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穿刺是否顺利可影响病人的痛苦感体验以及透析顺利程度。一般一次性穿刺成功能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体验。不过穿刺时易出现多种问题如肿胀、引流不畅或疼痛等,不要慌,只要做好正确应对即可。 动静脉内瘘穿刺易出现哪些不良情况?这3个常见问题需要关注。 内瘘穿刺后血容量不足可影响病人透析充分性,无论是动脉端引流不畅,还是静脉端回流不畅都要及时处理,保证血液透析能正常进行。 新建内瘘穿刺动脉端引流不畅跟内瘘功能差或血管痉挛有关,因此新建内瘘前需做评估,按照计划用超声监测血流量和管径。 成熟内瘘穿刺引流不畅跟穿刺针位置不当、内瘘狭窄,还有血栓生成有关;引流不畅会使得动脉端产生微小气泡或导致低血压。 静脉动脉回流不畅一般跟内瘘狭窄或穿刺位置不当有关,这种情况下尽量拔针压迫止血。 2、内瘘穿刺后肿胀 穿刺失败后内瘘出现局部皮下出血,皮下血肿过大,进而引起感染;也有可能会压迫内瘘,引起闭塞,进而导致内瘘穿刺后肿胀。 新建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引起的血肿需立即拔针,积极进行压迫止血。正确用压迫手法,减少尝试穿刺次数,以免使得新建内瘘血管受到损伤。这种情况下需用冰袋对局部冷湿敷,也可以喷洒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制剂;48个小时后再进行湿热敷。 成熟内瘘使用期,若是穿刺失败刺破血管壁对侧,因为血管内压力比较大,可引起血液渗出,当静脉端出现血肿时需立即拔针,同时对局部压迫止血,重新选择穿刺点穿刺。动脉端穿刺失败引起血肿时需保证静脉端良好,积极进行引血观察,看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压力有没有降低。 一部分人透析时易出现穿刺疼痛,这是内瘘通路问题,需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前臂动静脉内瘘患者,当某些因素引起桡动脉供血不能维持内瘘分流的血流量时,会从身体其他部位来获取血液,进而引起手指和手掌疼痛。近心端血管狭窄时血液回流受到阻碍,患者上机后几个小时会有明显疼痛,常常出现整个手臂酸胀或有针扎样感。 在透析时针尖触碰到血管壁也会引起疼痛,穿刺处血管直径小或狭窄、或穿刺侧体位变化等可引起针头触碰到血管,进而引发疼痛。另外穿刺时内瘘针针尖贴壁,同样也会引起刺痛感。可以用纱布细线缠绕针尖,用止血棉球加适当压力来止血。 “3M胶布U形固定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降低非计划性拔针风险的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