首创其议。

这两条史料告诉我们:

第一,司马睿渡江,实际上是琅邪王氏为家族谋出路的一个副产品。如果只是帮助司马睿渡江,直接向司马越建议,司马睿英俊神武,应该派他到江东主持军事工作,作为朝廷的辅翼,云云。这么冠冕堂皇的事儿不做,为何非要如此鬼鬼祟祟?因为是为家族谋出路,所以才会如此谨慎。

第二,参与这个事儿的人不少。他们老王家就至少出了王敦、王导、王旷三个,而且是王旷首创其议。注意,王旷可能提出渡江这个想法,至于怎么渡江,应该是集体讨论的结果,当然,由王导、王敦提出的可能性大一些。

第三,计划此事,应该是蓄谋已久的。琅邪王氏,有未雨绸缪的传统。公元307年,十一月,朝廷任命王衍为司徒,王衍向东海王司马越建议,由老弟王澄为荆州都督,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王衍对两兄弟说,你二人在外,我在朝中,狡兔三窟,咱就算是齐活了

人家老王家生生不息,代有人才,是有道理的

那么,王导他们是何时开始计划渡江的呢?具体时间,不易确定,但,至少得保证王敦、王导、王旷有机会同时出现在一间屋子之中。王敦在任青州刺史之前,一直在朝做官,因此,这场密谋,应该发生于洛阳。而司马越是在公元304年,随惠帝司马衷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失败之后,才逃回东海国的,此前一直在洛阳。王导是东海王参军事,那么,计划渡江的时间,当在公元304年或之前。

这么捋下来,我们就可以得知,王导力劝司马睿回封国,然后运作司马睿任平东将军镇下邳,再任安东将军镇建邺,司马睿请求王导为安东司马,王旷任淮南太守,王敦任扬州刺史……大家全都来到扬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哪里是司马睿担任安东将军那么简单啊!

王导早就与司马睿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但司马睿要渡江,必须过了当权的东海王司马越那一关。《晋书·司马越传》载:

司马睿能够镇建邺,司马越的正妻裴妃出了大力,司马睿对她非常感激。司马越的子嗣都死于永嘉之乱,司马睿就把自己的三儿子司马冲过继给司马越继承香火。司马冲死后,没有儿子,晋成帝司马衍又自己的小儿子司马奕续接司马越的香火。

可见,司马睿几代人都对司马越和裴妃感激至深。

我们不清楚他们通过什么方式说服的裴妃,但裴妃是出身于河东裴氏的,《晋书·裴宪传》载,司马睿做安东将军时,以裴邵为长史,王导为司马,二人相与为深交。

裴邵就是裴妃的老哥(或老弟)。

我们有理由相信,裴邵在司马睿渡江一事上也出了力,得以在江东安身立命。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司马睿渡江,实质上是王导、王敦等人促成的,司马睿本人,更像是随波逐流的一条船,是被动地入主江东的。王氏家族借助司马睿的身份,司马睿依靠王氏家族的力量,来到了江东地界儿;王氏家族要为司马睿建立名誉、威权,笼络江东的世家大族,司马睿则要让渡权力给王氏家族,这样,东晋王朝从一开始,就构建了“王与马,共天下”共生模式。

那么,上巳观禊这个事儿,究竟有没有呢?

我觉得可能有。公元307年,九月,司马睿到建邺。公元308年,三月,司马睿上巳观禊。期间有半年的时间,足够王导这样的大导演导一出戏了。纪瞻、顾荣等人拜于道左,很可能是王导安排给别人看的,用以收服江东士人之心。

至此,一切都按照王导他们的计划稳步进行。

【图片来自网络】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