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读《普罗泰戈拉篇》? 第一,苏格拉底、柏拉图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与智者派作斗争,而这篇对话录描写的是智者派初到雅典的情景,可以让我们从头见识到智者派是如何广受雅典青年追捧的。 第二,刚读完《智者篇》,那里都是对于智者的结论性评价,如果对其不熟悉的话,不太好理解,而这篇正好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智者,或者因为里面都是最著名的智者,会使我们对其的看法更客观公正些,一个领域火起来后,最多的就是滥竽充数,尘沙泛滥,但我们不能因为具体的人和事就贸然全盘否定这个领域。 第三,《普罗泰戈拉篇》是柏拉图笔下最盛大、最豪华的一次对话,也是最具戏剧性的一次对话,有人认为,它是戏剧杰作,可与《会饮篇》媲美。 除了《苏格拉底的申辩》之外,苏格拉底在这篇对话录中所面对的世人算是最多,也最为庞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像在《会饮篇》中出现的人物,除了阿里斯托芬之外,全都在这篇出现了,大多年纪尚小。 而且,这篇对话录也是出场智者最多的柏拉图的作品,不仅有普罗泰戈拉,还有著名的普罗狄科、希庇亚等,与大部分对话录中对智者的描述不太相同的是,智者也被赋予了一种比较高尚的形象。 第四,《普罗泰戈拉篇》与《会饮篇》、《斐德罗篇》、《斐多篇》一起,也是公认最富文学色彩的四篇。 就像苏格拉底在《斐多篇》一开始所说的,他一生都在作诗,而这四篇恰恰也是所有对话录中作诗最多的。 第五,这篇对话录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 它不像其他对话录那样——即使最终也未言明苏格拉底胜,但也会让人清晰地看出来苏格拉底胜; 而在这篇,苏格拉底前多半部分看似不在状态,甚至犹豫着不敢应战,勉强应战了,论证也不那么精彩,而且不时地表现出生气和厌倦,反而普罗泰戈拉多次进行了较好的论证,最终苏格拉底在孤身与智者群体的缠斗中显得以失败告终…… 第六,人生谁不追求幸福,而幸福又是快乐时光,那么什么是快乐呢?在这篇对话录中,苏格拉底讨论了快乐和痛苦,很多时候,我们不缺见识,缺的是能够激起自己思考的引子,柏拉图的对话录就是世人最好的思考引子之一。 第七,王晓朝在这篇对话录的提要中表示,如果你对柏拉图的哲学感兴趣,完全可以跳过占了全篇四分之三的第一部分,直接看苏格拉底讨论快乐和痛苦那部分。 但是,他认为,在柏拉图所有对话录中,这篇最为集中地提供了一幅古希腊人的生活图景,描述了雅典人对纯粹理性的迷恋,是非常好的学习古希腊哲学的背景素材。 第八,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有学问的人,甚至是大学老师私德很差的报道,人们下意识地会说,多少年的书白念了,言外之意是,多读书,多受教育,品德就应该越来越好。 但是读书与教育有积极的关系吗?也就是说,读书多,受教育程度高,就会使一个人更道德吗?或者更为简略地说,道德可以教吗? 这是绝大多数人的一个误区,同时也是绝大多数人不会去细想的问题。 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善,最大,其实道理也不难理解,善即是好,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哪个不追求好呢!我们做很多事,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一个字:好! 柏拉图指出,善,相当于理型世界的太阳,统治和养育着一切理型,它又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中太阳的父亲,而理型又是这里所有事物的摹本,所以,善是人类最需要的,而人之德性以善为本,那么,德性是否可教,就关系到了善是否可教,善如果可教,或者更严谨地说,德性、善都是可以完全通过教育实现,那么,世界和平不就简单了! 而在这篇对话录中,就对德性是否可教进行了讨论,包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过的《美诺篇》也是对此探讨的后续。 因此,读这篇对话录,也是对柏拉图哲学最根本之处的学习和理解。 第九,接连学习了几篇非常烧脑的对话录,也该让自己放松一下,学学这篇既不长又不晦涩的小小喜剧式的对话也是个不错的调剂。 而且,在这篇对话录中柏拉图嘲笑了包括苏格拉底在内的每一个人,从更一个角度看一看这些被我们无比仰视的伟大人物,比如:他勇敢地将告诉苏格拉底,要他注意谈话风格,而不仅仅要做到简洁和精确。 二、用哪几个译本相互对照? 这次坤鹏论找来的译本包括: 王晓朝版——《柏拉图图全集》第一卷 刘小枫版——《柏拉图四书》 张师竹版——《柏拉图对话六种》 三、主要人物 这篇对话录出现的人物众多,主要的对话人有: 1.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的朋友 3.希波克拉底 他不是同名的古希腊神医,而只是一个普通的雅典青年,史料中没有对其有什么提及,在这里苏格拉底说他是阿波罗多洛之子,法松之弟。 他所属家族在雅典非常显赫,人们认为他的天赋很高,不亚于任何一个同时代人。 4.普罗泰戈拉 在《读<泰阿泰德篇> 探究知识是什么(九)》中,坤鹏论比较详细地介绍过该人的生平。 5.希庇亚 来自埃利斯,古希腊智者派的一员,教授诗歌、语法、历史、政治和数学等多方面知识,享有博学多才的名声,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不所不晓,尤精天文、几何,在数学和天象学方面相当厉害。 对他的记载多数来自于柏拉图的两篇对话录《大希庇亚篇》和《小希庇亚篇》,柏拉图在其中将他描绘成一个自大的人。 6.普罗狄科 来自科斯,古希腊智者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在语言学、修辞学方面颇多建树,精通语义辨析,尤其善于辨析同义词。 是古希腊哲学家、文法家、修辞家、怀疑主义者。 据传他留下两部书:《四季》,讲述了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遇见美好和邪恶两条道路;《论人的天性》。 很可能是伊索克拉底、欧里庇得斯、塞拉西马柯的老师。 他经常访问雅典,教人如何在演说中正确用字,苏格拉底自称是他的学生。 深受普罗泰戈拉影响,提出了著名的“宗教起源论”,对流行宗教亦持激烈的批判态度,指出神不可信,否认神的属性是不朽的宗教观点,具有无神论的特点。 比起其他智者,柏拉图对他似乎显得格外谨慎。 普罗狄科在这篇对话录担当重要角色。 7.阿尔基比亚德 又译为阿尔西比亚德斯、阿基比阿德。 生于约公元前450年,卒于约公元前404年。 雅典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演说家和将军。 他与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有着亲属关系,算是他的母系家族的大伯,也曾养育过他。 他也是这个贵族家族最后一名著名成员,该家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衰败。 历史上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是三姓家奴,而阿尔基比亚德与吕布很相似。 首先,都是人很帅很勇猛; 其次,都是军事上的一名大将,具有很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最重要的是,都曾三次更换门庭。 在故乡雅典时, 阿尔基比亚德主张一种好斗的外交政策,是西西里远征的主要支持者。 但是,在他的政敌指控他犯有亵渎罪之后,便逃到了斯巴达。 在斯巴达担任战略顾问,提议或监督了反对雅典的几次主要战役。 但是,在斯巴达,阿尔基比亚德也很快面临强大的敌人,又被迫叛投波斯,担任顾问。 后来,他的雅典政治盟友将其召回。 公元前410年,阿尔基比亚德重掌雅典的舰队,此后3年引导着雅典连战连胜。 可是,他的政敌再次将他流放。 后来他先后流亡到比提尼亚与波斯。 很快不久,在波斯的盟邦斯巴达的要求下,波斯皇帝包围了阿尔基比亚德的宅邸,他在突围时中箭身亡。 8.卡里亚 雅典富豪,其父希波尼库在公元前424年战死,留给他巨额财富。 据说,因为他太富有,雅典人有时直接称他为“富翁”。 其母亲和希波尼库离婚后嫁给了伯里克利,又生了两个儿子,也就是这篇对话录后面出现的帕拉卢斯和克珊西普。 他特别喜欢交往智者,在智者身上花的钱比所有别的人都多。 他有两个儿子,而普罗泰戈拉在雅典时就住在他家。 由于他挥霍无度,最后家财散尽,贫困不堪。 9.克里底亚 卡莱克鲁斯之子,柏拉图的堂舅,诗人。 他也和智者过从甚密。 他是公元前404年~公元前403年雅典复辟时的三十人执政团成员之一,事败后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