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脑出血,偏瘫——大定风珠,逍遥散,龙胆汤

 谷山居士 2023-05-06 发布于上海

10脑出血偏瘫/大定风珠——朱进忠医案

李××,男,79岁。在开会发言过程中,突然昏迷偏瘫高热,某院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3个多月,除西药外,中药采用至宝丹、安宫牛黄丸、平肝熄风汤剂不效。审其昏迷偏瘫,手足心热,时时瘛疭,舌质红绛无苔,脉虚大数。综合脉证,诊为阴精亏损,虚风内动,筋脉失养,治用养阴柔肝熄风,大定风珠加减。处方:

龟板30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炙甘草12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黑芝麻10克五味子10克鸡子黄3个服药7剂后,神志转清,瘛疭、瘫痪均减,继服药2个月,上肢能上抬至头,手指较能自由活动,下肢在别人搀扶下能走40步左右。
论:脉虚大数,都是阳厥之脉。阳厥不降,所以昏迷。手足心热,是手三阳与足三阴阴中之清阳,陷于手足也。
后面看不懂了,怎么辨为阴精亏损的?脉虚大数,是不是弦大如革,亡血之脉?脉虚大数,而发厥逆,就是肝胆燥热吧。木枯则虚大,火逆则脉数。

11偏瘫/逍遥散——李翰卿医案

××,女,60岁。右侧偏瘫3年余,前医以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及针灸、西药治疗,不但不效,反而日渐疼痛拘挛,难于伸展,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转邀李翰卿先生诊治。云:两脉沉弦而涩,舌质稍黯,此肝郁气滞,血络瘀滞之证耳,治宜逍遥散加减。处方:
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丝瓜络10克连翘10克木瓜10
服药10剂后,疼痛、拘挛果减,继服上方1个月,疼痛、拘挛消失大半。共服药3个月,愈。《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风专辑(朱进忠条)》
论:中风根源:肝藏血而左升,肺藏气而右降。气分偏虚,则病于右,血分偏虚,则病于左, 随其所虚而病枯槁,故曰偏枯。四圣心源
逍遥散,是四逆散为主的加味方。四逆散,是阴阳不相顺接也。脉沉弦涩者,沉为少之虚,弦为厥阴之沉陷,涩为瘀滞不通也。正是因瘀,所以偏枯,正是风燥,所以拘挛。正是厥逆,所以头晕头痛。可如何辨为四逆散的?四逆散的医案,真的很少。

Image

12卒厥偏枯/痰壅型——汪履秋医案

××,女,63岁。住院号15773。素有头昏头痛。两天前因恼怒,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翌日神志稍清,但仍呆钝不能言语,右半身不遂,口角左歪,在××医院急诊为“高血压”、“脑溢血”。经用西药、针灸处理无明显好转,乃转我院治疗。
患者高龄肥胖之躯,痰湿素盛,复因暴怒伤肝,肝阳化风,挟痰上扰清空,蒙蔽心包,以致突然昏仆,神迷嗜睡。风痰入络,络脉痹阻,则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舌强不语。痰气闭阻,则胸膈闷塞,喉间痰多。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均属痰浊偏盛之象。治拟予平肝熄风,化痰开窍,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处方:
明天麻10克钩藤12克(后下)炙远志6克炒竹茹6克苍术10克橘红5克炒枳实6克竹沥半夏10克矾水郁金10克川朴5克石菖蒲5克指迷茯苓15克(包煎)
药进两剂,神志已清,语言渐利,喉间痰少,惟右手足仍然不用。原方略减开窍涤痰之品,配合针灸宣通经络。第5天右腿渐能活动,嘴歪逐渐复正;第12天右臂渐渐有力,稍能抬举,但不能持重。继以原方参入归、芍养血和络,共服药30剂,口能言,手能握,足能履,遂拟调摄方出院。《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风专辑》

Image

13卒厥偏枯/痰厥——王少华医案

x,女,63岁。198223日诊。该患者因与人口角后而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喉中偶有痰鸣,右上下肢偏废不用。脉象弦劲而滑,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而腻。辨证为中风(中脏腑),病机为风、火、痰内闭,投以羚角钩汤出入。处方:羚羊角3克黄连3克生地黄15克抗白芍15克桑叶9克石决明15克代赭石15克茯苓15克菊花9克、夏枯草9克钩藤9另至宝丹3克,早晚分服,用竹沥1调羹过口。
翌晨即能启目视人,上方续进2剂。
三诊:神志又复沉迷,闭目昏睡,呼之不应,大便溏稀。察其舌尖虽偏红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当即考虑,可能因三进寒药而湿遇不化,酿为痰浊,上蒙清窍使然,于是改用温化之品,方取涤痰汤增损。药用:半夏9克制南星9克枳实9克九节菖蒲9克郁金9克白僵蚕9克钩藤9克茯苓15克石决明15克橘红3另苏合香丸4.5克,每日3次,每次1.5克。
1剂症情平平,再进1剂,即能张目启齿,神志已清,但仍语言蹇涩,右半身不遂,白腻苔已化十之有七。于上方中去枳实、苏合香丸,加参须6克(另煎冲服),冬白术9克以健脾扶正,从此日趋好转并康复。
立方遣药,要遵守《素问·五常政大论》关于: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的经旨。中病即止,不能过剂,以防伤正;若用之过剂,将走向另一极端。本案即是其例。据家属所说,该患近四年来,胃纳欠馨,眩晕,泛哕,动辄神疲乏力。又观其身高而胖,乃为昔贤所谓体丰于外,气弱于内之素质,综上参合,此是宿有脾虚痰湿内聚之象。《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风专辑》
论:本案脉弦劲而滑,是厥逆之脉,弦为厥阴木陷,滑为阳厥气逆。所以喉中痰鸣。阴虚而阳亢,是因中下之湿寒,本气之阳衰,用泻阳亢而祛痰涎,只是治标,不能治本,也治愈了。

Image

14脑溢血偏枯/龙胆汤——刘胜利医案

张某,男,51岁,1986510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今日中午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感头痛,呕吐,继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4小时而入院。证见神志模糊,面赤气粗,口角歪斜,右侧偏瘫,时有躁动不安,大便2日未解,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查体:血压26.66/15.99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颈项稍硬,右侧偏瘫,肌张力增高,右上下肢肌力3级,巴氏征阳性。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辨证属暴怒伤肝,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风火相煽,脑络受损,血溢脉外。治以清肝泻火,熄风开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黑栀子、柴胡、法半夏、地龙、大黄(后下)、车前子、夏枯草各10g,钩藤、牛膝、生地、石菖蒲各15g,代赭石(先煎)30g,水煎送服至宝丹1丸。配合输氧、降颅内压及支持疗法。
第二天神志转清,躁动消失,大便通畅,血压降至22.66/13.33kPa,余症仍然,遂随证加减配合针刺及功能锻炼治疗2月,诸症渐除,生活能够自理,带药出院以善其后。随访3年,身体健康。(刘胜利.龙胆泻肝汤在血证中的运用.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63):31
按: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病的范畴,其病理机制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上述病例证属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治以清肝泻火,熄风开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法半夏、地龙、钩藤、牛膝、石菖蒲等熄风通络之药,并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取得较好疗效。

论:弦滑者,用龙胆汤者,是弦数之义。数为火升,滑为阳格不降,是一个意思。弦滑者,胆木不降,胃气郁格也。胃气不降,浊阴上冲,头上壅塞,血溢离经,所以脑出血也。龙胆、黄芩、柴胡、半夏,破胆胃之郁格,降浊阴之冲逆也。当归、生地,滋乙木之枯燥也。牛膝、地龙、大黄,活血化瘀也。
本案为七情内伤,胆木克胃,胆胃不降,浊阴上冲之高血压也。高血压,本来就是气厥不降之病。用调和胆胃之法,治浊阴之上冲也。所以没用理中中药,也没温下药,也能治愈。
与人争吵,此属七情之伤,木旺而土虚,胆胃郁格不降,则浊阴上冲也。上盛而中虚,所以浊阴上逆,气上盛而高血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