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简史——《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

 江南二小姐 2023-05-06 发布于四川

1、汤和的一封信

朱元璋的奋斗史实在励志,可歌可泣。但是在他打下江山后,不仅大杀功臣,并且一个案子动辄牵连诛杀上万人,这在历代君王中是少见的,哪怕是暴君桀纣也没这样干过。

后世一直传诵他和马皇后患难情深,又传诵善良贤德的马皇后如何劝谏他不要滥杀,越是这样传诵,越让人觉得这老朱这人可怕。一个男人如果真爱他的老婆,而他的老婆却一点也不能感化他,这对那个曾经为他送烙饼被烫伤胸口的善良而痴情的马姑娘、如今依然宽厚贤良母仪天下的马皇后来说,该是多么痛的领悟!两个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真的会幸福吗?或许老朱是幸福的,而马皇后跟着他真的幸福吗?反正我始终无法理解一个人如何能对自己那些过命之交的战友和兄弟痛下黑手,并且能拔萝卜带泥,牵连几万人,杀人如麻。而他对一代名将蓝玉活活剥皮至死的残忍手段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开国大将傅友德的下场也让人唏嘘不已,还有他的外甥李文忠……能做出这种绝事的人真的可以说禽兽不如了。所以即便世人怎样称颂他的奋斗史和讴歌他的帝王功业,我都对他这个人无法理解。他就不是一个正常人类。

乞丐皇帝朱元璋不仅对开国元勋们过河拆桥,兔死狗烹,赶尽杀绝,掌权后也对下属官僚痛下杀手。他估计是古今中外眼里最容不下“沙子”的帝王。童年的经历让他痛恨国家机器,痛恨统治阶级,所以当他走上权力巅峰时,恨不得一个人就能把国家治理了。他对官员要求的苛刻,已经到了反人性的程度。对他那无比厚黑的帝王权术确实不敢恭维。

或许汤和做梦也没想到,当年他的一封信,不仅彻底改变了朱重八和太多人的命运,更改变了中国历史。可是如果没有这封信,必然会有张重八、王重八出来书写历史,未必就比朱重八逊色。江山代有人才出,时势造就“英雄”。所以,我们不必过度迷恋那些连起码的人性都丧失的所谓伟人。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要再为一骑铁蹄横扫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们喝彩了,更不要为他们感到自豪。比起这些嗜杀的“千古一帝”们,我们更应关注和致敬那些与民休养的帝王。

很多人都认为汤和最终没被老朱干掉是因为汤和情商高,懂得进退。而我认为那些能够一条血路陪老朱杀到权力巅峰,以及在他执掌天下后能够和他一起玩权力游戏的人,都可算得是人精了,但他们最终几乎都被团灭了。汤和之所以没被干掉,或许也是因为当初这封信。没有这封信,老朱这辈子大概率就是被那个被时代裹挟的无名之辈小人物朱重八;正是因为这封信,老朱才一步步炼成了裹挟时代的开国大帝朱元璋。所以,或许在老朱厚黑的内心深处,还是残留了最后一抹温情,吃水不忘挖井人,其他和他浴血奋战的兄弟都是可以替代的,所有的悍将谋臣都是可以替代的,唯有汤和是不可替代的,汤和是老朱发家的第一贵人。保留汤和,算是老朱为自己保留了最后一丝人性。

2、故宫名片

对于明朝第三届皇帝朱棣,我向来是很佩服的。我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帝王。对于他造反篡权,这不过是亘古不变成王败寇的把戏而已。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他造反也是被逼的。为了装逼活命造反,他甚至不惜装疯吃屎。皇权斗争的残酷,是我等平民百姓难以想象的。

造反是出生在帝王之家的一种特权,更是一种宿命。而朱棣在执掌天下后,确实一刻也没懈怠,做出了不朽的功勋。修书、迁都、下西洋等都是高瞻远瞩、气吞寰宇的壮举。如果中国的帝王都有他这样的气度和远见,具有他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中国何至于沦落到积弱积贫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那一天?

诚然,朱棣时代的修书、迁都、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等都很烧钱,劳民伤财,对当时需要休养生息的老百姓来说确实苦了一点。但若没有朱棣,恐怕现今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被败家得连故宫这座最后的完整皇家宫廷建筑都拿不住来。倘若北京没有故宫这张名片,这座帝都的灵魂都无处安放。朱棣不是不体恤民生,他是在为后世铺垫,这种铺垫也是有度的,没有像秦始皇和隋炀帝那样铺张到不可控的地步。

为此,他经过多少踌躇纠结之后,毅然忍痛割爱,放弃了和他个性最像的次子朱高煦,选择了肥胖多病却仁义宽厚的长子朱高炽作为接班人,就是想在他这一朝勒紧一点,把黑脸唱了,把大事了了,给后世喘息发展的空间。朱棣和李世民、雍正等帝王一样,是具有职业精神的帝王正如玄武门之变之于李世民和九子夺嫡之于雍正一样,靖难也同样让朱棣深感龙椅来之不易,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怀有敬畏,在任时殚精竭虑。一个人做了不光彩的事能够自省自勉,那么这个人就还是有人性的。而朱元璋那样杀人如麻却能心安理得、自以为是的人,确实让人无法恭维和理喻。

郑和下西洋固然也很烧钱,很多人更说朱棣此举纯粹是为了寻找朱允文的下落,对此我不敢苟同。郑和下西洋,展示的是一个帝王的自信和眼界,一个王朝的气度和实力。如果之后的帝王都能像朱棣这样去勇于和乐于探索外面的世界,中国何至于步步沦陷至后来被西方小国瓜分的境地?

3、黑衣宰相

对于黑衣宰相姚广孝,很多人痛骂他是妖僧,而我却特别敬重他。《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说他是“为造反而造反”,这个评价算是很中肯的。但我觉得对于姚广孝来说,这种评价还是不够。纵观姚广孝一生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鼓动、支持朱棣造反也不是纯粹为了施展平生学问和抱负,并不是拿天下苍生做赌博。他鼓动朱棣造反是经过审时度势的,可以说是“该造反就造反”。

朱棣最终还是比他父亲强一点,在登上皇位后,没有做掉姚广孝这样知道他一切秘密的谋士。早在起军北平时,姚广孝就非常有预见性地将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让他不要杀了天下士人的代表人物。而姚广孝在功成之后也急流勇退,退到幕后的他仍然在高度关注时势,并力谏朱棣不要滥杀无辜,主张宽赦靖难遗孤。姚广孝呕心沥血,机关算尽,却不是为了自己,他的一生都活得淡泊克制。

朱元璋分封了九个藩王,藩王造反是注定的。就算朱允炆能够兵不血刃和平削藩,而皇权的争斗也是不可避免的。在众多藩王中,姚广孝之所以站队朱棣,并蓄势而发,应该说是因为他有识人之明。他和朱棣能够相走一生,台前幕后辅佐朱棣,他们这种关系岂能是“狼狈为奸”?这在历朝历代尔虞我诈的权力游戏中,恐怕应该算是高山流水的佳话了。

4、为有牺牲多壮志?

方孝孺的文人气节固然值得肯定,但却不值得称颂。他可以为了维护所谓正统的信仰拒绝为朱棣草拟诏书,可以以死明志,但也没必要在大势已定时,跟朱棣剑拔弩张硬刚,并挑衅“诛十族”也在所不惜,摆出所谓的大气凛然。

方孝孺固然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牺牲自己,但也应该尽量避免让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僚、门生等受牵连陪葬。那陪葬的“十族“何其无辜!或许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想观念去评价六百多年前的方孝孺,但今天的我们应该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道德有所取舍。因为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曲解“为有牺牲多壮志”,大肆讴歌不必要的牺牲,甚至为了讴歌牺牲去人为制造牺牲。

5、仁宣之治

近水楼台先得月。因而造反是皇室子弟的特权,也是他们的宿命。艺高胆大的朱高煦为朱棣篡权夺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觊觎皇位也算是深得父亲遗传基因。朱棣经过再三权衡,最终没有按照个人喜好将皇位传给最像自己的次子朱高煦,而是传给了三高病人的跛足大胖子朱高炽,这展示了朱棣对“皇帝”这个职业的最高敬畏。

有的人适合创业,有的人适合守业,真正的千古大帝就应该克制个人好恶,不负天下苍生英勇善战的朱高煦适合创业,而拥有二十年监国履历的朱高炽适合守业,这是显而易见的,何况朱高炽还有“好圣孙“的朱瞻基的加持。在强势的父亲的眼目下履职太子监国二十年,可以想象朱高炽的精神压力有多大,相比之下,跟随父亲征战沙场的朱高煦还活得任性一些,尽管两兄弟都想要建功立业讨好取悦于父亲。朱高炽千头万绪的监国工作要力求做到0差错,这样才能不惹怒父亲,不被弟弟抓住把柄,他的工作难度系数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继位后不到一年就身先士卒了。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之谜。

后世有人说他是被儿子朱瞻基害死的。虽然个人不太苟同这种猜测,但是皇权这玩意,离我等普通人太遥远,所以不敢妄加揣测。朱瞻基对叔叔朱高煦一再宽宥,最终还是把他干掉了。他一边玩蛐蛐,一边处理朝政,他执政的十年加上他父亲的那不到一年,竟然成了大明王朝的黄金时期,与民休养,成就了“仁宣之治”。不折腾老百姓的皇帝就是好皇帝。能最大限度不搅扰老百姓的时代就是好时代。

对于历史来说,朱瞻基的遗憾不是他的寿命太短了一点,帝王职业生涯太过短暂,而是他没有培养好接班人。同时,他执政期间,开启了司礼监可以代皇帝批红,这为大名历史埋下了严重的祸患。

6、土木堡之变

大明王朝经历了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惠宗朱允文(建文1398-1402)、成祖朱棣(永乐1402-1424)、仁宗朱高炽(洪熙1424-1425)、宣宗朱瞻基(宣德1425-1435)五代皇帝苦心经营67年后,迎来了一个败家子皇帝英宗朱祁镇(正统1436-1449)普通老百姓没有培养好下一代,过不好大半辈子。而帝王没培养好接班人,则祸害全天下。朱瞻基三十八岁短暂的一生,是英明的一生,是爱民的一生。可是这个处于高压职业的皇帝,业余时间都去斗蟋蟀减压放松去了,却忘记了对接班人的严格培养训练。或许,朱瞻基同志没想到自己那么短命。总之他的儿子朱祁镇遇上了绝配太监王振,不顾群臣的反对,打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没有准备的、最荒唐的仗。最后二十万大军溃败,五十多位大臣战死,御驾亲征的朱祁镇被瓦拉军活捉,死太监王振被愤怒的守卫将军樊忠剁为肉酱。

一个死太监,能够把皇帝拿捏得死死的,硬是鼓动皇帝发起了一场没有准备的战争,而皇帝对太监却信任有加,一味迎合死太监的所有意愿,即便在战势不利的情况下,也完全听从死太监的话,为方便死太监带着金银珠宝“衣锦还乡”,居然带着大军绕道去死太监的家乡,结果被瓦剌军打得溃不成军。

太监虽死,而英宗却成了人质。这一仗也拉空了大明王朝攒下的家底。瓦剌军在也先的带领下想要趁此一口气拿下北京,逐鹿中原。危难时刻,于谦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发起了北京保卫战。为了顾全大局,减轻瓦剌军以朱祁镇为人质要挟的筹码,同时为了稳住朝政,众人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景泰1450-1457)紧急登基。最终在君臣一心的团结下,在于谦的力挽狂澜下,北京保卫战取得了成功。人质朱祁镇也回到了天朝。

正如《让子弹飞》中所言,“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这句台词说的就是此时的朱祁镇与朱祁钰,以及彼时的宋高宗和徽钦二宗。因为朱祁镇的荒唐,国家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现在,因为他的重返,又让国家陷入最高权力纷争之中。就做皇帝而言,代宗朱祁钰比朱祁镇称职多了。然而朱祁镇这个多余的人却发动了夺门之变,让朱祁钰的死成为历史之谜,也让于谦的死千古留名。

后人对于谦的死,历来就是极尽讴歌。就像岳飞那样,因为死得确实冤枉。《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评价朱祁镇这一生有两个污点:打错一仗,杀错一人。对此,我不敢完全苟同。朱祁镇作为一国之君,犯下了弥天大错,他就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不该发动政变,哪怕以死谢罪也不为过。而于谦更应该审时度势,既然拥立了新皇,就不应该再力主接回旧皇。保家卫国一场,最后弄得自己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朱祁镇这一生,从他个体生命的角度来说,是顽强的一生,倘若他不是皇帝,他的品格也无诟病;但对国家和王朝来说,他的一生就是荒唐而多余的一生,他的存在祸国殃民。现在的我们在讴歌于谦时,还是应该持辩证的态度。忠君和爱国应该切割开来看。有的君不值得忠,尤其应该切忌忠君误国!

7、用一生治愈童年

自从朱祁钰被临危拥立登基后,一直如履薄冰。以致他都没能发挥出正常的繁殖能力,连唯一的儿子也没能保住,忙活一场,到头来他的皇帝宝座注定会回到朱祁镇手里或朱祁镇儿子手里。哥儿俩斗了一场寂寞,只是在“一朝天子的一朝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

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后,又在皇位上(天顺1457-1464)混了七年,废除殉葬制算是他一生最大的功业。他从小的教育被短命的蟋蟀皇帝父亲耽误了,而他的儿子宪宗朱见深(成化1465-1487)的教育又被他这个奇葩父亲耽误了。自从父亲朱祁镇被瓦剌军抓走后,朱见深的童年就像惊弓之鸟。从两岁起,终日陪伴他的只有年长他十七岁的宫女万姑娘。这个宫女最后就成了朱见深一生无限依恋的万贵妃。万贵妃仗着朱见深对他永生永世无法断奶的恋母情结,横行后宫,做起了堕胎专业户,以永保自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头把交椅。劫后余生登上皇帝宝座的朱见深只想呆在舒适圈里过他和万贵妃的小日子,怎样舒服怎样来,无暇顾及啥江山社稷。多亏沧海遗珠,只因朱见深的一次偶然临行一个姓纪的库房宫女,生下了一个儿子被太监张敏小心保护,朱见深才不至于绝后。最终,生母纪姑娘和太监张敏用生命换得了朱见深独子朱佑樘的性命。

有的人的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皇帝也不例外。依赖万贵妃的宪宗朱见深走过了他懦弱无能的一生,最终他给这个世界的唯一贡献就是那一次偶然的沧海遗珠,为大明王朝留下了一个不错的接班人孝宗朱佑樘(弘治1488-1505)。

8、唐伯虎和徐霞客是怎样炼成的

尽管朱佑樘的童年和他的父亲一样缺爱缺安全感,但他长大后,对曾经加害过他的人选择了宽恕,并对皇帝这个职业充满敬畏,让大明王朝重回正轨。祖父朱祁镇和父亲朱见深对他而言,就是两部生动的反面教材。所以当他继承皇位后,他暗自发誓要当一个好皇帝。然而他也无法摆脱短命的家族魔咒,三十六岁就走完人生。历史上的好皇帝大同小异,坏皇帝各有各的坏。且不说朱佑樘如何知人善任,开创盛世的帝王功业,单说他一生只爱一个人,这点就秒杀历代帝王。

且说在他执政期间,一场科举案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正是这场科举风波,让大明王朝少了两个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的官僚,却多了一个千古难见的浪荡才子唐寅和旅游大家徐霞客

被冤涉案的唐寅因为这场科举案而被永远断送了仕途,而另一个涉案者徐经则从此对科举恨之入骨,立下遗嘱让后世不要走科举这条路。所以他的后代中出了一个名垂千古的旅行家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真正践行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然徐霞客的这种“躺平”除了需要意志坚强,也需要家庭支持。而唐寅的一生,却是异常艰辛、坎坷、潦倒、郁闷的一生,被迫做浪荡才子,被迫弄得一身才华,对他个人来说是一种不幸的人生煎熬,对中国文化来说,却是一件幸事。唐寅的一生,从未像后世流传的那样风流快活,抑郁不得志的他为了避免被卷入宁王造反的政治漩涡,曾被迫上演过惊世骇俗的裸奔大戏,却从未点过啥秋香。

唐伯虎不羁的艺术创作风格和徐霞客一直在路上的旅行精神,为备受桎梏、压抑的中国人向内探索灵魂的自由和向外探索宇宙自然的奥妙提供了宝贵的导向。

9、你所认为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朱佑樘是被堕胎专业户万贵妃追杀的漏网之鱼。他最终能够死里逃生都是因为生他的母亲和保护他的太监张敏用他们的生命换取而来的。作为朱见深的独子,他是在担惊受怕中长大。

朱佑樘虽然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同样没有逃脱短命和子嗣艰难的家族魔咒。因此对于硕果仅存的儿子武宗朱厚照(正德1506-1521),他和天下父母一样宠爱有加。在他英年早逝后,十五岁的懵懂顽劣少年朱厚照登上了皇位。在另一个臭名昭著的死太监刘瑾的撺掇下,朱厚照将顽劣的天性发挥到了极致,玩出了历代皇帝的天花板。皇权于他,就是可以任性地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为所欲为:养豹子、逛妓院、睡有夫之妇、视战争如儿戏“游猎”关外、下江南、罚跪和廷杖上书谏言的大臣……好在有父亲为他挣下的家底,以及有李东阳、杨廷和、王守仁这些牛人替他负重前行,大明江山才不至于被他玩完。繁琐的朝政、外敌的虎视、藩王的造反等都被这些能臣解决了,而大明天子朱厚照却浑然不觉。

自始至终朱厚照就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不学无术的熊孩子,他不是一个皇帝。虽说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一个荒唐的存在,但是正因为他的无知和无能,才使得那些能臣和奸臣都各有用武之地。也正因为他的无知和无能,导致他所执政的时代是一个思想自由喷发,民风包容的时代。杨廷和这些能臣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干,唐寅可以破罐破摔堕落到底直击灵魂,朱熹的理学和王守仁的心学才能交相碰撞。所以有人常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帝王的无能,有时也是大臣之幸,苍生之幸。真正伟大的帝王,可能开创盛世。最可怕的是自命不凡的帝王,他们就是苍生的噩梦。

感谢朱厚照的时代造就了一代圣贤王守仁。能够出圣贤的时代至少不是一个纯粹的坏时代。最坏的时代就是帝王又蠢又坏却自恋是圣贤的时代。

10、《大明王朝1556》

朱厚照玩得实在太野了,他也同样没有逃过家族短命的魔咒,十五岁登基,在位十六年,三十一岁挂的时候还膝下无子。都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重、食品不安全等导致不孕不育率越来越高。而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三千的帝王为什么普遍还是子嗣艰难呢?比如荒淫无度的朱厚照宠幸过的女子数量肯定不计其数,为啥就没能留下一个子嗣?其实纵观古代富贵人家多有这样的通病。试想,这是不是和这些皇室或贵族性生活启蒙太早太放纵有关就像拔苗助长一样?

朱厚照丢下大明这桩大生意挂了,大臣们好不容易揪出他十四岁的堂弟朱厚熜出来接任。他就是毁誉过半、大名鼎鼎的明世宗皇帝(嘉靖1522-1566)。《大明王朝1556》讲的就是这位仁兄,个人认为这是中国历史剧的巅峰之作,生为中国人,但凡对历史有点兴趣,这部剧万万不能错过。剧中戏骨云集,生动地再现了那个荒诞而真实的王朝。这部剧会彻底刷新观众对明君、昏君、忠臣、奸臣、能臣、孤臣等的认识,看到的都是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剧中嘉靖、严嵩、严世藩、裕王(穆宗朱载垢)、李妃、徐阶、高拱、张居正、海瑞、吕芳、王金水、冯宝、陈洪、鄢懋卿、高瀚文、胡宗宪、赵贞吉、何茂才、郑泌昌、王用汲、李时珍等个个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历史如戏,戏如历史。全剧围绕“改稻为桑”饮鸠止渴的这一国策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惊心动魄、荒诞悲怆、祸害苍生的权力游戏。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时间貌似会冲淡一切......

几千年来,在封建专制统治体制下,所有国家机器都围绕一个君王而转亿万苍生的命运被这个“天选之子”所裹挟。遇到“天子”心智和人格健全一点,百姓日子好过一点,遇到一个又蠢又坏的大帝,必然会民不聊生。奸臣和昏君是标配,所以纵然扳倒了严嵩,也无法扭转王朝的衰落。

嘉靖早年还是一个挺敬业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大明王朝一度出现“嘉靖中兴”的繁荣,他最大的过错在于他在位时间太长了,历史上似乎很难有帝王统治时间超过20年仍然能够初心不改、励精图治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统治时间太长,明君几乎都会变成昏君,典型莫过唐明皇。漂亮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和总统任职不超过两届的制度有莫大的关系。从秦始皇开始,那些想要向天再借五百年或想要长生不老万岁万岁万万岁霸占皇位和千秋万代家天下的帝王,最后无不成为苍生的噩梦。

然而嘉靖还算不上最坏的皇帝,他虽然刚愎自用,但他同时还是一个智商在线且有一定度量的君王。因此在他统制之下,虽然也不乏奸臣当道,但也涌现了大批能臣,甚至也出现了“千古忠臣”海瑞,因而嘉靖时代还不算是最坏的时代。虽然嘉靖也喜欢大臣写青词讴歌他,但他终究还是容忍了“海瑞们”的存在,没有将海瑞剥皮凌迟。

最坏的时代应该是那种自私愚蠢又刚愎自用的帝王统治的时代,视苍生为刍狗,公然强暴民意,粉饰太平,大搞个人崇拜,能臣和忠臣都被打压扼杀,所有人都沦为他的工具、道具和殉葬品。

11、牛人张居正

醉心于炼丹修道以求长生不老的嘉靖在位四十二年后终于驾崩了。他的儿子穆宗朱载垕(隆庆1567-1572)继承了皇位,年号隆庆。这个自小不大受嘉靖待见的隆庆性格难免比较懦弱,因此才让高拱、张居正等能臣能够施展拳脚。由此可见,做明君其实也不必非得本人多么强势能干,只要能正确用人,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就行了。主弱臣强有时也未必是坏事。明穆宗大概因为长期生活在强势执拗的父亲嘉靖的阴影下,身心脆弱,据说还有点轻度神经病,在位七年就驾崩了,但他仍不失为一个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的君主。一个君王,但凡有起码的自知之明,知人善任,他就可能成为一代明君。反之,如果自命不凡,一意孤行,又蠢又坏而不自知,他就必然会堕落为祸国殃民的昏君。

朱载垕短暂的统治期间取得了可圈可点的功业。他去世后,十岁的儿子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1620)继位。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拉推前浪。徐阶韬光养晦扳倒了严嵩,高拱又扳倒了徐阶,现在张居正又扳倒了高拱,大展拳脚,为万历和李太后孤儿寡母的大明江山呕心沥血,就像曾经的吕不韦一样。李太后母子对张居正的信任和依赖亦如曾经的赵姬母子一样。张居正是个牛人,而逐渐长大的万历也如秦始皇嬴政不是孬种。最终这对君臣的关系也像吕不韦和秦始皇一样走向了决裂。尽管结局令人唏嘘,然而张居正和吕不韦都是有理想、有追求、想要照顾太后和小皇帝孤儿寡母顺便指点江山的男人。呵呵。

倘若万历执政时间不那么长,他还是可以算得上一个好皇帝,他曾在张居正的辅佐下,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创下了万历中兴的大好局面,还主导了抗倭援朝的三大远征伟大壮举。张居正去世后,申时行又接着为万历的江山操劳了十年。此后,王朝进入了党争的混乱时期,上演了一场场闹剧。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东南沿海的倭寇稍微消停,草原上努尔哈赤的铁蹄又入侵。万历长期不上朝,过度懒政倦政以致国运几乎停摆,并强征暴敛,使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下逐渐走向衰亡。任随杨涟等能臣怎样力挽狂澜也无法阻挡王朝的颓势。万历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再一次证明,皇帝这个位子绝不能让同一个人坐得太久了。

几千年来,这个古老的帝国周而复始的兴衰,都押注在皇位上的那个人。这是这个帝国的宿命,也是亿万炎黄子孙的宿命。很荒诞,很悲催,很无力。

12、当人生拿错了剧本

万历执政四十八年之后,终于挂了。他那个不受待见的长子明光宗朱常洛继承了皇位。因为母亲受冷遇,朱常洛出生就不受待见,长大了,书读不了,太子立不了,长期生活在被算计被谋害的皇宫之中,好不容易熬到继承皇位,却在不到一个月就追随他爹去了。朱常洛在世时尝自顾不暇,学业荒芜,他的儿子的教育自然就更顾不上了,所以在他上任不到一个月挂了之后,他的文盲儿子明熹宗朱由校(1621-1627)粉墨登场了。他就是历史上出名的木匠皇帝。如果朱由校作为一个寻常百姓,他应该算是一个有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并且富有人情味的正常人,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就是一个彻底的昏君。

 自古昏君和奸臣是标配,木匠皇帝和宦官魏忠贤可谓绝配。硬是把大明王朝的气数耗尽殆绝。他用一个王朝的命运来治愈童年,把乳母客氏宠上了天,顺带把客氏的对食“乳父”魏忠贤也捧得一手遮天,任由良臣武将被迫害,使得清军气焰日盛,帝国日薄西山。也许朱由校不是一个坏人,他的人生只是拿错了剧本,一个毫无治国之才的文盲稀里糊涂被推上了皇位,犯下了滔天大罪却浑然不觉。任凭杨涟、李成梁、熊成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怎样牛逼,也无法撑住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文盲木匠皇帝谁了不服,就服文盲+流氓的阉人魏忠贤魏千岁,历史就是如此荒诞而魔幻。

13、最想当好皇帝的亡国之君

荒淫无道的木匠皇帝同样没能摆脱短命的魔咒,在二十三岁时挂了。回光返照之际,他做了一件清醒的事,把大明王朝交给了他的弟弟朱由检,即崇祯皇帝(1627-1644)。或许在大明的历史上,崇祯皇帝是主观上最想做一个好皇帝的皇帝。他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他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崇祯自缢于煤山,终年34岁,在位17年。

倘若崇祯处于太平盛世,或许他还能做一个比较合格的守成之君。可惜他继承的是一个烂摊子,他用人多疑,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能和朝臣形成有效合力,不具备力挽狂澜、把控复杂多变局面的能力,在内乱和外患的夹击下,他最终只能成为亡国之君。

一代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百姓争相食其肉,这是明朝末日最让后世唏嘘的一幕。诚然,袁崇焕在官僚体系中为人处世很有问题,如果说崇祯不该杀袁崇焕,那么袁崇焕也不该杀毛文龙。崇祯和袁崇焕在御人之术方面都存在同样的狭隘,倘若他们能深谙扬长避短的用人之术,能够充分借力他人达到共同的目标,明朝或许还有翻盘机会。客观说,在中国历史上,袁崇焕死得不算最冤,只是他被凌迟处死的死法实在太惨。这样的皇帝也不值得袁崇焕为他卖命。崇祯只不过把他当成了一个工具人而已。同样,毛文龙是可以争取、可以利用的力量,当袁崇焕擅自杀掉毛文龙之时,他也应该想到他也有可能被崇祯杀掉的那一天。

袁崇焕死得没有想象的那么冤,却死得无比的惨惨得让后世众生怀疑人生。他浴血奋战,力挽狂澜,最终不仅上司不容他,百姓对他也恨之入骨,是他误解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误解了他?

走马观花再次略读完《明朝那些事》,面对当前波谲云诡的世界格局,历史即是当下,一声叹息。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荒唐的朝代,主要因为明朝的皇帝短命的居多,导致接任的皇帝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就直接上岗,因而出现了较多荒唐的皇帝,从而使这个朝代也很荒唐。自始至终,明朝的皇族鲜有天皇贵胄的气质。然而,或许正因为皇帝们没有文化,才出现了君弱臣强,涌现了大批能臣武将,同时也放纵了党争、宦官专权、言官过度聒噪等混乱的局面。

上层的官僚体系斗得天昏地暗,而民间却呈现了通俗文化流行,工商业发达,民众反叛意识强等。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堪称永恒的经典,写尽了这个民族的世情百态在明朝风起云涌的名人中,我最佩服的是敢于裸奔的唐伯虎和天地任我行的徐霞客。唐伯虎的一生虽然坎坷苦逼,但他敢于以裸奔的方式化解自己的政治危机,这种勇气比他的才华更让钦佩。徐霞客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跳出芸芸众生苟苟营营的束缚,实在让人折服。而他这样身体力行的时候 ,却并是为了让人折服。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能够真正随性而活的人,几千年来,大概就只有老子和老徐等人吧,其他人心中或多或少还装着功名利禄。

感谢当年明月,把大明的历史写得如此简明有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