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候氏黑散——卒厥偏枯

 铁毛l 2023-04-17 发布于四川

18卒厥偏枯——谭日强医案

谭某,男,71 岁。有高血压病史十多年,因晚上起床小便,猝倒于地,昏不识人,痰涎塞盛,右侧手足偏瘫、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此痰热内蕴、风阳上扰,拟清热涤痰、镇痉熄风,用涤痰汤去人参、枳实、半夏,加钩藤、菊花、牛膝、地龙、水牛角等味,服五剂痰涎减少,神志渐清,仍用原方去半夏、远志,加川贝、白芍,再服五剂,舌苔已去,脉象弦缓。后用侯氏黑散加减:党参10克、白术10 克、茯苓10克、当归10 克、川芎3 克、菊花 10克、黄芩6克、防风10克、生牡蛎30克,去细辛、矾石、桂枝、干姜,加钩藤15克、白芍10克、牛膝12克、杜仲12 克、桑寄生15 克作汤剂服,调理半年,言语运动恢复,能任一般轻活。《金匮要略浅注》
论:老年,高血压,本就阳虚阴盛而气厥,晚上起谭淼 小便,则寒伤皮毛,经阳上逆,里阴下陷,阴盛而发厥,所以卒厥于地也。脉弦滑者,弦为厥阴下陷,滑为气厥不降,无阴以翕聚也。另外,滑也为痰象。气厥不降,津不雾化,则为痰涎壅塞,所以脉滑。手足偏枯者,气血不利,风中于右,是肺气之不足,还是血寒也。

17卒厥偏枯——蒋文逸医案

辜某,男,64岁。素有高血压病史。不慎跌倒,语言难出,口眼向右斜,右侧上下肢不能举动,但有迟钝感觉。舌苔黄,脉弦长。血压28.0/18.7kPa。服候氏黑散二剂后,能言语,但声音低微,语蹇不清。口眼斜减轻,并能扶墙壁走步。后不慎又跌倒,病情较上次为重。患者卧床,偏瘫失语,舌脉同上次。血压25.4/18.7kPa。笔者亦感“雪上加霜”,颇无把握。仍用候氏黑散3剂。三天后竟大有好转,能轻微说话,右上下肢能举动。继续按上方服3剂,能进食,他人扶着可下床在室内走动。血压22.7/16.0kPa。又服上药10天,配以针灸治疗,即能室内外自由扶杖走动,慢慢说话。测血压21.6/17.1kPa,余无不适。22年后追访,虽年已近九十,仍健在无恙。
讨论:侯氏黑散中辛温上浮之药不少,而用辛温上浮之药治疗中风,为一般人所忌。笔者在临床中悟出此方治疗中风失语、瘫痪有卓效,而且有降血压的作用。白矾有似硫酸镁的降压作用,并治中风失语。花类药多升浮,但菊花确是沉降,牡蛎潜阳降压也为有效之品。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上浮应是升清之意,也就是肝脾左升之药。一般人所忌者,是不懂清阳左升,与厥逆之病理。

图片

19卒厥偏枯——蒋正文医案

李某,男,68岁,高血压10余年。半年前因中风昏仆入院救治月余,虽危笃已缓,却因左半身瘫痪终日卧榻,先后服天麻钩藤饮,大秦艽汤数十剂未见效应,诊见形盛神倦,头目昏弦,言语蹇涩,气短心悸,畏寒肢冷,患侧肢肿没指,且极易外感而致血压增高,眩晕复作,察其舌淡红,苔厚腻,脉沉滑,血压19.9/14.7kpa。辨证认为此患虽因于风中脏腑,扰动经络,但罹患日久已渐致阴损及阳;概天麻钩藤饮、大秦艽汤虽具有潜降熄风、养血通络之功,然于此证投之反愈耗气伤阳,是以愈致外风入侵而虚阳妄功,故治当益气温阳、祛风敛肝,乃以侯氏黑散去菊花、黄芩加附子6。服药3剂,畏寒除、眩晕减,气短心悸渐平;继服6剂,头目清爽,神情转佳,肢肿渐消,血压降到19.9/11.9kPa;守方继与清半夏、南星、白芥子、防己、木瓜、薏仁等祛痰湿、通经络之品出入加减,服药10余剂患者渐可下榻持杖缓行。
当然,中风偏瘫除常见内外风夹杂之外,还屡有夹瘀、夹痰及夹湿等邪的区别,治疗虽予以兼顾,但尤当以权衡内外之风为要。否则外风不除而泥于滋阴潜降,祛痰通络;或内风不熄而盲于益气固表,活血化,则均易导致贻误。是以无论祛风养血通络的大秦艽汤,或益气活瘀的补阳还五汤,以及祛痰通络的牵正散,总当因证施宜,勿可削足适履。关于该方的随症加减,可见拙稿《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刊于《中医临床与保健》19904期)
盖人体患病,非表即里,里病者可以及表,表病当亦可传里,中风也并不例外。诚如王旭高所言:“凡人必先有内风而后外风,亦有外风引动内风者,故肝病中每多夹杂。”笔者认为,不论“内虚邪中”或“内风”论,以及刘、李、朱之火、气、痰学说皆不可偏废,因内风外风及具对立统一的必然联系,故无论外风引动内风或内风招致外风,辨治总当因人而异,因证有别,岂可不顾其表而一味攻里,抑不顾其里而盲于疏表?辨证论治乃祖国医学之精髓所在,故无论风引汤,录验续命汤、侯氏黑散与后世潜降滋阴诸方的使用,总当因证施宜,随症化裁,正如《药鉴》所谓:“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惟在人之善学善用耳。”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提纲“夫风之为病”此是内风;最后了句“中风使然”此为外风。是有内风的情况下,又感外风,就是又感外寒此风是指寒义。
去菊花、黄芩加附子这个加减法,临证会很常用。
天麻钩藤饮,大秦艽汤都是方证套用。天麻钩藤饮,在续命汤中,已经注解了。大秦艽汤,后面关节病,再研究注解。

图片

21疑难杂症(痱)——张志远医案

老朽1983年治疗一50岁男性患者,言九月前感觉身体沉重,四肢发木呈麻痹状,逐渐转剧,心悸怕冷、行走困难、双手拿不住筷子,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吃药百余剂不见功力,经门人推荐委老朽调理,在进退维谷中,蓦然想起《金匮要略》、的候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遂即开写本方,因皂矾有毒删去,只投菊花100克,白术30克,细辛10克,茯苓10克,牡蛎10克,桔梗20克,防风30克,人参10克,黄芩20克,当归10克,干姜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黄酒200毫升,碾末,水泛成丸,每次10克,日3服,连用十天以观其效。复诊时已现转机,劝他坚持服用,方未更改,凡两个月症状大减,尔后来山东中医药大学表示感谢,其时已上班恢复健康。通过此案可以证实,黑散确有作用,虽属附方,不易寻源,但临床效果显然。药物特色是熄风、胜湿、活血、疏利经络,重点突出宣、通、行水三面疗法。《张志远临证七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