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静脉内瘘穿刺 正确处理这4大问题很重要

 caimin133 2023-05-06 发布于福建

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穿刺是否顺利可影响病人的痛苦感体验以及透析顺利程度。一般一次性穿刺成功能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体验。不过穿刺时易出现多种问题如肿胀、引流不畅或疼痛等,不要慌,只要做好正确应对即可。

动静脉内瘘穿刺易出现哪些不良情况?这3个常见问题需要关注。


1、内瘘穿刺后血流量不足 

医生护士,我的内瘘血流量不足,是怎么回事呢?

血液透析血流量打多少才好?对透析肾友有哪些影响

内瘘穿刺后血容量不足可影响病人透析充分性,无论是动脉端引流不畅,还是静脉端回流不畅都要及时处理,保证血液透析能正常进行。

新建内瘘穿刺动脉端引流不畅跟内瘘功能差或血管痉挛有关,因此新建内瘘前需做评估,按照计划用超声监测血流量和管径。

成熟内瘘穿刺引流不畅跟穿刺针位置不当、内瘘狭窄,还有血栓生成有关;引流不畅会使得动脉端产生微小气泡或导致低血压。

静脉动脉回流不畅一般跟内瘘狭窄或穿刺位置不当有关,这种情况下尽量拔针压迫止血。

图片

2、内瘘穿刺后肿胀 

自体瘘扎针后出现淤青和肿胀应如何正确对待

血液透析患者上肢肿胀:看超声如何大显身手

穿刺失败后内瘘出现局部皮下出血,皮下血肿过大,进而引起感染;也有可能会压迫内瘘,引起闭塞,进而导致内瘘穿刺后肿胀。

新建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引起的血肿需立即拔针,积极进行压迫止血。正确用压迫手法,减少尝试穿刺次数,以免使得新建内瘘血管受到损伤。这种情况下需用冰袋对局部冷湿敷,也可以喷洒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制剂;48个小时后再进行湿热敷。

成熟内瘘使用期,若是穿刺失败刺破血管壁对侧,因为血管内压力比较大,可引起血液渗出,当静脉端出现血肿时需立即拔针,同时对局部压迫止血,重新选择穿刺点穿刺。动脉端穿刺失败引起血肿时需保证静脉端良好,积极进行引血观察,看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压力有没有降低。


图片


3、穿刺透析时疼痛或渗血 

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是为何?怎么办?

“生命线”维护之透析时动静脉内瘘血管有时候会疼痛

一部分人透析时易出现穿刺疼痛,这是内瘘通路问题,需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前臂动静脉内瘘患者,当某些因素引起桡动脉供血不能维持内瘘分流的血流量时,会从身体其他部位来获取血液,进而引起手指和手掌疼痛。近心端血管狭窄时血液回流受到阻碍,患者上机后几个小时会有明显疼痛,常常出现整个手臂酸胀或有针扎样感。

在透析时针尖触碰到血管壁也会引起疼痛,穿刺处血管直径小或狭窄、或穿刺侧体位变化等可引起针头触碰到血管,进而引发疼痛。另外穿刺时内瘘针针尖贴壁,同样也会引起刺痛感。可以用纱布细线缠绕针尖,用止血棉球加适当压力来止血。

血液透析中预防内瘘穿刺点出血,单一应对方式已过时!

外用热敷土豆切片保护动静脉内瘘


患者在接受透析过程中需正确应对以上问题,不能慌张。一旦有身体不适感,应第一时间告诉医生。做好心理调理,家人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安慰。其中调整好饮食,避免出现营养不良,合理补充热量以及优质蛋白质,限制水、钠钾和磷摄入。

4、透析时内瘘针脱出和拔针 

拔针·脱针事故是血液透析治疗中重大的医疗事故之一。甚至有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但脱针报警器并不是透析机的标准配置。仅仅是靠静脉压的变化来识别的,所以穿刺针和血液管路的固定和观察是保证透析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预防拔针·脱针和早期发现,应注意由胶带对皮肤引起的炎症,不仅要固定好,还要想办法随时能看清楚穿刺部位。

“3M胶布U形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降低非计划性拔针风险的应用

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建议

©版权声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转载稿、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益。 插图及封面图:同来源,非商业用途,该文章不构成医学建议,仅用于提供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