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明邦:大气磅礴的自然哲学——方以智哲学的历史功绩

 细雨青衫 2023-05-06 发布于重庆

编 者 按

明邦易学体系专题:哲学易,主要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

专题相关课题内容:《周易》、哲学与人文科、历史哲学等。

明邦书院发愿院长

图片

唐明邦中国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易学家、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顾问。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大家。研究中国哲学,集儒、释、道之大成,特别对群经之首、三玄之最的《周易》的研究颇为深广,构建了明邦易学学术思想体系,对易学具有前所未有的引领、开拓与创新,并为之繁荣发展、走向世界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明末清初,伴随资本主义萌芽而兴起的自然科学研究热潮,在我国科学史上谱写了珠光璀璨的一页。当时,不仅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各自留下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科学论著,而且出现了会通古今、会通中西、会通哲学与各门科学的综合研究的倾向。方以智以其特有的博学深思成为这一倾向的突出代表,并因而成为早期启蒙思潮中独具风貌的一面思想旗帜。

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字密之,号浮山愚者,又号药地、极丸等,安徽桐城人。他青年时期,面对社会危机,投身于改革活动,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接武东林,主盟复社”,愤世嫉俗,慷慨悲歌,“早以文章誉望动天下”。崇祯时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其父方孔熠当时被阉党系狱中,几死,他上书请代,父得减死。他满腔激愤,诗斥权奸:“几年挟策哭长安,争奈公卿笑不看。坐视虎狼驰殿陛,依然鹓鹭列衣冠。……”李白成攻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曾指名留用他,他却不辞而去,投奔南明,又屡遭阉宦诬害,长期流亡岭南,与王夫之结为知交。清军南下,指名搜捕他;他不得已在梧州削发为僧,后潜隐著书,但终为清廷所捕,由南昌解送广州,死于途中。

方以智坎坷一生,而学识渊博。“年十五,群经史子略能背诵,博涉多奇,……凡天人,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下逮琴剑,技勇,无不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早年倾心自然质测之学,对我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无不探究,大体通晓,写了《通雅》、《物理小识》等代表作。王夫之赞扬他说:“密翁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晚年潜心研究哲学,著作甚多,主要有《东西均》《药地炮庄》《易余》《性故》《一贯问答》《愚者智禅师语录》等,王夫之评为:“其谈说借庄、释而欲檠之以正。”此外还有《浮山前后集》《博依集》《膝寓信笔》等。

“质测即藏通几”的科学哲学观

为了实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原则,黄宗羲总结历史经验,批判现实,设计未来,以无所顾虑的态度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
方以智在哲学史上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突出贡献,是他既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并力图结合科学的新发展来进行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一方面致力于从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中概括出哲学的新结论,发展了朴素唯物论和认识辩证法,另一方面以面向自然、“考索物理”的自然哲学武器,来否定“舍物言理”和“扫物尊心”的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路线,推进了一代新学风。
反映时代要求,他把整个学术按其对象不同而区分为“质测”、“宰理”和“通几”三大类。“质测”,是研究“物理”的,概指自然科学;“宰理”,是研究“治教”的,指社会政治学说;“通几”,是研究“所以为物之至理”即根本原理的,乃指哲学。他说:
“考测天地之家,象数、律历、音声、医药之说,皆质之通者也,皆物理也。专言治教,则宰理也。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
“质测”即实测,以实际事物的通理为对象。他解释说;“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螽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即对整个宇宙的演化直到微小的植物,昆虫等,进行分类研究,考察其性质、生态,以发现其因果联系和变化的客观法则。
所谓“通几”,以隐藏在天地万物中的发展契几和内在本质为对象。按他的解释:“通观天地,天地一物也。推而至于不可知,转以可知者摄之,以费知隐,重玄一实,是物物神神之深几也。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通观天地万物,由可以感知的各种现象深入到不可感知的普遍本质、内在规律、事物固有的微妙变化的契几,这就是“通几”即哲学研究的任务。所谓“寂感”,来自《易·系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实指主观如何反映客观的认识论问题,“蕴”,就是其中的道理,也就是哲学基本问题所含蕴的种种原理。
关于“质测”和“通几”的关系,方以智深刻地提出了两个合理观点:其一,“质测即藏通几”,即是说,“质测”之学的具体知识中就蕴禽了“通几”之学所探求的原理,“通几”不能离开“质测”而应以“质测”为基础。他说:
“质测即藏通几者也。有竟扫质测而冒举通几,以显其宥密之神者,其流遗物。”
如果排斥质测之学去抽象空洞地讲通几之学,自以为高深莫测,不过是脱离实际的空谈。“征其端几,不离象数。彼扫器言道,离费穷隐者,偏权也。”离开具体器物,现象去穷究什么抽象的道理,只能陷于主观随意的谬误。
其二,“通几护质测之穷”。即是说,“通几”之学又可以帮助克服各门实验科学的局限和片面,科学应以哲学为指导,探求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合外内,贯一多”的全面认识。他的结论是:
“常统常变,灼然不惑。……或质测,或通几,不相坏也。”
“本末源流,知则善于统御;舍物,则理亦无所得矣,又何格哉!病于言物者,好奇之士,好言耳目之所不及,附会其说,甚则构虚骇人;其拘谨者,斤斤耳目之前,外此则断然不信,其蔽均也。”
这是说,科学和哲学不相妨害,两者应当结合。既不能“遗物”、“舍物”,又需要“善于统御”;既不能“病于言物”,又不能局限于“耳目之前”。这两种偏向,“其蔽均也”。
根据这一深刻的科学哲学观,他正确地评价了当时耶苏会士传入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万历年间,远西学入,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然智士推之,彼之质测,犹未备也。”“泰西质测颇精,通几未举。”
他承认当时传入的西方自然科学有精到可取之处,强调应“借远西为剡子”(剡属东夷,《左传》记载:昭公十七年剡子朝鲁,讲论自然知识,孔子也去就学,并向人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来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但他认为耶苏会士传入的西方科学并不完备,尤其他们当作指导思想的天主教神学世界观则是拙劣的,谈不上什么“通几”。
至于所谓“专言治教”的“宰理”,当时流行的乃是宋明以来道学家们鼓吹的一套封建纲常,并认作唯一的学问。方以智对此十分鄙视。他指斥“儒者守宰理而已”,对于“圣人通神明、类万物,藏之于《易》,呼吸图策,端几至精”的真正道理,根本不懂。“宋儒惟守宰理,至于考索物理时制,不达其实,半依前人。”道学家们的科学知识少得可怜。因而,他们的哲学,“空穷其心,则倏忽如幻”,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幻觉和呓语。
方以智以“寓通几于质测”的科学哲学观为指导,倡导求实学风,对宋明以来“蹈虚空谈”的学风是一个否定,对中世纪的愚昧是一个启蒙。他盛倡“深求其故”的怀疑、实证精神,说:
“吾与方伎游,即欲通其艺也,遇物欲知其名也。物理无可疑者,吾疑之,而必欲深求其敌也。”
要“深求其故”,必需“核实”。他说:“核实难,逃虚易,洸洋之流,实不能知其故,故吹影镂空,以为恢奇。”中世纪的自然哲学及自然科学,除某些反映现实联系的科学知识以外,不可避免地混杂着“吹影镂空”的幻想联系和神怪臆说。方以智试图以实验、实证的方法来加以区别。据他的儿子方中通记述:“老父……每有所闻,分条别记,如《山海经》,《白泽图》,张华、李石《博物志》、葛洪《抱朴子》、《本草》,采摭众言,或无征,或试之不验。此贵质测,征其确然者耳。……适以泰西为剡子,足以证明大禹、周公之法,而更精求其故,积变以考之。”他的《通雅》及《物理小识》就是这样写成的。它记录和考辨了古今中西有关天文、物理、历数、地理、气象、生理、病理,药理、矿物、植物,动物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反映了务求实证的近代科学精神。
进一步,反映十七世纪中国学术思想的新动向。方以智更力图冲破中世纪庸人的狭隘眼界,倡导一种“考古决今”、“大成贵集”的历史总结精神。他说:“古今以智相积,而我生其后,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生今之世,承诸圣之表章,经群英之辩难,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岂不幸乎!”又说:“大成贵集,述妙于删,千古之智,惟善读书者享之。”他突出地赞扬惠施,黄缭,说:“惠施,……正欲穷大理耳。观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此似商高之《周髀》与泰西之质测,核物究理,毫不可凿空者也。”他曾立志邀集各门学术专家,首先编一部关于“物理”的《格致全书》:
“农书、医学、算测、工器,乃是务实,各存专家,九流各食其力。……总为物理,当作格致全书。”
进一步扩而充之,贯通“天道、人事”,归纳为“性理、物理”,再合编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愚者若得世资,当建草堂,养天下之贤才,删古今之书而统类之,经解、性理、物理,文章、经济、小学、方伎、律历、医药之故,各用其所长,各精其极致,编其要而详其事,百卷可举。”
方以智这一反映时代要求的宏大抱负,在明清之际的历史洄流中当然无法实现。可是,历史在曲折前进。到康熙、雍正时,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强化封建文化专制,另一方面又由清政府组织一批御用学者编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大编,共一万卷,以一种奇特的歪曲形式实现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编辑:巽元
排版:如意
校对:子文
核校:谦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